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為何中國積財,美國積債?




Ajin 開口)
俺最近接二連三地挑剔山姆大帝的神經,不斷地質詢,為何40年來,中國積財,美國積債?
好似非常靈,接著就有底下這篇算是比較客觀的評論出現。這篇是俺首次看到針對今天的美國,就是因內部自我矛盾思維所造成的錯誤政策。也才會形成40年來,中國積財,美國積債的結果。
底下辣媽希拉蕊算是最冷靜說出國王穿新衣的人。她不把箭頭指向季辛吉,卻指向季辛吉的老闆尼克森。她的說法算很客氣了!
以俺的觀點來說,尼克森是讓美國吞下瀉藥的壞蛋,絕無可赦免,Unforgivable! 季辛吉迎合尼克森的口味,創造出 "連中制俄" 的理論,結果呢,肥到小圓帽族群,造成美國經濟與華爾街的浮誇,這就是今天的結果。


2014/05/16 12:18:35
中美關系的現實、憂慮與挑戰
大衛韋塞爾
大衛韋塞爾(David Wessel)做到了大部分記者無法想象的事情──讓報道對象成為自己的下屬,或者轉而寫他。要知道,韋賽爾報道的對象常常是美聯儲和美國財政部。

曾為《華爾街日報》撰寫經濟報道和專欄30年之久的韋塞爾,2013年底轉到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任哈欽斯財政與貨幣研究中心主任。數月之後,貝南克亦將結束美聯儲主席的八年任期,來到韋賽爾領導的哈欽斯中心任職。

美國前財長蓋特納上周出版的名為《壓力測試》的回憶錄,亦對曾兩獲普利策獎的韋賽爾有所書寫。他這樣描寫被奧巴馬任命為財長後糟糕的亮相演講:我身體前後搖晃,像身處顛簸的船上難過的乘客……我的聲音在顫抖……(演講)剛開始不久,我瞥見《華爾街日報》專欄作家大衛韋塞爾,從他痛苦的表情中,我知道自己有麻煩了。

韋塞爾於五月訪問中國,並在北京和上海發表了從美國的視角審視中國崛起的演講。他認為,美國的經濟和政治現實,讓美國人的基本情緒是害怕中國崛起,既擔憂美國的企業和投資會被中國人阻撓,也擔憂中美之間可能爆發戰爭,當然,美國人也想知道中國能否在不放開信息管制的條件下繁榮興盛。以下為演講的部分實錄。

三個現實

我們先來看看美國的經濟狀況。美國經濟正在復蘇但仍然欠佳──就像一個心臟病發作的病人,剛剛推出重症監護室,尚未痊癒,同時又發現自己身上有慢性病。許多美國人依然沒有工作。在25歲至54歲之間的美國人當中,17%的適齡工作者沒有工作。在這些人中,一部分在找工作,很大一部分連工作都不找。

美國中等收入家庭的收入中位數並不比2000年的時候高。美國的經濟確有不俗增長,然而這些增長紅利一直向上層人士集中。所以,很多人沒有工作,普通家庭收入沒有增長,感覺平等不再,這一切導致了國家自信心的極大流失。

五六年前,美國人接受了自己在制造業上可能沒有質量和價格優勢,然而美國人對如何管理金融系統還是很有信心的──甚至希望每個國家,包括中國,來學習美國的金融系統。隨後,美國人驚訝地發現這份工作自己也沒幹好。在最近的一次WSJ & NBC 調查中,有63%的受訪者認為美國發展的路徑不正確。這就是美國的經濟現實。

再來看美國的政治狀況。其實,和《紙牌屋》裡面發生的事情完全不一樣,《紙牌屋》裡的美國政府比現實中的有效率得多。現在,美國的政治系統是一種低效的民主:是總統制與議會制的折衷。美國政治系統的優點在於政府只有經過多數同意才能做出任何行動,議會是有實權的。這一系統也兼具總統制與議會制的缺點。民主黨和共和黨勢均力敵,僵持時有發生。

