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27日 星期二

川普當選總統中國將比美國受更大損失?



川普當選總統中國將比美國受更大損失?

2016/09/23

        圍繞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民主黨候選人、前國務卿希拉蕊·柯林頓和共和黨候選人唐納德·川普在輿論調查的支持率方面展開著激烈的競爭。如果倡導保護主義政策的川普獲勝,預計將對美國國內外造成各種影響。在此背景下,大和資本市場公司近期發佈的一份報告引發的擔憂正在擴大。該報告指出,如果川普獲勝「中國將比美國受到更大損失」。

     該報告稱,如果提出要對中國徵收45%關稅的川普獲勝,中國對美國出口額將減少4200億美元,這相當於中國對美出口額的87%。這意味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GDP)年率將下降2.6%。

     報告還指出,考慮到各種影響,中國GDP的損失有可能在23年裏達到4.8%。還設想了如果徵稅長期持續,在中國建有生産基地的企業將把基地遷往其他國家的情況。此次估算並未體現企業遷往海外導致的總額4260億美元對華直接投資(FDI)的撤出。

     大和資本市場依據推算的數據得出結論稱,「如果川普當選,至少在貿易和直接投資方面,中國將比美國受到更大損失」。這是因為2015年中國對最大貿易夥伴國美國的出口額達到4830億美元,相當於美國對華出口額(約1160億美元)的4倍以上。

     對於上述影響,中國被認為將通過加強與東南亞和中亞各國的經濟和貿易關係來分散風險,但報告認為效果有限。匯總上述報告的大和資本市場香港有限公司的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賴志文指出,很難認為中國能在12年內建立新市場。在此基礎上他分析稱,關稅提高的影響可能會很快體現出來。

     但也存在不同的觀點。英國顧問公司牛津經濟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預測稱,即使川普當選總統,對世界經濟造成的直接影響也比較有限。這是因為雖然川普提出提高對中國産品徵收關稅以及減少向中國遊客發放簽證等強硬措施,但實際出任總統之際,經過意見可能存在對立的美國國會的審議之後,最終「內容被削弱」的可能性很大。

     在此前的選戰中,川普批評中國操縱匯率。在競選綱領中,川普也承諾通過解決中國「違法」出口補貼和不完善的勞動與環境標準,激活美國勞動力市場和製造部門,並借此擴大了支持。因之前支持率領先的希拉蕊出現健康問題等,在最近的輿論調查中,二人的支持率幾乎形成勢均力敵的局面。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香港 盧建欣 




