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7日 星期六

美國、中國與現有國際秩序



美國、中國與現有國際秩序
2017.01.06 05:00          莉雅
華盛頓— 
在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即將就職之際,美國最新一期的《外交事務》雜誌集中討論了美國在二戰以來一直主導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的未來、美國在這個秩序中應該扮演的角色以及它該如何應對中國可能對這個秩序構成的挑戰。美國著名的國際關係學者約瑟夫·奈認為,儘管今後的國際秩序會與現有秩序有所不同,但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夠取代美國的主導地位。美國的亞洲問題專家方艾文認為,中國並不尋求推翻現有的國際秩序,而是試圖對它進行修正。在他看來,適應中國的新行動主義的最佳途徑是以攻為守。
儘管美國人對軍事干預以及一些外交政策問題存在激烈的爭論和黨派分歧,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美國幫助創立的自由主義國際秩序在過去70年成功的確保了世界的安全與穩定。捍衛、深化與擴展這一體係是美國外交政策的一個中心任務。但是眼下,這個秩序的吸引力和可持續性都受到前所未有的質疑和挑戰。
現有秩序受到質疑與挑戰
就像新自由主義國際理論的創始人、前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院長約瑟夫·奈(Joseph Nye Jr.)在最新一期的《外交事務》雜誌上所指出的那樣,對這一體系持批評態度的、包括候任總統川普在內的人認為,美國維持這一秩序的代價超過了它帶來的好處,認為美國在個案交易的基礎上與其他國家打交道要更好,以確保美國贏得每一個交易。
也有一些人認為,這一秩序的根基因為像中國和印度這些亞洲國家的崛起而帶來的長期性全球性實力過渡而受到腐蝕。還有的人認為,這個體係受到由於政治、社會和技術的持續改變帶來的權力從政府擴散到非政府行為者的威脅。
奈:無論軟硬實力,中國幾十年裡無法超越美國
奈認為,隨著21世紀向前發展,今後的國際秩序不可避免的會看起來與目前的這個秩序有所不同,但是沒有哪一個國家,包括中國在內,處於取代美國主導地位的位置,因為無論在經濟和軍事等硬實力方面還是在軟實力方面,中國在幾十年內都無法超過美國。儘管中國正在努力追趕美國,但是美國不會站著不動,而且它有更優化的人口結構、日益廉價的能源以及世界上領先的大學和技術公司。
奈還列舉了以下的一些數據來說明美國所具有的優勢。美國在全球各地的大使館、領事館和使團的數量居全球之首,有60來個條約盟國。據《經濟學人》雜誌估計,在全球150個比較大的國家中,將近100個國家心向(lean toward)美國,只有21個國家背向著它(lean against)
奈認為,從美國最近一次選舉的激烈言辭中過度解讀美國輿論的長期趨勢是一個錯誤。在他看來,幫助穩定這個世界並承擔它持續的進步可能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重要。這位軟實力概念的首倡者認為,維持網絡、與其他國家和國際機構合作並幫助建立規範來對付新的跨國問題是至關重要的。
國際秩序在美國大戰略中的角色
美國蘭德公司戰略與軍事準則項目副主任馬扎爾(Michael J. Mazarr)也在《外交事務》雜誌上撰文說,我們不清楚美國當選總統川普如何看待美國在這個世界上的角色,更不要說他對自由主義秩序的看法了,但是他的政府將要面對任何一屆新政府過去70年都面臨的意義最為深遠的外交政策任務,這就是重新思考國際秩序應當在美國的大戰略中應當扮演的角色。
馬扎爾:美國必須學會引領一個更多元與分散的國際秩序
馬扎爾說,很多美國人的本能是通過對抗規則破壞者以及積極的推動自由主義價值觀來恢復一個統合的、由美國主導的秩序。但是他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在試圖維護這個舊秩序的時候,華盛頓可能反而會加快它的解體。他說,美國必須學會做的是引領一個正在成形的更為多元化和分散的體系。在這個體系中,新興經濟大國將會發揮更大的作用,而且能夠提供比現有秩序更多的途徑讓美國以外的其他國家也發揮領導作用。
哈斯:建立一個以主權義務為前提的新世界秩序
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會長哈斯(Richard Haass)認為,傳統意義上建立在保護以及維護國家特權的全球操作系統已經不夠用了,眼下的環境要求一個更新的操作系統。這個被他稱之為世界秩序2.0的操作系統不僅包括主權國家的權利,還包括那些國家對其他國家的義務。
在他看來,不管歡迎與否,全球化已經紮下了根,像氣候變化、網絡空間、反恐、公共衛生和難民問題等都是全球性的挑戰,而現有的操作系統不足以應對這些跨國性的挑戰。
哈斯認為,作為建立這個新秩序的第一步,華盛頓應該思考它可以承擔的義務是什麼以及它要求其他國家承擔什麼義務,試圖找到它和其他國家可以遵循的一套適當的行為準則。這樣一個準則也可以成為美國在一個錯綜複雜的地緣政治時代的外交政策指南針。
方艾文:中國尋求改變而不是推翻現有秩序
保爾森基金會副主席方艾文(Evan A. Feigenbaum)則集中分析了中國對現有國際秩序的看法以及美國應該如何對付這個不願承擔過多責任的大國。他認為,中國是一個破壞性的大國,而不是一個革命性的大國。它的面積、財富以及咄咄逼人的外交政策使得它要求對現有的秩序作出重大改變,但並不尋求從整體上推翻這一國際秩序。他說,與毛澤東時代的中國所不同的是,北京頑強的追求其國家利益和領土要求,但對現有的體系沒有一個一以貫之的替代選擇,而且幾乎加入了現有的每一個主要機構。
方艾文認為,中國一方面加入到現有秩序中,但仍然持模棱兩可的態度而且經常對事情感到不滿意。而中國過去幾十年令人難以置信的崛起使得它在國際事務上擁有更大的發言權。它日益增長的軍事能力、數以萬億美元計的可以轉換成直接投資的外匯儲備,以及對從非洲到中亞等發展中國家的新影響力意味著,北京現在可以既能支持也可以損害區域和國際治理。
如何應付要求改變秩序的中國
在他看來,面對中國的崛起​​和改變秩序的要求,需要西方國家展現出更大的創造力和戰略連貫性。
對於華盛頓來說,它不需要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或是'一帶一路'倡議看作是損害美國的企圖,但它的確意味著,亞洲經濟體日益尋求相互之間的而不是西方的投資和經濟合作。
方艾文認為,它可能帶來的結果是,到2030年,亞洲將更像美國來到亞洲之前的一個融合大陸,而不是美國的決策者在二戰結束後越來越感到習慣的那個亞太地區。
這位前國務院副助理國務卿認為,根本的問題是,華盛頓花費了太多的時間和經歷來對中國的行動做出反應。相反,它應該變得積極起來,利用美國在技術、創新以及與全球資本市場的聯繫等方面的優勢,與不同的亞洲國家共同努力來平衡中國日益加強的影響力。方艾文認為,應對中國的新行動主義的最佳途徑是以攻為守。


1 則留言:

  1. "方艾文:中國尋求改變而不是推翻現有秩序"
    光這句話就是很傻很天真了,是華毒喀太多還是被季國賊洗了腦?
    中國就是要推翻現有秩序,不懂嗎?

    "德國尋求改變而不是推翻現有秩序"
    這類的話在1933-1939年間鐵定也有被說過,連曾任一戰英國首相的勞合喬治治(Lloyd George)都曾經相信希特勒的這套說法,最後我們都知道發生什麼事.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