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4日 星期六

華獨與台獨是在爭什麼




社評:華獨與台獨是在爭什麼

主筆室 20171006 07:02:00

國慶日,又開始有人質問為何今年看不到多少國旗圖騰與旗海飄揚。這其實已經是老戲碼了,只是台灣都已經歷經了三次政黨輪替,為何類似這種「不愛國旗」的爭議竟能夠堂而皇之地成為政黨攻防?這其中所顯露的心理底蘊與政治徵候,是執政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希望在國慶日時看到張燈結彩、旗海飄揚的景況,是一種政治認同與種集體情感的形塑與表現。許多積極認同「中華民國」的人會在此時這麼在意國旗是否消失,原因不在於他想積極地表現自己的認同,而在於台灣政黨輪替以及中國明白否決「一中各表」可行性之後,對於中華民國極可能消失的焦慮。在現階段的台灣,它不能被解讀為一種強勢的認同侵略,而是一種退縮的、尋求認同的歸屬。

從這個角度來看,不少綠營人士嘲弄:「這麼愛中華民國,怎麼不去習近平面前講中華民國?」此說除了逞一時之快以外,並無以化解這種愛國旗卻看不到國旗的焦慮。就如同當賴清德宣稱自己是「主張台獨的政治工作者」之時,不少藍營立即譏諷:「這麼勇敢,怎麼不去宣布制憲、更改國號」一樣。台灣人心裡都知道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蠻橫地打壓,但卻花了絕大的力氣去攻訐彼此,這種弱弱相殘,其實也是自己國家(不管是中華民國或台灣共和國)無法正常化的原因之一。

台灣的民主化與本土化幾乎同時發生,這導致民進黨在草創時期有強烈的反體制動員色彩。不過,經由長期的政治社會化與幾十年民主選舉的洗禮,這種相對於現行憲法的反體制動員根本已銷聲匿跡,即便面對這面脫胎自國民黨黨徽的國旗,絕大多數的民進黨公職與支持者也顯得泰然自若。硬要將中華民國國號與國旗與民進黨政府對立,宣稱這個政府「掏空中華民國」,這其實是政客語言,除了遂行自己的政治動員,無助於國家團結。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若台灣社會對於這種表達對中華民國懷想與支持的看法,動輒以羞辱、譏諷,甚而將視為中國同路人,這形同將他們從台灣命運共同體的切割出去,同樣無助於壯大台灣。

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於20139月所進行的台灣社會的國家認同調查,當受訪者被問到「如果有人問您的祖國是哪裡,請問您會怎麼回答?」時,有76.7%的受訪者稱自己的祖國是台灣,有18.1%的受訪者稱自己的祖國是中華民國,僅有2.9%受訪者稱祖國是中國,而稱自己祖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更只有0.1%。

這調查不僅顯示所謂的台灣認同早已是台灣主流,而所謂的中華民國認同,與認同中國、支持紅統更是兩碼事。自居主流者無力於包容中華民國認同也罷,把這些中華民國認同者視之為懷想威權統治者,把「華獨」打成「紅統」,把同胞變成對手,在內部找敵人。

認同是個長期變遷的過程,任何政治勢力或可短期壓制,但無以長期主導。台灣的問題不在於華獨或台獨,而在於2300萬台灣人民主而多元的生活方式受到中共長期的威脅。華獨與台獨都是不見容中國的「獨」,這兩者有什麼好爭的?爭贏的又能贏到什麼?



1 則留言:

  1. 台獨的台灣立場很清楚,是塊石頭;華獨意志有問題,中共要拉攏有機會。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