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22日 星期四

個性迥異的習近平和川普,讓中美關係更難預測



(Ajin開口)
論個性,小英和習董較接近:謹言慎行,中規中矩,典型的東方內斂。
川普:狂妄隨性,奔放無駒,大膽外向,冷血無感,利益取向,典型紐約佬。


個性迥異的習近平和川普,讓中美關係更難預測
儲百亮 20161220
北京——兩人上台的時候都誓言要恢復國家的偉大榮光。但是作為政治人物,美國這位喧鬧的、喜歡即興發揮的候任總統唐納德·J·川普(Donald J. Trump)和中國那位有城府、言行審慎的國家主席習近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給兩國政府之間的關係注入了新的不可預測性。
「在美中關係這出大戲裡,我想不出有比這更截然不同的兩個人物了,」前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管的埃文·S·梅代羅斯(Evan S. Medeiros)在電郵中說。「在國際關係中,特別是在大國之間,人的個性很重要。」
中國扣留美國海軍一艘無人潛航器所引發的爭執,讓人初步看到,如果圍繞川普提出的南海、貿易不平衡、朝鮮核武器等問題出現更嚴重的緊張局勢,川普和習近平的不同風格會如何發揮作用。
川普最近向中國發出大聲警告,似乎是在遵從本能反應和一系列模糊而大膽的要求。相比之下,作為共產黨元老之子習近平有一種不露聲色的強硬。他很少在公開場合即興講話。即使是一些看似即興的手勢,實則也往往經過了精心編排,而且他在與外國領導人會面時往往緊守政策要點。習近平當然也會採取大膽行動,正如他在南海所展示的那樣,但他傾向於把他的想法隱藏在大量口號之中。讓外人摸不透他會在何時、以何種方式就他的需求採取行動。
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研究中國外交政策的副教授白潔曦(Jessica Chen Weiss)說:「情況可能會變得一點就著。」
「在公開聲明中,習近平表現得比唐納德·川普更加審慎,但中國政府可能會強烈反對任何挑戰現狀的激烈行動,」 白潔曦說。「為了我們的國家安全,川普的顧問們最明智的做法應該是對川普的Twitter發言進行篩查。」
上週六,中國軍方證實他們在菲律賓蘇比克灣西北約50英里的水域繳獲一艘無人潛航器之後,川普到Twitter上表了態。此前五角大廈已經公布此事,中國國防部表示將以「適當的方式」返還這個用於監測海底洋流和狀況的裝置。
川普認為這是不夠的。他說,中國此舉是「前所未有的」,後來又說,「我們應該告訴中國,他們偷走的潛航器我們不要了。」
川普沒有說他擔任總統之後將如何處理類似的糾紛。但是他迄今為止的其他做法表明,他對中國採取的行動將比最近幾屆白宮政府更加直接,更加不可預測。
本月,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了電話,打破了近40年來美國總統和候任總統避免與台灣領導人直接通話的慣例。中國聲稱對台灣擁有主權。
在接受福克斯新聞(Fox News)採訪時,川普暗示他可能會偏離「一個中國」的原則——該原則阻止華盛頓與台灣發展外交關係——以此作為籌碼,尋求北京在貿易問題上讓步。他還對中國在貿易上的做法,在南海建立軍事前哨,以及不願意孤立朝鮮進行了批評。
「中國不習慣美國像自己一樣宣揚和推動本國利益。」美國企業研究所(American Enterprise Institute)亞洲研究主任·布魯門薩爾(Dan Blumenthal)讚揚了川普這種更加率直的做法,「如果他們為此做好準備,我們就可以避免對抗和衝突。」
到目前為止,習近平沒有公開對川普的警告作出反應。兩個人在川普勝選後進行了短暫但親切的電話交談。中國領導人很少公開參與糾紛,往往會留給下級官員處理。但是,如果川普不斷發出警告,特別是在他成為總統之後,中國國內就可能會形成一種壓力,要求習近平對川普做出更強硬的回應。
