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讓土龍當世界老大,夠格嗎?



(Ajin 開口)
歷史是非常諷刺的,好似太陽之下無新事,一切都是輪迴旋轉。季辛吉用乒乓把土龍養大了,如今讓山姆舔到飼老鼠咬布袋的苦頭。
B52之後,山姆與土龍的太平洋之鬥已經白熱化,雖不知何時會爆發啥,但可預期的事:表面繼續打哈哈,裏子內卻是摸拳擦掌地準備打一架。
要打架可以,問題是山姆知道一打,全完了;但土龍卻興緻勃勃,因為有的是中華人口,取之不絕,而且同質性極高地願意為祖國拋頭灑血,這點是山姆大帝完全作不到,也完全沒有的武器。

此外,山姆的意興闌珊,土龍一直想要添補山姆充當世界老大的缺,卻非常不得人緣。那麼,誰來主導世界新秩序 呢?

這些現像舊椰樹下已經披露很多篇文章剖析了:

底下是最新一篇質疑:讓土龍當世界老大,他夠格嗎?



中國影響力尚未趕上美國
伊恩·佈雷默 20131129
世界上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崛起成為全球頭號強國的趨勢是不可逆轉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在今年早些時候發佈的一項民調顯示,在展開調查的39個國家中,有23個國家的多數受訪者認為,中國已經或很快將成為「世界頭號超級大國」。
甚至在美國也只有47%的受訪者告訴皮尤中心,那個角色依然屬於美國,而且調查是在前段時間美國政府停擺之前進行的,要知道那次停擺進一步加重了人們對美國政治陷入癱瘓的擔憂。
然而,儘管中國的經濟影響力在增強——它現在是124個國家的頭號貿易夥伴,相比之下美國只有76——但它對其他國家的影響力仍舊微不足道。在政策制定者常說的「俘獲」方面,它沒有取得多少進展,所謂俘獲就是說,當一國對另一國存在經濟或安全依賴時,後者就可以對前者的政策制定施加更多的影響。
中國只對朝鮮、柬埔寨和老撾這樣的國家建立起了類似的影響力;以朝鮮為例,這個國家90%的能源和80%的消費品都是由中國供應的。但是對於一個新崛起的大國,這些盟友對它擴大影響力起不到什麼幫助。
根據與中國的商業關係在一國經濟整體中所佔的比重來判斷,離「被中國俘獲」最近的政府是巴基斯坦和緬甸。但中國不希望損害到正在改善的中印關係,也不想更多地被卷進混亂的巴基斯坦國內政治中去,這樣一來它們的關係就無法進一步拉近。緬甸正在離中國而去。近來的政治和經濟開放表明,這個國家希望自己的國際夥伴能更加多樣化,避免過分依賴北京。
中國在其他一些國家也有著非同尋常的經濟影響(蘇丹、安哥拉和剛果民主共和國)或政治勢力(伊朗、敘利亞和委內瑞拉)。前者腐敗問題太過嚴重,導致很多西方國家政府都無法與之合作,而後者則是因為和美國關係糟糕,迫使它們去尋找強大的朋友。
俄羅斯需要為它的石油和天然氣找到財力雄厚的主顧,但是兩國在彼此之間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內存在商業和政治競爭,再加上俄羅斯對中國人向人口稀少的西伯利亞移民存在著由來已久的恐慌,阻礙了兩國關係的全面發展。
事實上,這些國家在經濟上的弱不禁風和政治上的外強中乾,有朝一日也許會加重中國自身的缺陷。當中共官員開始發起改革,以圖創造一個由中國消費者購買力驅動的、充滿活力的經濟時,去依賴和某些毫無希望的國家之間的商業和政治聯繫是危險的。中國希望有一個穩定的朝鮮半島,但時不時有驚人之舉的平壤往往會造成一個相反的局面。
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國會和一些有戰略價值的關鍵貿易夥伴建立起貿易和投資關係,比如德國、巴西、沙烏地阿拉伯和印度尼西亞,從而讓北京能對它們的政策制定施加更多影響。這種勢力是會帶來直接的政治和經濟效益的:中國能因此為它的企業爭得獲取大宗商品和賺取利潤的機會,還能掌握更多與美國和歐洲抗衡的國際政治影響力。德國尤其能夠成為中國在歐洲市場的一個穩定立足點,並能藉助它來實現歐洲經濟政策向中國利益的傾斜;巴西、沙特、印尼這樣的國家可以向中國供應它迫切需要的大宗商品。中國已經是僅次於美國的德國第二大非歐洲出口市場。2009年它取代美國成為巴西的頭號貿易夥伴。在中東,中國正在迅速成為該地區所有能源供應國的頭號主顧,為了維持供應管道而大規模投資當地的基礎設施建設。
然而,所有這些國家都有理由控制自身對某一個大國的依賴,無論這個國家是中國、美國還是別的什麼國家。即便在中國的後院,印尼、泰國和越南等新崛起的勢力一方面會繼續和中國建立新的經濟聯繫,另一方面也會希望看到美國擴大在亞洲的勢力,從而避免它們對中國的善意形成過度依賴。
在今天這個媒體驅動的世界裡,軟實力在超級大國影響力中也是至關重要的一環。然而,中文是絕大多數外國人難以理解的語言,中國的社會潮流也無法引起他們的關注,不僅如此,中國的政治和經濟制度對其他國家也不存在什麼吸引力。在那些希望積聚財富、對市場進行微觀管理的政治領導人眼裡,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經濟模式具有一定誘惑性,但普通民眾從中看不到什麼好處。
厭戰的美國人和被本國事務纏身的美國政治領導人對其海外職責興趣缺缺,從而創造了一個國際領袖的真空。但是好是壞且不提,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任何一個國家,看起來都沒準備好填補美國留下的超級大國空缺。
伊恩·佈雷默(Ian Bremmer)是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其最新著作為《各自為政:零國集團世界中的贏家與輸家》(Every Nation for Itself: Winners and Losers in a G-Zero World)
翻譯:經雷



3 則留言:

  1. 光是"語言"(英語)所衍生出的作品,包括期刊,質與量都不是華文(中文)能比的!雖然號稱使用華語的人口在地球上最多。

    回覆刪除
  2. 印度加上英美澳加紐就超過用Chinese的使用人口吧?就算現在沒有,也快了,因為只要是華人社會都有功利婚姻交易造成的低生育率。
    留言者:Fumio

    回覆刪除
  3. 美國想的是打了之後如何處理吧,二戰後美國有搶別人的土地過嗎?把土龍削弱,來造福周邊國家,有這種算盤?北極熊吃了龍肉,功力大增,那可如何是好?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