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談修昔底德陷阱:中美較量 必有一戰?
2017年 8月 22日
面對中國崛起引起的猜疑和擔心,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強調中國發展要和平共榮,還呼籲西方大國吸取歷史教訓,接納中國,避免陷入所謂"修昔底德陷阱"。
古希臘歷史學家修昔底德認為,當一個崛起的大國與存在的統治霸權競爭時,雙方都面臨類似公元前5世紀雅典崛起引起陸地霸主斯巴達警惕的局面,現有霸主面對崛起強權的挑戰多以戰爭告終。雅典同斯巴達經過長達30年的戰爭後均走向滅亡。
唐太宗曾經說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1400多年後的中美競爭似乎到了狹路相逢的境地,中美決策者能夠從歷史中吸取什麼教訓呢?
「中美競爭,贏者通吃」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貝爾佛科學與國際事務中心主任格雷厄姆·艾裏森曾用"修昔底德陷阱"來比喻當前美中關係面臨的危險。
格雷厄姆·艾裏森說,二戰後,美國佔世界經濟市場的50%,到了1980年,這個份額下降到了22%。而經過30年中國飛速經濟增長,美國的份額降至16%,而中國由1980年佔世界經濟的2%發展到了2016年的18%。
剛剛離開白宮的特朗普總統的前戰略顧問史蒂夫•班農不久前曾說,美國同中國正在進行一場贏者通吃的較量:"我們正在與中國打經濟戰。25或30年內,我們中的一個將成為霸主,如果我們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霸主將是他們。"
"與中國的經濟戰爭決定一切,我們必須瘋狂地關注這一點。我認為,如果我們繼續落敗,我們就離到達一個我們永遠無法恢復的拐點只差5年,至多10年。"
雖然班農離開白宮後(8月19日)對媒體表示會繼續同反對特朗普的人作戰,"無論他們是在白宮、媒體還是企業界"。同一天,美國對中國啟動了經濟戰機器,開始了"301調查"。而這個對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問題的調查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主導,此人是資深對華鷹派。
班農絶非白宮唯一的,也不是最資深的經濟民族主義者。早在班農進入特朗普的核心圈子之前,特朗普本人在2011年的經濟宣言中就堅稱:"中國不是我們的朋友","要對中國強硬"。特朗普寫道,"中國偷走了我們的工作,破壞了我們的製造業,快速盜取我們的技術和軍事能力"。
特朗普任命鷹派學者彼得•納瓦羅負責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納瓦羅曾寫過《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和《致命中國》。他指責中國"操縱貨幣",力主美國懲罰中國的"作弊"行為。
美國的危機 &"修昔底德陷阱"
班農認為,美國目前經歷的"是美國歷史上的第四次大危機",而之前的危機,諸如獨立革命,內戰和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無一不以戰爭結束。他認為大規模衝突是解決這些歷史危機的辦法。
2010年班農認為2008年的金融危機導致了目前的危機,"社會各層次債務積累構成了對美國的威脅。目前的危機同美國革命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相比,美國正不可避免地走向更大的暴力衝突。
班農的危機導致戰爭的邏輯暗合中美必然走向"修昔底德陷阱"的看法。中國自30年前改開以來在經濟、政治、軍事等綜合實力方面的崛起,一直招致來自美國及其西方盟國的"中國威脅論"懷疑。
一般認為類似公元前5世紀雅典和斯巴達力量失衡導致戰爭的經典案例還表現在16世紀前半葉歐洲哈布斯堡王朝挑戰法國主宰歐洲,以及隨後在16和17世紀,哈布斯堡王朝又受到了崛起的奧斯曼帝國的挑戰。在這些情況下,已有強權和崛起強權進行競爭,最後導致戰爭衝突。
一般認為1914年奧地利王儲斐迪南大公爵在薩拉熱窩刺是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索。按照"修昔底德陷阱"的邏輯,當時,在法國和俄羅斯支持下的英國就好比歷史上的斯巴達,而統一後經濟崛起成為當時歐洲第一大經濟體的德國類似歷史上的雅典。
一個巴掌拍不響,一戰爆發的背景,除了德國崛起,另外一面是現存大國對眼中"威脅"的反應,兩者相加導致戰爭不可避免。英國一直是歐洲最強國和大陸力量的平衡者,竭力壓制崛起的德國。
2013年出版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秘密根源》(Gerry
Docherty and Jim Macgregor)一書認為德國擴張導致大戰爆發是刻意偽裝的歷史謊言,正史充滿了戰勝國價值判斷。作者通過大量檔案和史實分析指出在大戰爆發前差不多十年期間,摧毀德國一直是倫敦政治決策圈的目標。
拿破侖曾說"歷史是對待過去事件的看法中,人們能夠達成一致的版本"。而廣為接受的正史也不斷受到挑戰和修正。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從歷史中吸取教訓呢?
以史為鏡知興替?
在哈佛大學的一項應用歷史研究在總結過去500年歷史時找到16次國家崛起撼動了主宰強權的例子,研究人員認為其中12次符合"修昔底德陷阱"模式,因為競爭結果都導致了戰爭。但是還有4次最後並沒有發生戰爭,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這些案例對中美競爭有多少借鑒呢?
