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3日 星期日

方塊文字阻礙創新力




中國人發展創造力要走更長的路

2012913

致編輯:

我的母語是中文,但長期在德國生活,目前主要用德文寫作。根據我自己的經驗,文字確實對創造力的發展影響巨大。台北黃日晴女士反駁漢納斯《語言學家稱漢字阻礙創造力發展》一文的來信,包含了幾個明顯的誤解。

第一,黃女士說思考用語言而不用文字,這忽略了人類社會的信息來源很大部分是通過文字傳播的,文字表達方式很大程度決定了我們接受外界信息的方式,進而影響了我們大腦加工這些信息的方式。我們思考的基礎不是語言,而是外界提供的信息。

第二,母語者往往以為自己說話時候不需要考慮語法,那是因為母語者的大腦組織語法的速度很快遠遠超過我們的意識,而不是真的不需要考慮語法。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我們的大腦從小受到刺激比較多,導致語言區這一塊的大腦速度比較快,就如長期從事一項體育運動的人,他的反應速度比不運動的人要快,就是因為他的大腦在指揮身體各部分機能的速度比較快,快到他不再需要想先舉胳膊還是先舉腿。所以說母語不需要思考語法是沒有科學根據的。其實外語學到一定程度後也不要思考語法了,因為語法已經進入到潛意識之中。

第三,漢語確實會阻礙創造力發展,這是事實。中國五千年歷史只有學問,而沒有科學,就是最明顯的證據。前者是以經驗為基礎,後者是以抽象思考為基礎。中國確實有很多經驗積累,但最終都沒有上升為科學,差的就是最後的抽象想像力,原因是漢語不是抽象文字,缺乏這方面的訓練。沒有科學知識最為基礎,發展創造力無異於空中樓閣。

第四,其實到目前為止,很多中國人對於超出現實經驗的抽象思考還是很陌生,黃女士的來信就很典型,從自己的經驗出發來反駁語言學家的研究結果。如果黃女士能從科學的角度來反駁,也許能更有說服力。

第五,這種局限不意味着中國人不能學會形而上的抽象思維,但這絕對需要大量的學習,就如漢納斯學習中文那般。中國人要發展創造力,需要走比西方人更長的路。

石磊,德國特里爾(Trier)




2 則留言:

  1. 我蠻贊成漢字阻礙創新思考的發展。原因在「它」是音節符號,能拆解組合的部件只能到形聲,是「模組」,不像拼音文字,是比模組還小的「零組件」。
    譬如“Roma”,漢字是「羅馬」。倒過來唸,拼音文字可以是“amor”,愛情,但是漢字因為是音節符號,只能是“maro”,馬羅。
    雖然漢字有許多文字遊戲跟對仗,但是在很多偵探小說中,拼音文字展現的「隱藏密碼」遊戲,更是大腦前額葉非得全開不可。

    回覆刪除
  2. 像形方塊文字對人類大腦思考能力的限制,早從1960年代陸續不斷有非常多很深入學術性的研究發表,也幾乎成為是人文科學的公認了。

    其中由語言學家Hajime Nakamura of East West Center of University of Hawaii,聯合國支助的研究專案,Way of Thinking of Eastern Asia People,這本書最為深入透徹。這本書有四大部分。其中有關華人思考型態與方塊文字有非常精闢突出的分析與論證。這本書原文是英語,當下已經有漢字版翻譯。

    非常值得努力去研讀。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