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7日 星期五

日美防衛擴大 增島嶼與太空防衛





日美防衛合作新指針或增島嶼防衛內容

歌籃    16.04.2015 15:15

東京—

日美兩國預定427日決定和發表經修訂的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連日有關新指針的部分正在確定的內容漸被披露,其中包括設想了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在內的日美島嶼防衛合作極可能明文載入指針。

日美兩國預定427日決定和發表經修訂的新《日美防衛合作指針》前,有關作業正在如火如荼推進,部分新指針內容也逐漸被傳媒披露。其中日本《讀賣新聞》414日報道,以設想尖閣諸島(中國稱釣魚島)防衛的日美島嶼防衛分工合作也進入了明文載入新指針的最終調整階段。

報道說,新指針是基於2013年《日本防衛計劃大綱》重視防衛中國單方面積極推進活動的尖閣諸島周邊東中國海和南中國海的內容,並規定加強在日本周邊有事前的緊迫狀況下灰色區域應對,包括現行指針所沒有的裝備品防護、共同警戒監視、彈道導彈防衛等領域,規定從平時開始的分工合作。

美國時間415日,美國國防部副部長維克斯在華盛頓國會下議院軍事委員會的聽證會上說,新指針將記載日美監視海洋的合作內容也說明,中國艦船近年在釣魚島所處的東中國海積極活動的局面令日美兩國為圍繞島嶼及海洋防衛合作制定明確的分工指針。

時代背景

《日美防衛合作指針》是基於二戰後的《日美安保條約》精神,1978年在東西方冷戰的背景下制定的日美在日本遭到武力攻擊時和日本周邊有事時日美防衛合作分工的具體指針文件。1997年隨著東西方冷戰結束和朝鮮開始研制導彈與核武器等局勢,日美修訂了指針,內容偏重於規定日本周邊有事時的日美合作分工,並沿用至今。

去年7月日本內閣決定行使集體自衛權,此舉不僅令日美防衛合作範圍擴大,而且分工也有重疊部分,需要重新劃分合作分工。同時因中國軍事崛起和釣魚島主權引發的東中國海糾紛,日本周邊形勢也有變,日本防衛重點已轉移到面向中國的西南方面。

美國最早表明釣魚島屬於《日美安保條約》概念範疇的是前國務卿希拉裡·克林頓20109月在釣魚島周邊海域發生中日撞船事件之後,去年4月美國總統奧巴馬訪日時明確表示,規定美國對日本防衛義務的《日美安保條約》第5條適用於尖閣諸島防衛。

美軍作用

但日本一直疑慮當尖閣諸島或周邊海域與中國發生紛爭時,美國究竟會介入到什麼程度。據《讀賣新聞》報道,在日方要求下,這次修訂新指針准備規定日本島嶼遭遇武力攻擊時,日本自衛隊與美軍具體分擔的角色,這是在現行指針只設想朝鮮半島有事時,自衛隊後方援助美軍,沒包含日本島嶼防衛的內容上添加的部分。

在中日圍繞釣魚島發生的東中國海糾紛中的近年,日本多個主流傳媒幾乎每天都會例行報道“中國船艦進入尖閣諸島周邊領海”、“中國艦船進入尖閣諸島周邊經濟海域”等,但現在都是短短數行,不加評論。日本拓殖大學客席教授、前海上自衛官惠隆之介說,中國切實推進海洋行動的速度超越了一般日本人的想像,除了日本憲法令日本的防衛政策一直消極以外,不僅管轄尖閣諸島的衝繩對尖閣諸島和衝繩防衛消極,而且衝繩縣現在還反日美政府。


出生、成長在衝繩,現在也是“衝繩與尖閣守護會”代表的惠隆之介說,二戰結束到1972年美國把衝繩主權歸還日本前,美國投入衝繩27億美元令衝繩近代化。他說:“如果不是美軍基地存在,衝繩現在可能在中國或台灣統治之下,未來協助日本守衛島嶼和亞洲安定、繁榮,結果還是要靠美軍。”