第一次是15世紀晚期葡萄牙同西班牙的競爭。在15世紀大部分時間裏葡萄牙率先探索世界並且展開國際貿易,葡萄牙實力崛起令其傳統的對手和鄰國西班牙卡斯提利亞王朝不安。到十五世紀末開始振興的西班牙開始挑戰葡萄牙主宰地位,西葡兩國走到了戰爭邊緣。
但在教宗亞歷山大6世的調解下,兩國在1494年於西班牙卡斯蒂利亞的小鎮托爾德西利亞斯就瓜分新世界達成了協議,避免了戰爭。
15世紀世界尚未進入民族國家階段,主權國家疆界尚未布滿全球,尚有"新世界"可以瓜分,因此在伊比利亞半島上西,葡這兩個航海強國避免了殊死爭斗。
第二次是20世紀初英國同美國的競爭。美國經濟實力在19世紀末超過了大英帝國,當時美國艦隊已經具有了能夠挑戰英帝國皇家海軍的潛力。當美國開始在西半球建立主宰地位的時候,英國正忙於對付其更直接的威脅和挑戰,因此容忍了美國這個前殖民地的崛起。
英國讓步避免了同美國迎頭相撞,也使得美國確立了在西半球的主宰地位。這也為後來兩次世界大戰中英美結盟以及後來的"英美特殊關係"奠定了基礎。
第三次是上世紀30-80年代美國和蘇聯的競爭和對抗。二戰後美國成為無可爭辯的超級大國,掌控全球GDP的一半,具有令人畏懼的常規兵力以及對熱核武器的壟斷。
但是美國的霸主地位很快受到二戰期間的盟國蘇聯的挑戰。雖然美蘇關係經常緊張,似乎是核威懾下的冷戰成功地使美蘇避免了"修昔底德陷阱"。但回顧歷史,蘇美在柏林危機和古巴導彈危機數次接近了戰爭邊緣。當時美國智囊歡呼冷戰勝利,認為冷戰以蘇聯解體告終,是美國及西方盟國不戰而屈人之兵的結果。
第四個案例就是1990s到現在的英國,法國同德國的競爭關係。在冷戰後兩德統一令許多人擔心統一的德國會重新恢復過去的霸權野心。雖然統一的德國注定要再次成為歐洲的政治和經濟大國,但是德國崛起在英法眼中很大程度上是良性崛起,統一後德國致力於經濟整合主導歐洲。
不過英,法同德國競爭僅限於在歐洲,再者德國的戰敗經歷已經排除了德國使用軍事手段的選項。
對比歷史案例,年貿易額超過五千多億美元的雙邊經貿關係使中美關係同美蘇冷戰有了本質不同。美國作為世界頭號經濟,政治和軍事強國正面對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全方位崛起,已經不同於歐洲範圍的競爭案例。
另外,在世界主權國家比比相鄰,世界政治地圖呈飽和狀態的時候,雖然中國領導人多次對美國強調說,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發展,但實際上中美競爭已經沒有了15世紀西葡競爭同樣的空間。
經貿關係往往被說成是中美關係的"壓艙石",但如果美國啟動貿易法案的301條款調查中國竊取美國知識產權行為,引發美國同中國的貿易戰,那麼隨著中美關係中被形容成"壓艙石"的穩定因素降低,對抗因素就會加劇。
中國一再提醒美國中美"在貿易戰中沒有贏家","19世紀或20世紀的零和思維不能被應用於處理21世紀的問題。"一戰前一邊是熱衷結盟的英法俄,一邊是德國和奧匈帝國結盟,爭取和平的外交努力相對決策者的陰謀和猜忌顯得微不足道。
德國哲學家黑格爾說過,歷史給人們的教訓就是:人們從來都不知道汲取歷史的教訓。
之前日本的“刀禰館久雄”那一篇屬於自肅,這一篇中國的,就屬於“好言相勸”了。真打了起來,刻意偽裝謊言,可都是妳設下的陷阱,罪不在我啊。
回覆刪除其實不妨拿中台關係為例;中國已然倔起,台灣又這麼小,可不要落入“修昔底德陷阱”。如此看來,馬桶對了,蔡小英錯了。
局勢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川普退出TPP,亞洲國家就只好終極歸順中國!?如此的地緣政治,恕外行人看不懂。
其實找對專業代理人很重要。金正恩比他爸爸,比他阿公,都來得厲害;應該要好好的交往。
讀臭老九作文,不如加強心裡素質。認定“終須一戰”,於是就“西線無戰事”了。
美國阿富汗緩撤兵,統媒中國時報立即出一篇美俄中競逐中亞南亞的報導。
回覆刪除北京豈會坐視460億泡湯
〉〉〉川普退出TPP,亞洲國家就只好終極歸順中國!?〈〈〈
刪除剛剛聽王崑義教授說:東南亞已經向中國傾斜。資訊不足,茲事體大,真是抱歉!
支那人真可憐..只能用一些被社會淘汰的垃圾..發表文章..再由領500黨工.到處留言..數字論壇哪裡..基本是車輪黨+5毛大本營.建議那群垃圾..跟黨工.去那裏感受同溫層的愛
刪除這個網站留言不夠踴躍,互相吐槽求進步的火花更是不足。從文字看來似乎忍耐很久了,希望chen兄能夠常來發言吐槽。
刪除如果是談王教授這個部分,的確是在數字論壇的“新台灣加油”看到。王教授是位高專,雖然對TTP個人也還有些不確定的看法,做為素人還是必須賦予一定的尊重。
也不想埋頭苦說,嚴然專家;成了笑話不說,讓自己鑽入意識形態牢籠,則是盡可能想避免的。
在周玉蔻粉絲團的臉書留言,對“新台灣加油”看法的留言一直不斷。支持、反對都有,實在未曾想到會有這種事。誰是誰非個人無法判斷。可能個人驚覺不足,除非顯性的藍,包涵會比較廣泛。總要各種角度的去看,都會有參考價值。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