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4日 星期日

日本農業:從批發源頭到通路末端



農業二三事》微觀日本農業:從批發源頭到通路末端
今年二月,全亞洲第一座「密封式恆溫青果批發市場」-日本九州「福岡中央青果批發市場」成立,創新的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模式,成為農產品的黃金供應鏈。而早已成為觀光景點的「伊都菜彩」這間由「JA系島」委外專業經營的超市,則強調「地產地消」的「產直市場」,實踐了「從產地到餐桌」,更將「在地經濟」發揮到極致。從源頭到末端,日本農業正起了微妙的變化與革新。
http://m.ltn.com.tw/program/pv/breakingnews/1748463?1472887911199今年二月十二日,全新的日本九州「福岡中央青果批發市場」,於福岡市郊東北方海埔新生地啟用,成為全亞洲第一座「密封式恆溫青果批發市場」。另外,早已成為觀光景點的「伊都菜彩」,位於日本九州福岡市郊不遠,這間由「JA系島」委外專業經營的超市,強調「地產地消」的「產直市場」,不僅實踐了「從產地到餐桌」,更將「在地經濟」發揮到極致。從源頭到末端,日本農業正起了微妙的變化與革新,看得出日本農業在亞洲領頭羊的地位與企圖,國情、濃情相近的台灣,更要見賢思齊,從別人成功經驗的細微末節之處,找出問題的解決方案。
日本九州「福岡中央青果批發市場」,於福岡市郊東北方海埔新生地啟用,成為全亞洲第一座「密封式恆溫青果批發市場」。(圖:作者提供)
「伊都菜彩」位於日本九州福岡市郊不遠,這間由「JA系島」委外專業經營的超市,強調「地產地消」的「產直市場」。(圖:作者提供)
身處日本九州最大城市的福岡,其人口規模與臺北都會區相當,期蔬果批發市場同樣擔負起福岡縣五百多萬常住人口的每日生鮮所需;如何提升農產品的流通速度,讓居民享用到更新鮮、更豐富以及價格更穩定的蔬果農產品,就必須透過有效率管理的農產品批發市場來達成。
恆溫批發市場  黃金供應鏈
恆溫批發市場,不僅創新了農產品批發市場的管理模式,日本的管理者,則稱之為生鮮蔬果的「黃金供應鏈」!
依據福岡市府政府(福岡縣廳所在)四年前的規畫,利用該市東區的一處海埔新生地的物流園區,重新規劃興建了佔地約兩個巨蛋球場面積大小的全新「福岡中央清果批發市場」,將原本分散於福岡市區的三處青果批發市場,一次性集中管理。同時,也創全亞洲先例,建置了超過一萬三千平方公尺的生鮮冷藏庫(比福岡舊中央市場多出一倍面積),實踐了「密閉式恆溫批發市場」的全新管理模式。
福岡市政府將原本分散於福岡市區的三處青果批發市場,一次性集中管理。同時,也創全亞洲先例,建置了超過一萬三千平方公尺的生鮮冷藏庫。(圖:作者提供)
因為有了這一萬多平方公尺面積的冷藏庫,福岡中央青果市場的管理者,採行了「一對一銷售(台灣稱之為預約交易或媒合交易)」與「競價拍賣」兩種模式,但前者所占交易量達到九成,實施農產品到場公開競價拍賣的,僅僅佔一成。這不僅大幅減少的批發市場的管理人力與現場作業時間,也因為透過批發市場的媒合,將來自日本各地的生鮮農產品,透過福岡中央市場這個「恆溫」交易平台,轉發到客戶手上。
這個營運模式的建立,以及與台灣農產品批發市場的差異性,其原因仍在於台灣的消費習慣,仍無法像日本消費者多已經「走入超市」,所謂的傳統市場在都會區街道巷弄已絕跡,小型市場被市區周邊的農業鄉鎮,則遍佈「農會市集」以及農會委外經營的「產直市場」,兩者互不衝突、卻又能對生產者形成互補效應的通路體系。
台灣的消費習慣,仍無法像日本消費者多已經「走入超市」,所謂的傳統市場在都會區街道巷弄已絕跡。(圖為「伊都菜彩」:作者提供)。
將批發市場納入物流園區的戰略思維
既然大型通路/系統內通路的所服務的客戶,都是連鎖超市、蔬果截切場等「業務用型態」的蔬果,建立「全程恆溫」的物流鏈,至為關鍵;而位於此聯結核心樞紐的農產品批發市場,自然得跟上腳步,朝向現代化物流管理模式,擺脫過去傳統批發市場的經營理念。
對於農產品批發市場管理觀念上的突破與邁進,是當前台灣所最欠缺,也是造成台灣生鮮蔬果價格異常波動、價格無法穩定的根本原因之一!
