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安倍、莫迪,強人領袖如何利用西方民主
馬凱碩 2017年9月14日
民主在全球的傳播是西方送給世界的一份禮物,它帶來的結果本應是親西方的開明領導人當選。然而事與願違,如今已經有一連串強人統治者當選上任,其中不少人具有清晰的非西方特徵。這個名單包括日本的安倍晉三(Shinzo Abe),土耳其的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Recep Tayyip Erdogan),印度的納倫德拉·莫迪(Narendra
Modi),以及更早之前出現的弗拉基米爾·V·普丁(Vladimir V. Putin)。中國的習近平在有8000萬名黨員的中國共產黨內經過激烈的政治鬥爭脫穎而出,他也可以加入這個名單。
這些領導人的興起可能反映了歷史的一個新篇章。在過去200年中,西方的力量異常巨大,即使在後殖民時代也是歷史的主導者。然而,西方所犯的錯誤卻助長了埃爾多安和普丁等鮮明反對西方的領導人。隨著美國和歐洲的實力下降,非西方態度出現了全球復興。
幾十年來,歐洲一直在羞辱土耳其。在穆斯塔法·凱末爾·阿塔圖爾克(Mustafa Kemal Ataturk)領導下,土耳其下決心離開伊斯蘭世界,加入西方。土耳其是北約成員,1987年曾申請加入歐盟的前身,但是遭到了否決,像斯洛伐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樣的小國則被允許加入。這樣的斷然拒絕破壞了居住在伊斯坦堡及其周邊的世俗化親西方土耳其人的政治地位。
埃爾多安於2003年初次參加選舉,他代表了土耳其人民的強烈願望,希望國家擁有一位能同歐洲抗爭的領導人。由於經濟的穩定增長,他的統治變得順理成章。埃爾多安的人氣最近有所下滑——在2017年4月的全民公決中,他只是險勝而已——但他的政治權力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埃爾多安有能力塑造土耳其的未來,使其遠離過去實行的世俗化,令伊斯蘭的身份認同更加明顯。
俄羅斯遭受的恥辱遠比土耳其大得多。米哈伊爾·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單方面解散蘇聯,這是西方特別是美國收到的一份難以想像的地緣政治禮物。剩下的俄羅斯只是此前帝國的軀殼。此後,西方不顧曾對戈巴契夫與蘇聯領導人做出的含蓄承諾,擴大北約,吸收華沙公約的前成員國,使俄羅斯的地緣政治領土萎縮,令它非常難堪。
2000年普丁當選後,西方威脅要將大西洋聯盟擴展到烏克蘭。除了收回1783年至1954年曾為俄羅斯領土的克里米亞之外,普丁別無選擇。即便是親西方的戈巴契夫也支持普丁,說克里米亞全民公決表明「人們真的想回歸俄羅斯。」面對抉擇,95.5%的選民投票同意加入俄羅斯。
普丁的當選反映了俄羅斯人民的意願。他們想要一個可以同西方對抗的強者。通過入侵克里米亞,以及支持敘利亞的巴沙爾·阿薩德(Bashar
al-Assad)總統,普丁做到了這一點。地緣政治遊戲中沒有聖人;如果西方對俄羅斯表現出尊重,而不是侮辱它,普丁可能不會上台。
日本和印度近代以來都沒有受到過西方的侮辱。事實上,自中國崛起以來,這兩國在地緣政治上都更靠近美國。然而,即使在這些國家,也有清晰的願望去支持能提升國家身份的強大領導人。
從外表看來,安倍晉三似乎是親西方的領導人,尤其是他那身利落的西式套裝。然而他的內在卻是一名熱切的日本民族主義者。他的外祖父岸信介(Nobusuke Kishi)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被指控為「一級戰犯」。安倍晉三認為這個指控是不公正的。安倍晉三還允許議會同僚參拜有爭議的民族主義場所靖國神社,從而引起中國與韓國的憤慨。
從外表看來,安倍晉三保持著對美國的尊重,內心卻渴望擺脫對日本的地緣政治束縛。舉例來說,就在美國和歐洲努力孤立莫斯科的同時,2013年4月,安倍晉三力圖在莫斯科達成幕後交易,和普丁就有爭議的千島群島達成私下協議。二戰結束後,該群島由俄羅斯接管。
莫迪在世界舞台上的強勢崛起表明印度已經不再是一個二流大國。他拋棄了許多曾令印度人引以為豪的親西方標誌。2014年9月莫迪首次對美國進行正式訪問期間,日程安排得極為緊密,但是為了遵守印度傳統節日九夜節的戒律,他還是齋戒了九天。莫迪很少穿西方服裝,主要用印地語發言。他支持一些激進的右翼聲音,包括北方邦首席部長約吉·阿迪蒂亞納特(Yoji Adityanath),這非常令人擔憂。但莫迪並不是煽動者。他是一個務實的民族主義者,專注於經濟增長。在莫迪看來,世界無疑正在走向三國鼎立的格局,印度肯定能夠獲取同美國與中國平起平坐的地位。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和莫迪處在截然不同的政治環境之中,但三位領導人在文化上卻有著相似之處:他們都對自己的民族身份認同有著深厚的信心。一百年前,印度、日本和中國的領導人要求自己的人民效仿西方,向前邁進。中國的孫中山和印度的拉賈·羅姆·莫罕·羅伊(Raja
Ram Mohan Roy)等人的言論都說明了模仿西方的需求。
如今,這樣的想法甚至根本不會浮現在安倍晉三、莫迪和習近平的腦海裡。相反,這三人都告訴自己的人民,要牢記本國的光榮歷史。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不再對西方言聽計從,強大的民族主義領導人的持續復興是不可避免的。我們的地緣政治未來可能取決於這股新浪潮。
本文是「世界評論:民主的國度(World Review: The State of Democracy)」中的一篇,這個特別欄目通過思想領袖和評論家的觀點審視全球政策和事務。
翻譯:晉其角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