FT社評:中國回歸強人統治 西方該如何應對?
與中國接觸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接觸的同時必須堅持原則並保持清醒的頭腦。西方國家為了討好中共而互相拆臺是不明智的。
幾十年來,西方民主國家一直奉行與中國接觸的政策,因為它們相信繁榮與開放會自然而然地給北京帶來一個更自由的政治體制。通過展示西方生活方式的好處,發達經濟體以為中國會變得更像它們。
這一信念如今已被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動搖——在上周召開的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上,習近平被確立為執政的共產黨的“核心”。這一稱號實際上讓中國回歸強人統治,終結了短暫的集體領導時期。就推行民主而言,雖然習近平之前的幾位領導人在各自任期內未能取得多少進展,但他們隱含的目標(有時甚至是明確的目標)卻是朝著這一方向前進。
相比之下,習近平反復、強勢地排斥民主以及其他大多數普世價值觀,反過來承諾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這一承諾讓人聯想起曾經那個“普天之下”都由一位永遠正確的皇帝統治的時代。
自2012年末上臺以來,習近平已將大權集中到自己手中,而且削弱了一些實施錶面行政監督的制度。他還發起了對異見人士和公民社會的數十年來最堅決的打壓。
習近平在中國和西方的辯護者認為,這種權力鞏固是必要的,只有這樣,他才能推進艱難的經濟、甚至政治改革。他發起的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被認為可以為改革臃腫的國企、抑制不可持續的債務膨脹減輕阻力。
隨著習步入第一個五年任期的最後一年,外界越來越清楚地看到,鞏固權力本身即為目的,而非促成重要改革的手段。通過削弱可能約束黨的權力的制度,他還逆轉了朝增強司法獨立和法治邁進的一種長期趨勢。沒有司法獨立和法治,中國很難根除腐敗問題。
西方在下麵這一點上面臨著問題,即如何與一個日益強大的國家打交道,而且這個國家的領導人還公然排斥支撐西方各項制度的基本原則。與中國接觸仍是最好的辦法,但在接觸的同時,必須堅持原則,並且保持清醒的頭腦。
中國不允許外國投資者進入其經濟的諸多領域,針對這一點,西方應對中資企業在具有戰略重要性的行業收購海外競爭對手加大審查力度。這不是貿易保護主義,只不過是對失衡狀態的一種糾正,其目的是讓北京明白,它不能一邊對外國投資者關閉中國市場大門,一邊還指望外國對中國企業報以歡迎。
西方政府(尤其是歐盟(EU)各國政府)必須意識到,為討好中共而互相拆臺,從根本上講是短視的,而且會弄巧成拙。像任何其他地方的領導人一樣,中國領導人不會尊重對其卑躬屈膝的國家,也不會純粹基於“友誼”或“黃金時代”這樣不成熟的概念作出投資決策。
有人以為隨著中國變得富裕和融入全球經濟,它就會自然地變成民主國家。事實證明,這種假定是錯誤的……至少就現在而言是如此。但現代社會幾乎沒有(甚至從來沒有)一個大國能在較長時期既實行封閉威權體制、又運行一個高度開放的經濟。習近平為一場史上最大規模的政治學實驗搭好了舞臺。
譯者/申凱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