日美防衛合作方針 擬擴大到宇宙太空
許銘洲/綜合報導 2015-04-12 19:48
日本《共同社》412日報導指出,關於427日即將修訂的《日美防衛合作方針》內容,擬新增擴大「太空領域」合作。日、美2國政府已開始協調,將明確納入共享探測,監察可疑衛星,以及「太空態勢感知」SSASpace Situational Awareness)情報之搜集,以及太空垃圾之偵測。另一方面,利用衛星進行海洋監控的合作方案,也考慮一併納入。這類防禦思考,似乎考慮到中國不僅開展海洋活動,而且還開發「反衛星的攻擊武器」ASATAnti-satellite weapon)等的太空活動日益活躍,從而,引發日美意圖升高,對中國展示威懾軍力。熟悉日美關係的消息人士,11日透露了上述訊息。
共同社指出,美日這項新合作舉動,係針對中國不僅活躍於海洋,而且還發展「反衛星的攻擊武器」ASAT,這類意活躍太空行動,因此美日聯防,主張在太空領域上進一步合作,藉以平衡中國的發展太空軍力。
報導指出,太空向來被視為海陸空之外的「第四戰場」,擴大自衛隊與美軍在該領域合作,將強化日美雙方軍事聯防的一體化運用。日本防衛相中谷元,與美國國防部長卡特8日在會談內容已經確認,將強化太空領域的合作, 並設立事務層級的新工作團隊。根據2007年,中國實施的摧毀衛星實驗,所進行的衛星武器開發、報廢衛星,以及爆炸碎片所帶來太空垃圾量的增加,無疑將妨礙太空的平穩利用,基於這項認識背景,導致日美雙方達成了上述因應問題的共識決策。
擴大日美防衛合作方針修訂
修訂版《日美防衛合作方針》將明確指陳「太空態勢感知」情報的重要性。雙方也正協調討論,讓日本提昇SSA情報搜集能力,並將推動日美情報共享等條款,明確納入防衛方針的合作內容。
為了確保當衛星遭到別國攻擊時,能夠維持最低限度的功能運轉,美國正推動太空系統運作的分散化布局,來形構互補機制,並將提議讓日本「准天頂衛星」系統,與美國衛星定位系統(GPS)相互合作。關於利用衛星針對海洋進行監控,日美也將提出考慮透過共享「全球海洋」情報,來確保海上通路安全,這類設備也可運用在海嘯之類,天然災情的研判。
BBC》報導指出,《日美防衛合作方針》是日美安保體制下產物,也是引導日美防衛合作的具體分工指南,1978年於東西冷戰局勢下誕生;後來伴隨冷戰時代結束,國際局勢變化,1997年日美重新修改《方針》,把防衛合作重點,限縮至日本周邊地區。
伴隨中國軍事崛起以及活躍的海洋軍事活動,加上朝鮮發展核武器、導彈,引發日本周邊環境,日愈惡化。去年7月間,日本內閣決定解禁集體自衛權,日美安保的分工,一併進行相關檢討。東京大學教授,前防衛研究所主任研究官松田康博,向BBC記者解釋時指出,當日本面臨集體自衛權解禁的情況下,現有的日美防衛合作分工,出現一些重疊部分,需要重新釐清任務分工與職責,隨之就必須修訂《日美防衛合作方針》。
日韓政治僵局破冰行動
松田教授對BBC說,由於日本國內反對集體自衛權的聲音高漲,首相安倍晉三謀求立法,為行使集體自衛權鋪路計劃,遇到困境。安倍政權本來希望,去年11月先通過日美修改《方針》,希望藉由外部環境改變,來形塑國內既成事實的氣氛。安倍此一如意算盤,不僅讓美國對安倍政權存有戒心,而且美國在東亞的另一軍事同盟國家,韓國也一直對日本高度提防警戒,意即,修改合作方針的客觀時機還未成熟,日、美、韓3國之間,仍需要進一步疏通。
經過美國多個月來居中斡旋,尤其是剛結束日韓訪問的美國國防部長卡特(Ashton Carter)扮演關鍵角色,日韓之間,終於敲定414日同意恢復,中斷5年的外交國防安全對話,也將一同討論朝鮮問題。
另一方面,安倍政權320日已說服,國內聯合執政的公明黨同意修訂《自衛隊法》,以便讓集體自衛權,符合日本國內的相關法規,這類法規將送進國會進行審議修訂,希望在今年夏天之前,能夠完成集體自衛權解禁的配套工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