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月28日 星期六

從陳建仁的可圈可點看小英的經濟發展與改革



從陳建仁的可圈可點看小英的經濟發展與改革        / Ajin

若把經濟改革的項目和經濟發展連接在一起,人們不難發現小英政府八個月來所呈現的經濟政策雛形。雖然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看似不同議題,其背後卻牽扯經濟架構下的連貫性:

1.  一例一休的勞基法修改,牽涉到勞方工時工資的配置問題,同時也引發人工成本增加,導致物價被惡性哄抬與降低國際競爭力的問題。

2.  年金改革,牽涉到年金池的運用,與寄望於未來GDP的成長。

二大問題的總根源,就是需要讓台灣有錢起來。

3.  所以,新南向與 5+2產業,加上原本TPP,如今用台美FTA取代,整個經濟發展依然寄望於出口貿易的架構上,藉此把餅做大,用以解決12,同時提昇國民所得。

年金改革逐步前進,在消化反抗者能量的同時取得了社會共識;比年金改革容易萬倍的勞基法一例一休,卻被改得讓人措手不及、天怒人怨。林萬億政委能從千頭萬緒之中歸納出一個整體草案,讓陳建仁副總統能以簡圖明示解說,畫龍點睛。這就讓勞基法和年金改兩案,明顯反映出能耐的天差地別,年金改革團隊確實可圈可點!

然而,這些改革雖然都必要,卻無法充分解決台灣目前所面臨的經濟問題。單獨觀看任一議題都不能察覺相互間的關聯性。例如:勞力不便宜的台灣產品如何在新南向有競爭性?又如何吸引資本回台?一旦新南向可以找到比台灣更便宜的勞力成本,又如何幫忙已經不便宜的台灣勞工就業?更何況智慧機器人也整隊準備進場了!況且正值歐美降低進口時,出口產品又能賣給誰?此外,人口老化,勞力密集需求的降低,如何讓少子化後的年輕一代可以輕鬆扛起目前上千萬勞工的年金負擔?

很顯然的,即使無法一步到位,經濟改革與經濟發展一定要同操作各個面向,並使之進行立體同步互動,才能看清改革軌跡的全貌,也才測試各種想定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的優缺點,找出最優方案。這些都是工業工程作業研究(Operation Research)的入門常識。

關鍵在於這兩項大改革所依賴的最主要注入養分,除了5+2產業,依然需要依賴出口經貿FTA才能帶來台灣經濟提昇嗎?到底政府搞清楚了台灣的利基何在嗎?賣啥?買啥?是否浪費長期強項而鑽營短期快速小利?甚至朝向殺雞取卵的致富?

2008開始,全球經濟顯示西方引領貿易繁榮的時代已經朝向結束,出口漸近夕陽!觀看一些先進小國,例如:瑞士,荷比盧,北歐,以色列,這些邦國都不是出口大國,但都能維持高生活水準,值得學習。關鍵是本國必須能立於自給自足的穩固地位這也是以色列總理給賴清德市長的一針見血 :「先能夠『自力更生』,才能改變周邊鄰國」。

自給自足能讓科技與產業升級; 降低依賴出口老路,更替加工區的經貿概念; 促使年金池的運用不再投資於買空賣空的金融衍生產品,而是投資於層次更高的年輕人創業; 提昇所有大環境的有利因素,同時改善勞動條件,增加目前勞工轉型機會。這樣角度來看目前一例一休、年金改革,就算沒有TPP,或沒有台美FTA,台灣還是可以穩固安定,有無限多種經濟發展的可能性。

目前小英政府的團隊中,找不到川普、賈柏斯,或比爾蓋茲。更進一步看,就算這些人和小英同室相處,小英能欣賞這些人的才能與個性?

陳建仁,他做好被交代的事。但遺憾小英政府也只出那麼一位菁英。



相關閱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