批發市場設立的核心目的,就是穩定農產品市場價格;從福岡中央青果批發市場的恆溫管理模式經驗學習到,當市場消費型態、產銷供應鏈型態改變,台灣的批發市場管理者,必須隨者調整心態,不能死守過去四十年前的管理模式,而刻意忽略了台灣早已經普遍存在的「產地直銷、團購、網購、電商」等新型態通路。
再深入探究福岡中央市場的「恆溫物流」概念,當一個生鮮蔬果批發市場「撐起」了整個物流鏈的最核心:建置了大面積的恆溫冷藏設施,批發市場就已經站上了買、賣雙方的制高點-有能力胃納更多量、更多品項的產地蔬果產品進入批發市場「中轉」,也讓市場盤商得以一次性滿足他的採購所需。
當一個生鮮蔬果批發市場「撐起」了整個物流鏈的最核心:建置了大面積的恆溫冷藏設施,批發市場就已經站上了買、賣雙方的制高點。(圖為福岡中央青果批發市場:作者提供)
因為生鮮蔬果在最適應的溫度下保存,商品銷售壽命得以延長,批發市場掌握了「調節市場供需」的主動性;如此一來,當生產過剩或消費需求出現異常,「恆溫批發市場」推高了批發市場的制高點,讓市場管理者得以綜觀產、銷兩端的真實情況,同時藉由「恆溫批發市場」握有更多產品為籌碼,進場調控農產品市場批發價格。
說的簡單一點,就是由政府扮演「市場價格形成的背後黑手」,而不是像台灣的農產品批發市場,因為對於市場批發價格形成的乏力,導致不肖菜蟲橫行!
落實地產地銷的產直市場
在源頭端以全恆溫物流實踐了生鮮蔬果的「黃金供應鏈」,在最末端,同樣受政府輔導規範的農協(JA,在台灣,相同性組織就是農會),則將產銷通路的「末端神經」給打通。藉由「產地農民市集」與「產直市場」的雙軌,補足了系統性的不足;產地市集與超市的可貴之處,就在於農協將所服務的範圍內的小農生產者的農產品集結,小農因此不用擔心自己所生產的極小量農產品,因為進入不了體系的「黃金鏈」而無處可賣。
產地市場與超市另一大特色,就是沒有中間運銷環節,因此商品價格比超市通路低三分之一;透過環節的省略,反應產品價格,自然吸引了人潮,也就自然達到了「地產地消、在地經濟」。但可惜的是,台灣擁有強大的農會體系,但卻稱不起這樣的結構,令人惋惜!
產地市場與超市另一大特色,就是沒有中間運銷環節,因此商品價格比超市通路低三分之一;透過環節的省略,反應產品價格,自然吸引了人潮,也就自然達到了「地產地消、在地經濟」。(圖為「伊都菜彩」:作者提供)
建構新型態的產銷鏈,要從源頭批發市場管理模式的大改革,到末端通路的營運模式的大改造作起,透過這個平台的支撐,扮演市場情報的提供者,提供農政部門生產與消費的真實數據,再反饋成為政策制定的參考依據。
從日本福岡的經驗可以確定,未來台灣農業改革的啟動,「產銷黃金鏈」的建構絕對可以成為農改革的火車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