盡管如此,美國的經濟正在好轉──這可能是因為政府不再做削減開支的蠢事,美聯儲也採取了相當寬鬆的貨幣政策,更重要的是私人企業復蘇:美國人償還了他們的債務,企業收支取得了平衡,整個私人企業正在拾起發展的勢頭。

壞消息是,美國私有部門面臨的都是長期問題,不經政府幹預無法解決。自由派和保守派,民主黨和共和黨在政府如何幹預一事存有分歧。而兩黨達成共識是政府在教育、基礎設施建設、氣候變化、不平等上有所作為的前提。有時候,一些美國人嫉妒和羨慕中國政府令行禁止的能力。雖然中國政府令行禁止也不容易,但是從國外看上去是不錯的。

第三個現實關於中國。當美國飛速發展的時候,國內的生活水平每30年翻一番,但在過去的30年內,中國的國內生活水平每10年翻一番。這樣看來,中國確實創造了經濟奇跡。然而,過去30年的成就並不能保証未來30年的繁榮。歷史上鮮有國家能夠完成中國已經做到的這些事,並保持30多年,均數回歸的規律表明中國的發展將會慢下來。

我們見過類似的情況:美國一度以為德國或日本會超過自己。20世紀70年代,曾獲得諾獎的經濟學家保羅薩繆爾森認為在經濟規模上,蘇聯將在1990-2000年之間超過美國。對中國而言,問題不是你走了多遠,而是你接下來要往哪走;如果經濟增速放緩,中國是否能夠保持社會和諧。

三個憂慮

美國人對於中國近年來的成就很佩服:迅速的經濟市場化,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出色領導人。但是美國人的基本情緒是害怕中國。10年前,多數美國人認為美國是世界領袖。蓋洛普民調每年問美國人哪個國家領跑世界?,最近一次有52%的美國人回答中國31%的人回答美國7%的人回答歐洲以及其他52%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的經濟力量對美國構成關鍵威脅。

美國人在擔心什麼?

美國人在擔心自身競爭力的喪失和工作機會的流失,因為其他國家更有優勢。美國的排外恐外情緒強烈,而中國現在的行為無助於美國人克服這一情緒。例如,最近中國支持下的調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投票份額法案被美國國會否決。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國會對中國的仇視情緒,我認為其實是美國國會對奧巴馬總統、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仇視,以及拒絕接受美國不是老大的現實。

至於美國民眾,他們主要是為自己的工作擔心;他們擔心美國不能提供足夠多的中產水平的工作來養家糊口、供孩子上大學。這裡面很多都與中國無關;而是與技術革命下的世界變化有關。但是沒有人會去怪自己的智能手機讓自己丟了工作,中國不過是最好找的替罪羊。

美國企業的看法與民眾不同,他們一直認為如果能讓14億中國人都能買一件我的產品,我就富了。但是美國企業的想法正在改變,他們開始感到沮喪。中國的許多行業要麼不允許外資,要麼有嚴厲的管制外資措施。許多公司擔心中國人竊取知識產權,許多公司參與的中外合資項目結果都不理想。

我聽到的對中國管制條件的抱怨比對中國巨大商機的讚美要多得多。我在布魯金斯學會的一位同事David Dollar ,曾經就職於世界銀行和美國財政部, 他指出,美國在全球的直接投資有4.5萬億美元,其中只有1.2%的投資在中國,投資在巴西的比在中國的還要多。所以,那些中國偷走美國人工作的印象有些是錯的。同時,我對美國在華直接投資偏少和企業不願來華投資的現象也感到困惑。

所以,第一個擔憂是害怕中國,第二個擔憂是美國的企業和投資會被中國人阻撓。第三個擔憂是關於一個令人不安的新議題:戰爭與和平。

美國人已經對戰爭感到厭煩了──他們當時選擇奧巴馬就是因為不想繼續留在阿富汗和伊拉克戰場上。奧巴馬已經下令從伊拉克撤軍,馬上也將撤離阿富汗。阿富汗不一定會有和平,但是至少不會再有美國人為此受傷。美國對世界局勢的轉變感到詫異:普京近期的作為已經讓美國極為震驚,看來冷戰並未結束。