中國扣留潛航器是不是對川普發出的一個信號,甚至是不是習近平授權開展了這個行動,專家們對此看法不一。但是中國決策者可能考慮到川普團隊會把這看成是「一個測試和警告,」上海政法大學的海洋軍事研究員倪樂雄說。
「中國不可能不對他的挑釁作出反應,」倪樂雄在電話說。「川普似乎想制定一個讓對方不斷猜測的外交政策。但這種方式很容易惹麻煩。」
週一,共產黨著名報紙上的一篇社論稱,習近平的政府需要做好準備,應對更不穩定的關係。
「川普東一榔頭西一棒,其真實心理很難說清,」《人民日報》海外版的這篇社論引用了一句中國俗語,意思是說話或做事隨心所欲、毫無根據。文章還說,中國「只要站穩腳跟,把握好形勢,沉著應付即可」。
但是,甚至連中國要求冷靜的呼籲也含有尖刻言辭和警告,可能惹怒川普政府。
中國國防部在表示同意歸還潛航器時,也提到中國船隻捕獲它體現出「專業和負責任的態度」,雖然它當時似乎處在中國主張的、本來就極為廣闊的南海主權的範圍之外。
中國的強硬派已經敦促對川普做出更強硬的回應。週六,以反美為主調的報紙《環球時報》在北京舉辦了年會。與會者表示,如果川普與台灣走得更近,中國應該予以強硬報復,還讚揚了捕獲潛航器的行動。
「中國不怕和美國對抗,」前中國空軍大校、直言不諱的鷹派人物戴旭在會上說。「如果沒有中國合作,川普將一事無成。我大膽斷言,如果他選擇和中國對抗,他的任期最多不超過四年。」
另一位發言者、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教授金燦榮對《環球時報》說,「中國是龍,美國是鷹,英國是獅子。龍一旦覺醒,其他的都是點心。」
此類強硬言論不能決定中國的外交政策,但是,習近平等領導人對自己培養起來的民族主義憤慨很敏感。習近平把自己對國家振興強大的理想總結為「中國夢」,那是他自上任起就在宣傳的一個主題。
如果川普繼續公開責難中國,習近平的壓力很可能會增大,尤其是在台灣和南海等領土問題上,因為公眾傾向於在這些問題上給予對方強硬回應。
「中國通常會給新領導人一個適應局面的過渡期,」白潔曦說。她專門研究過中國對大選和新領導人的反應。「不過,川普向中國做出挑戰和挑釁比其他候任總統都快,所以過渡期可能很快就會結束。」
美國總統們都知道,與中國的關係惡化起來能有多快。
1999年,北約的炸彈在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擊中中國大使館,導致三人死亡。之後,比爾·柯林頓總統(Bill Clinton)努力修復與中國關係。白宮堅稱那是誤炸,但中國政府不相信,之後數日出現了憤怒的抗議。
2001年,一架美國海軍偵察機與一架中國空軍飛機碰撞後在海南省(一個伸入南海的中國島嶼省份)緊急迫降,中方飛行員跳傘後死亡。11天後,中國釋放了24名美方機組人員,在之後的幾個月裡將飛機拆解後歸還。
在川普任上,此類事件的情形可能會截然不同。
「如果川普認為自己遭到了挑戰,他很可能會本能地不想顯得軟弱,」華盛頓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中國力量項目(China Power Project)主任葛來儀(Bonnie Glaser)說。「在危機中,如果他不等獲得所有的情報和必要的分析,就決定在Twitter上發言或公開講話,情況會變得非常混亂。」
習近平在國內有自己的政治日程需要擔心。2012年,他被任命為中共總書記,而明年的黨代會幾乎肯定會同意他連任下一個五年任期。不過,習近平必須安排一批新的高級官員在自己手下工作,在精英人事變動時期,中共的領導層更強調穩定性。
「中共領導層必須在保持更穩定、更可預見的外部環境與避免顯得軟弱這兩個目標之間權衡,」葛來儀說。「我傾向於認為,如果中國領導層不得不做出選擇,那麼後者會戰勝前者。我故意用的雙關語(講話者故意用了trump這個詞本身的意思『戰勝,打敗』――譯註)。」
儲百亮(Chris Buckley)是《紐約時報》駐京記者。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