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18日 星期三
英語攸關競爭力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17-10-18/100868
邱智淵觀點》英文無關統獨 攸關台灣競爭力
新頭殼newtalk 文/邱智淵
發布 2017.10.18 | 00:13
行政院長賴清德日前在立法院回答民進黨立委的質詢時,同意研議推動英語成為我國的第二官方語言。英語是否該成為台灣第二官方語言的說法,並非一個新鮮的議題,賴清德的承諾引起各方關注,本屬見仁見智。對岸的官媒卻以社論批評,認為民進黨此舉的真實目的搞的是台獨,這種指控頗令人感到突兀與訝異。
近來有台灣媒體報導提到2016年台灣的多益考試平均分數為534分,落後給菲律賓、南韓、馬來西亞、印度和中國;領先日本、香港和澳門,並認為這是台灣國家競爭力大幅落後的主要因素。
台灣人的英文實力在國際間一向不突出,許多留學英美人士,如非能夠長留當地工作進而學習到當地語言的精粹,即使托福成績佼佼者,其英文能力多數仍為普普通通,受到外國人士質疑。許多專家曾為文分析台灣一直無法站上國際經貿一軍的舞台,多少跟台灣語文能力不足有著密切的關係。
筆者也曾經嚮往能於外商公司工作,並如願進入外商修行幾年,經過公司內與各國籍同事的相處與溝通,那時才發現我們與以英語為母語者「native English speaker」的差距是英文文化能力的不足,雖然很多人通過努力在語文的實力不輸給這些歐美人士,但由於被非出生或長久居住在當地者,也無法真正領會許多詞語與文化習俗的真義,因而無法正確地與對方溝通,進而取得對方對我們工作能力的信任感,造成無法更進一步的現象。
很多被視為英語好的地方與國家,不是曾為英美國家的殖民地,就是與英美國家密切往來者。就像台灣曾被日本統治50年,由於對於日本文化與習俗了解較深入,自然與多人能用日語與日本人溝通,並得到日本人的信賴;但是這樣非自願的歷史宿命衍生的文化豐盛性與多樣性,應該是被欣賞與尊重的,而非用政治語言來批判甚至羞辱之。
19世紀迄今,隨著大英帝國的崛起與美利堅共和國的強大,英語一躍成為了世界語言,英美更藉由自身強大的實力塑造了一個以英語民族思考邏輯為準則的世界與世界規則,如果不能善用英文,我們就無法全然了解這個世界的運行方式,例如電腦語言的呈現方式即是以英語的邏輯演算而出,如果不能了解這些語文如何能真正地「超英趕美」呢?所以自清代百餘年以來,我們的老祖宗就一直鼓吹大家學好英文,並到歐美把人家最先進最好的東西學回來,這不僅是台灣老師鼓吹,大陸的老師不也這樣鼓吹學生嗎?
也許把英文列為台灣第二官方語言不能代表台灣人的英語能力會提高,不代表台灣人的國際化程度能加深多少;但這起碼是一種政策宣示,那就是無論如何我們必須提高國人的英語程度以提升國家競爭力,否則現在外語在台灣的生存環境日益限縮,再不這樣做,台灣人會越來越目光如豆,也會被很多後起之秀國家完全甩在一邊了。
再者,藉由這樣的政策執行將台灣許多的標示,招牌與內涵以中英兩種語文呈現出來,一方面可增加外國人士對於台灣的可親性與友善度,另一方也可讓台灣更為融入國際村。歷史數度告誡我們,「開放」才是台灣追求成長與安定的不二法則。
筆者贊成政府宣示英語成為台灣的第二官方語言,讓台灣往國際化邁向一大步,因為這是讓台灣走向國際,量變質變的轉身契機。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