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9日 星期二

中國商機?海市蜃樓「誘餌」!


彭博專欄:中國龐大商機?抑或海市蜃樓「誘餌」!
許銘洲/編譯 2016-11-26 15:15
越來越多的美國外商計畫撤離中國。
「美國在華商會」(American Chamber of Commerce in China)公布的《2016年度中國商務環境調查報告》顯示,美國在華外商有1/4企業正在計畫(或已)遷離,這個號稱擁有廣大商機的「幻象中國」。美國在華商會係從496家美國在華投資較具規模企業,得到上述意向調查結果。25%表達撤離中國意向的受訪美企,其中5成將遷往東南亞開發中國家,約有4成表示會把企業遷回美國、加拿大,或是墨西哥。
美媒《彭博觀點》(Bloomberg View)專欄作家諾亞·史密斯(Noah Smith,現任美國紐約州石溪大學財政學教授),517日發表一篇「為什麼美國公司開始逃離中國」(Why US companies have started fleeing China)的卓見專文,內容指出, 中國有計畫吸引外國企業來華投資,表面上打著共享共榮理念,實則為了盜取其專屬科技(proprietary technologies),以及智慧財產(Intellectual Properties)。一旦中國企業竊取該項技術,羽翼豐滿,就會回過頭來,成為這些知名外企的挑戰者,導致外企的競爭優勢一去不復返。上述「美國在華商會」2016年度的廠商調查結果,也發現相符的顯著趨勢。2014年受訪的美商,認為自己在華「較不受歡迎」的比率為44%,到了去年躍昇為77%
蘋果失足
學者史密斯指出,過去外界長期認為,蘋果公司終於找到一把打開中國市場的鑰匙;這家國際知名廠商,大規模在中國設廠,並與北京合作,終於敲開蘋果智慧型手機,以及蘋果在中華境內的銷售市場。最近蘋果卻發現,僅管自己是表現良好,遵行中國法令的西方跨國公司;然而,蘋果到頭來發現,其受到中共政權青睞,可能為只是短暫的過眼雲煙。
中共已經關閉蘋果在華的2項商品服務業務,包括網路書店(iBooks Store),以及數位電影商店(iTunes Movies);另一方面,中國也不承認蘋果的iPhone品牌,在華擁有專利權。換言之,中國境內的智慧型手機廠商,也可使用iPhone品牌名稱。該公司在華的收益重挫,說明蘋果在中國的亮麗表現,行將一去不復返;另一方面,在華消費者也日愈轉向其國內自創品牌手機。蘋果在華絆倒失足案例,成了美商在華黯淡前景的指標「象徵」。
過去多年來,潛力雄厚、高經濟成長率,超過13億人口,擁有廣大消費能力的中國市場,讓已開發國家企業經理人的興奮神經,為之豎立振起;其與停滯的歐洲、日本市場比起來,中國的確擁有更多的新興消費人口。
令人目眩神迷的廣大中國市場誘惑,導致國際間的跨國公司趨之若鶩,紛紛在中國設置辦公據點、廠房。不幸的是,早先一片看好的中國商機,到頭來恐怕只是海市蜃樓的幻景。
魔鬼帳單到期
當外資進入中國不久之後,一些外國企業被要求交出產品的「科技資訊」,透過這類交換條件,來協助中國本地的競爭者(幾乎全部為國企,或間接與國企有所關聯)。當時2006年一期的《哈佛商業評論》指出:這類規範外資進入中國市場的「投資限制」,還明白規定高比率的產品零組件,必須在華生產;另外還有強制性規定,外資必須將其專屬科技(proprietary technologies),轉移給外資在華的「合資國企」。
「專屬科技」是外資的核心寶貴資產,一旦將核心技術讓渡出去,就會導致其喪失中國市場的競爭力;中期而言,將招致其全球市場遭中國廠商奪取瓜分。另外,中國境內高比率的「科技間諜」,向來也讓外資頭痛不已。
一些跨國企業多半採取短線操作,如今這椿「魔鬼交易」帳單,已到了兌現(付出代價)時刻。值此中共大力獎勵國資企業之際,這些國企其所獲取的「盜版能力」,已足以跟外資跨國企業一較高下。另外,系統性歧視外企的中國法律規章,以及執法不公,都讓外企忍無可忍。當中國境內勞工成本上升,以及外資被阻擋在華市場的銷售權,導致一些廠商關閉中國境內的營運或生產,例如微軟、奧多比系統公司(Adobe)、松下電器、雅虎,以及愛迪達等公司。
北京亦將自食惡果
中國箝制外商在中國的業務擴展(銷售),已對外資企業帶來衝擊;另外,這些中企在國際市場,已具備移轉或透過竊取獲得的科技生產能力。更加雪上加霜的是,這些外資在中國境內耕耘的事業版圖,可能因成本上升,以及無法在華銷售等因素,導致血本無歸,被迫(或自行選擇)倉皇逃離中國。
外資拋棄中國市場,長期而言,其最大受害者,恐怕是中國本身。一方面中國將不再有外資科技得以竊取;這些國際企業,未來對中資將更加小心提防,不會二度受制於中國的欺騙羅網。另一方面,中國趕跑外資,形同關閉數10年來的「經濟開放」門戶,導致中國還未真正富起來之前,就面臨提早衰退;阻斷自己邁向未來的光明發展道路,造成共產黨治下的中國人民更加不滿。
(當歐美廠商於1990代抵達之際,他們對於中國市場商機充滿好奇;如今這場目眩神迷盛宴,行將告終。中國是世界經濟成長引擎的口號,如今已被證明是個「誘餌」。4分鐘影片取自YouTube / China Uncensored

調整Setting 可顯漢字字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