為什麼川普可以輕易發動貿易戰
美國大選JUSTIN WOLFERS2016923
2015年感恩節過後的第二天,一家塔吉特連鎖店內。如果川普在當選總統之後發起貿易戰,電子設備等進口產品的價格可能會變得昂貴許多。
美國人通常不會認真考慮民粹主義者在總統競選過程中所做的承諾,因為它們不太可能會被國會通過。如果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當選美國總統,國會很可能會對他的提議進行限制,包括減稅、增加開支,乃至修建邊境牆。
然而在國際貿易政策領域,川普總統可以單方面實現自己所承諾的變化。
川普曾經表示,當選總統之後,他會「撕毀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等國際貿易協議,退出世界貿易組織,還會大幅提高中國墨西哥進口產品的關稅。作為總統,川普基本上是可以這麼做的。就算這些措施會引發代價不菲的貿易戰,國會也幾乎沒什麼辦法阻止他。
考慮到憲法明確賦予了國會「管控與國外的貿易」的權力,這種情況似乎有些讓人吃驚。但在過去多年裡,國會大體上已經將這一權力授予總統。貿易政治反映出一項重要的不對稱:新貿易協議需要獲得國會批准,撤銷現有的協議則不需要。所以國際經濟政策領域才會有那麼大一部分,只需總統的一句話就可以被改變。
結果就是,通常意義上的制衡並不適用於此。(假如有人好奇的話,的確,一旦希拉蕊·柯林頓當選,也適用同樣的規則。)
川普提議重新建立全球經濟體系的秩序,而這會從根本上重塑美國的產業結構。他可以發起貿易戰,不僅威脅到需要進入外國市場的美國出口商,還會危及依賴海外生產的大宗商品與產品的所有企業。
一般情況下,國會僵局會阻止總統選舉造成政策上的劇烈搖擺。然而,對信奉貿易保護主義的總統而言,這會造成相反的效果,讓情況變得對他更有利。國會可能阻止川普議程的唯一途徑是通過新立法來廢除或修正之前移交給總統的權力。可是,這需要在參眾兩院均取得三分之二的多數才能壓倒總統很可能行使的否決權。
就連那樣也可能並不足夠,因為可以通過法院裁定,總統在外交事務上的憲法權力可用於終止貿易協議。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Peterson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的高級研究員加裡·赫夫鮑爾(Gary Hufbauer)在週一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中論證了這一觀點。赫夫鮑爾擁有法律學位與經濟學博士學位,是國際法與貿易領域的知名學者,曾在卡特總統任內擔任負責國際貿易與投資政策的財政部副助理部長。(我本人也是彼得森研究所的非常駐研究員。)
霍夫鮑爾的分析已在華盛頓的政策專家與華爾街的經濟師當中掀起波瀾。
對川普來說,最容易兌現的競選承諾是重新談判或乾脆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這項協議廢除了美國、加拿大與墨西哥之間關稅。它與幾乎所有的自由貿易協定一樣,包含一個緊急出口:美國可以在提前六個月通知的情況下退出協議。因此,川普無需撕毀協議,給加拿大和墨西哥發封通知函即可。
類似的緊急出口還允許川普讓美國退出與其他國家簽訂的自由貿易協定,乃至退出世界貿易組織。離開該組織將使得其他國家可以立即提高針對美國出口商品的關稅。
白宮究竟如何將這樣大的權力累積到手中呢?美國開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時候,國會通過了對敵貿易法(Trading with the Enemy Act),賦予總統監管所有國際貿易與金融活動的權力,甚至可以凍結或罰沒外國資產。這項法律適用於全部的國際商貿活動,並非局限於同敵對國家之間,因此是極為寬泛的授權。
此項權力本應僅適用於全國緊急狀態或戰時,但卻走向了非常寬泛的詮釋。比方說,法院允許尼克森總統以持續的「經濟緊急狀況」為由在1971增收10%的「進口附加稅」。赫夫鮑爾認為,美國對伊拉克與阿富汗的持續軍事介入「似乎足以滿足「這項要求。
另外,總統還可以依靠1977年的《國際緊急狀態經濟權力法》(International Emergency Economic Powers Act),當初制定這項法案是為了讓總統有權對美國的敵人施以經濟制裁。總統可以輕而易舉地利用它限制與幾乎任何國家的貿易。雖然該法案只應適用於出現「異乎尋常的嚴重威脅」之際,但赫夫鮑爾說,這是一個很容易達到的標準,因為「法院從未對總統宣稱的『國家緊急狀態』提出過質疑」。
除了上述緊急狀態下的權力,兩項獨立的冷戰時期法規也賦予了總統管制國際貿易的權力。根據1962年的《貿易拓展法》(Trade Expansion Act),總統可以把提高關稅作為鞏固國家安全的必要之舉。川普所闡述的對墨西哥或中國提高關稅的理由,很可能達到了這一標準。
另外,根據1974年的《貿易法》,總統可以以應對國際收支逆差為由,把關稅提高15%,為期150天。《貿易法》的另一項條款讓總統有權通過徵收關稅來報復不公平的貿易,對中國很容易就能適用這一條,由頭是匯率操縱。
2002年,喬治‧W‧布希總統(President George W. Bush)利用這一法規對鋼鐵徵收了進口關稅。
有了如此多種多樣的法律依據,看起來幾乎可以肯定,川普一旦當上總統,就會擁有把美國經濟變得更加孤立的權力。
他的所做作為必將激怒美國的全球貿易夥伴。但它們的應對之道卻頗為有限。畢竟,就連世貿組織也認為,其規則中有必要加入國家安全例外條款。其他國家即便發現川普違反了規則,能做的也只是報復性地提高自己的關稅。這種前景讓許多經濟學家感到害怕,但似乎並未困擾到川普。
就行政權力對國際貿易法的過度干預寫過許多文章的羅斯福研究所(Roosevelt Institute)研究員托德‧塔克(Todd Tucker)認為,赫夫鮑爾的研究論文至少「證明:近幾十年的貿易自由化建立在不太可靠的根基之上,是一個得到普遍承認的事實」。
翻譯:常青、黃錚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