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北京「不忠」,台灣人在澳洲職場受挫
DAMIEN CAVE, 許秀中
2018年2月19日
當被老闆問及台灣是否是中國的一部分之後,19歲的段曼姿被一家雪梨的餐廳解僱。 DAVID MAURICE SMIT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澳洲雪梨——那是楊雅婷在雪梨一家燒烤餐館工作的第二個星期。一位客人問她是否是中國人。「不,我是台灣人,」她說。
她從中國大陸來的老闆再也沒有排過她的班。
段曼姿說她的忠心測試來得竟然更快:當她第一天在雪梨市郊一家火鍋餐廳上班時,她的經理在對講機上用普通話問她,「台灣是不是中國的?」「當然不是,」她回答。
半小時後,她被解僱了。
中國的強勢早已在澳洲敲響警鐘。政府官員警告,北京干涉澳洲內政的程度遠遠超過公眾認知。但是楊小姐、段小姐以及很多其他人的事例,顯示了中國民族主義也在影響著私人企業。在一些案例中,這些中國私人企業被控歧視。
澳洲的公平工作法明文規定,僱主不可因「政治觀點、國家出身或社會根源」而歧視一名員工或潛在員工。但是專家和來自台灣的務工者們說,這恰恰是很多中國老闆正在做的事情,而且此類行為幾乎沒有後果。
解僱段曼姿的雪梨餐廳「胡同涮肉」。 DAVID MAURICE SMITH FOR THE NEW
YORK TIMES
在中國崛起的過程中,幾乎沒有其他國家像澳洲得益這麼多。今年已經是澳洲的經濟連續第27年增長,不曾衰退。很大程度上,這都是仰仗於中國的貿易和投資。
但是跟著中國資金一起來的還有中國移民。在過去十年裡,數十萬中國大陸移民定居澳洲。他們中的許多人帶來了生意點子,但也帶來了強調中國統一的意識型態,視台灣為一個1949年叛出的省份。
他們的努力讓人覺得中國無處不在:對於任何自認為是台灣人,支持台灣獨立,甚至曾因疏忽將台灣稱為國家的人來說,中國的意識型態像是永不散開的霧霾,已經變成一種威脅性極強,並絕不鬆懈的存在。
在澳洲,來自台灣的服務業工作者、專業人士和學生都講到了與大陸同事或朋友聚會時,大家會默認中國和台灣是同一個國家的情況。
反對意見並不受歡迎。
「即使非常親台的人也不想公開讓別人知道,」35歲的台灣學者黃呂琛說。他去年協助組織了雪梨台灣日嘉年華會。「自我審查是真的存在。」
一些台灣人解釋說,大多數民族主義的中國人都是「玻璃心」,很容易被不同意見觸怒。
另一些人說,也有許多台灣人認為台灣是大陸的一部分。基於大陸能夠帶來的經濟利益,良好的兩岸關係十分必要。
「談政治對生意不好,」65歲的台灣人郭忠和說。他是雪梨北部一家餐館的老闆。「大家的情緒都會變得很激動。」
但是對很多人來說,沉默來源於恐懼。澳洲政府和移民社團都越來越擔憂,中國政府正在澳洲監聽、監視,並淮備好對那些不走共產黨路線的人施壓。
林柏梧是澳洲台灣同鄉會的主席。他說在2016年的雪梨台灣日嘉年華會期間,有幾個疑似中國間諜的人在活動期間對著與會者拍照。
「問題在於,中國政府和其擁護者認為雪梨就是北京,」林柏梧說,他是一位在1990年來到澳洲的商人。「監視和干涉活動越來越多,他們也變得越來越高明。」
居住在澳洲,但在中國大陸出生的人口增速極快——自2006年起增長了一倍,於2016年達到51萬人——與此同時,在澳台灣人口一直在大陸人口的十分之一弱左右徘徊,不平衡由此出現。中國企業主可以很容易地讓台灣務工人員感到脆弱和被排擠。
林先生說,對於在中國還有家庭和商業利益的中國移民來講,歧視可能是一個「切入點」,是一種向北京表忠心的方式。
從段曼姿的經歷中,可以看出這種權力格局是如何運作的。
在1月9日被解僱當天,她在臉書上用她在澳洲常用的名字Winnie發帖,點出這家餐廳的名字「胡同涮肉」和當時的經理「哈總」。這個帖子迅速竄红,她的故事也變成了一起公眾事件。
中國官方媒體《環球日報》在次日發表文章問它的讀者:「大陸網友們,這事,你怎麼看?」
然後,編輯不留餘地地補充道,《環球日報》「想去雪梨,給『哈總』點個讚!」
十餘家中國媒體轉載了這篇文章。
幾天後,涉事餐廳在中國版的Twitter平台微博上表示,「能來咱鋪子裡站一站的人,那是緣分人;能到咱鋪子裡坐一坐的人,那是瞧得起咱的人;能到咱鋪子裡吃飯的人,那是照顧咱的人。」
這條微博的評論區充滿了讚美和表示會前來就餐的承諾。
在上週的午餐高峰時段,這家餐廳內人滿為患。
被問到關於段曼姿的離開,一位年輕的經理說,「公司說這件事情我們不回應。」
29歲的段曼姿在採訪中說,社群媒體上的其他評論都很支持她。
「大家都有相似的經歷,」她說。
這包括28歲的張鼎達,一位在墨爾本工作的美髮師。張鼎達說之前有一位髮廊老闆本來顯得很想僱傭他,可當他提起自己是台灣人之後,髮廊就再沒回音了。
26歲的廖簡德(音)曾和一位顧客起了衝突。她說2016年,當她在一家鞋店工作時,她被問到台灣是否屬於中國。一名中國留學生在聽到她的回答後怒斥了她。
「她突然大吼用手指著我,」廖簡德說。「事後我默默覺得很委屈,很不受尊重而掉淚。」
很多來自台灣的務工人員描述過相似的經歷,他們中大部分人都是持打工度假簽證的年輕女性。
每年,超過一萬兩千名打工度假簽證持有者從台灣來到澳洲。眾所周知,這一人群往往屬於工資達不到最低標淮的弱勢群體。澳洲公平工作調查專員(Fair Work Ombudsman)已經在評估對各類僱主的處罰力度,重點保證這一群體可以拿到合法工資。
然而,一位公平工作調查專員的發言人說,該組織還未採取任何手段來制止因政治觀念造成的,對來自台灣或其他地區務工人員的歧視。
澳洲台灣同鄉會的林柏梧和很多其他來自台灣社區的人都表示,澳洲必須為解決這個問題作出更多努力。
否則的話,林柏梧說,中國將會繼續腐蝕澳洲「機會均等」的民主和平等的文化。
「他們在幫中國抹去台灣和澳洲共享的價值:民主、人權和法制,」林柏梧在雪梨一間充滿了簡體字招牌的商場裡說,「這是無形的,但這是根本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