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27日 星期三

中國就業流失 製造成本上升 工廠外遷



中國搶走美國人的工作?如今情況或已逆轉
MICHAEL SCHUMAN 2016725
北京——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在競選總統的過程中一直宣稱,中國正搶走美國製造業的工作。
週四,共和黨總統提名人川普在該黨全國代表大會上發表演講時表示,「極其糟糕的貿易協議」造成了美國製造業工作崗位的流失。川普還說,美國支持中國走上貿易自由化道路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川普的觀點一度有其可取之處。中國擁有大批工人,且其薪資水平遠遠低於美國工人,這對想要削減成本、提高利潤率、維持低價的製造商而言頗具吸引力。發表在《勞動經濟學期刊》(The Journal of Labor Economics)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從1999年到2011年,由於來自中國的進口商品數量激增,美國至少失去了200萬個工作崗位。
然而,在今天的中國,工人面臨的前景相當令人不安,並非像川普所暗示的那樣。因為國內經濟增長放緩,生產成本不斷升高,來自外國——包括美國——的競爭日益加劇,他們正在丟掉工作。
一些總統候選人「正就昔日的問題大聲疾呼」,安可顧問公司(APCO Worldwide)大中華區主席麥健陸(James McGregor)說。「中國出口製造業的境況越來越艱難了。」
近年來,中國的勞動力市場發生了急劇的變化。
隨着中國經濟向前發展,許多行業湧現出大把機會,流水線工作的吸引力已經不像以前那麼有吸引力了。於是,為了吸引工人,經理們開出了更高的工資。與此同時,深圳及其他工業重鎮的地方政府一直穩步提高強制性最低工資標準,以便提升工人家庭的福利水平,並促使企業生產附加值更高也更昂貴的產品。深圳是毗鄰香港的沿海貿易樞紐。
上述因素共同推高了中國工廠工人的薪資水平。據日本貿易振興機構(Japan External Trade Organization)估計,目前,他們的月均工資為424美元,比三年前高出逾29%。與其他許多新興經濟體相比,中國當前的勞動力成本要高出一大截。越南工廠裡的工人賺的錢還不到中國工人的一半,孟加拉等國工人的薪水還不到中國工人的四分之一。
生產成本不斷升高還極大地改變了中國相對於美國的競爭地位。
波士頓諮詢集團(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於2015年開展的一項研究顯示,把薪資水平、工人的生產率、能源成本以及其他因素考慮在內,中國主要出口加工區的製造成本幾乎與美國相當。
由於大幅降低成本這一好處不見了,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正在「回巢」,也就是把工廠遷回美國本土。根據BCG去年開展的另一項針對美國製造企業的調查24%的受訪者表示,正積極地把生產從中國轉移回本土,或者打算在未來兩年內這樣做。而在2012年,這一比例僅為10%
「這在經濟層面是合理的,」BCG高級合伙人哈羅德·西爾肯(Harold Sirkin)說。「美國現在處於非常有利的位置。」
這意味着美國工廠的工人會得到更多工作機會。在BCG的調查中,一半受訪者表示,未來五年裡,他們預計會在美國僱用更多製造工人。
把工作崗位從中國拿走的不光是美國。不斷上升的成本正促使各個行業的許多企業把生產遷移到其他各個國家。在中國美國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最近開展的一項調查中,四分之一的受訪者表示,已經或打算將業務遷出中國,他們把不斷升高的成本列為這樣做的首要動因。當然了,其中大約一半正遷往亞洲其他發展中國家,不過另有40%正遷往美國、加拿大和墨西哥。
在美國零售商的貨架上,常常可以看到正從中國遷走的很多工廠生產的產品。
今年2月,總部位於香港,為邁克·高仕(MichaelKors)、樂步(Rockport)等大牌代工的鞋履製造商九興(Stella International)關閉了中國的一家工廠,並把部分生產線轉移到了越南和印尼的工廠。總部同樣位於香港,為多克斯(Dockers)、布克兄弟(Brooks Brothers)等美國品牌代工的服裝企業聯業制衣(TAL),打算於今年關閉中國的一家工廠,並把生產轉移到越南和埃塞俄比亞的新工廠。
其他一些在中國擁有廣泛業務的企業或許不會關閉工廠,但正尋求把資金投向其他地方。
以在中國的工廠裡替蘋果公司代工iPhone而為人所知的台灣企業富士康(Foxconn),計劃在印度新建多達12家裝配廠,這將為那裡創造大約100萬個新的工作機會。位於印度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的一個試點項目,將於今年晚些時候開始大量生產手機。
儘管中國向美國出口服裝的規模依然遙居首位,但它也面臨著成本更低的亞洲對手越來越多的競爭。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Fung Business Intelligence Centre)今年3月發佈的一份報告顯示,去年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服裝,市場份額有所下降,而越南和孟加拉國等國家的份額有所增加。這是一家總部位於香港的研究公司,專註於供應鏈和採購領域的研究。
「中國並不是一個對所有低成本崗位都有吸引力的地方,」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美國商會擔任主席的吉莫曼(James Zimmerman)說。「中國正在往價值鏈上遊走,這意味着會出現調整。」
因為中國經濟增長遇阻,該國工人還面臨著就業崗位的損失。
經濟增長率降至近25年的最低點,有諸多行業因之受損。為中國貢獻五分之一城鎮就業機會的製造業,遭遇了尤其嚴重的衝擊。表面看,中國就業市場在經濟下行衝擊下的表現異常良好,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該國失業率只有4%
但一些經濟學家認為,就業形勢並不像官方數據顯示的那麼美好。總部位於倫敦的華頓諮詢公司(Fathom Consulting)6月發佈的一份報告估計,今年中國的失業及不充分就業率將達到12.9%,是2012年的三倍。
研究公司中國褐皮書國際公司(China Beige Book International)首席執行官利蘭·米勒(Leland Miller)表示,隨着逐漸走弱的經濟終於開始產生顯著後果,中國就業市場去年末出現了關鍵性的拐點。他提供的數據顯示,招聘活動在2015年第四季度開始大幅減少,不過情況在最近幾個月趨於穩定,原因可能是政府採取了更大的刺激措施。米勒認為這樣的增長不可持續。
已經開始受到影響的中國工廠工人,未來有可能面臨更嚴峻的形勢。
許多工業企業背負着產能過剩的沉重負擔,縮小規模可能是不可避免的。今年2月,中國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部估計,單單鋼鐵和煤礦行業就有180萬人有可能失業。
「如果有人說中國還擁有健康或蓬勃的就業市場,」米勒說,「那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歡迎在Twitter上關注本文作者@MichaelSchuman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