人們正在關注中國作為一個軍事力量的利益所在。在前面提到的蓋洛普民調中,46%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對於美國來說是關鍵威脅,另外有41%的美國人認為中國的軍事力量對於美國來說是重要威脅,但不是關鍵威脅。10年前,蓋洛普民調根本沒有問中國和中國軍力的問題,因為當時根本不是問題。

上述擔憂是可以理解的。正在發展壯大、經濟向好的國家傾向於擁有更大的軍事力量。像中國這樣的原材料進口大國必然會關心諸如海運通道的安全問題。但是,中國的鄰國對此並不舒服,還會懷疑中國別有用心。最近的中日緊張局勢就是一個例子。美國人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態度是:我們贏了,中國也贏了,我們不想再打一場世界大戰。我理解中國遭受的日本侵略之苦──我的母親是德裔猶太人,她在1939年被迫離開德國。我們沒有忘記過去,但是這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中日雙方口誅筆伐,敲打對方的情況讓美國人很害怕。因為美國知道這些事情非常容易失控。

三個挑戰

我最近讀到希拉裡克林頓在20123月關於理查德尼克鬆總統訪華40周年的講話。她當時說道:中美關系是史無前例的。美國正在與中國合作,以促進中國發展成為一個全球安全、繁榮與穩定的積極貢獻者,同時保持美國在世事變化中的領導地位──美國並不打算通過不健康的競爭、對抗或沖突來維持領導

這是一件極為復雜的事,美國要想和一個上升的國際力量合作,促進其發展──我相信美國是真心如此打算的──以便使得中國能夠取得經濟上的正當地位,並成為全球安全的保障者。然而,美國樂見中國崛起,也並不想放棄世界領導權,還想不經過戰爭而實現上述目標。希拉裡用了如此多的詞來描述中美關系,足以証明這一關系的復雜性

我認為中美關系面臨三個挑戰:第一個挑戰來自美國的經濟。美國尚未轉型成為一個與中國、印度、中東與歐洲各國競爭的世界經濟體。美國教育系統的進步沒有跟上勞動力市場的要求,我們為聯邦政府預算爭論,最後削減了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的預算,因為我們不敢削減退休保障、醫療衛生和社會保障的預算。美國的醫療衛生系統是目前世界上最昂貴的,然而美國人並不是世界上身體最好的。這些事情都不是一蹴而就的。美國人對中國懷有敵意,部分原因是美國無法解決關系到多數人的經濟問題。

第二個挑戰來自中國。中國經濟能否做到適度放緩?中國能否及時處理污染問題?中國的領導層能否促成關系到人民健康的環境問題?在21世紀,中國是否能夠在不顧媒體自由和民主化的情況下崛起?中國共產黨是否能夠在維持政治控制力的同時讓市場更加自由?中國是否在一個巨大的金融泡沫崩潰的邊緣,樓市泡沫是否會沖垮銀行系統?

好消息是,中國沒有否認上述問題的存在,沒有像美國在金融危機前那樣回避問題。我想起了我在幾年前同一群清華商學院學生的對話:當時我們談論了很多的技術性問題。有一個清華的研究生按捺不住,神情激動地說,他不知道中國如何能夠在網絡管制的情況下成為世界大國。美國人認為政府最終是要信任人民的,即使不舒服、也應該給予他們足夠的信息。我們也想知道中國能否在不放開信息管制的條件下繁榮興盛。

最後一個挑戰是,中美能否維持和平關系?我並不擔心中美會兵戎相見,或是中國侵入台灣,或是中美航母會在海上互相威脅。但是,朝鮮半島局勢很值得擔憂:那裡的局勢並不穩定,朝鮮政權倒台或入侵韓國以後會怎麼樣?中美會如何處理上述威脅;我十分關心俄羅斯與烏克蘭問題:中國在此的角色是什麼?最近出版的一系列一戰歷史的文章書籍觀點各異,但都表明:歐洲人原本應該很清楚狀況,但他們卻陷入了一場浩劫;我十分擔心中美之間的誤讀與誤會也會在某天引發軍事沖突。

大衛韋塞爾現任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哈欽斯財政與貨幣研究中心主任,此前曾為《華爾街日報》撰寫經濟報道和專欄30年之久。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