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6日 星期六

習近平極力攬權維護黨的統治


林和立:習近平極力攬權維護黨的統治
張彥 20150602
最近三十多年來,林和立(Willy Wo-Lap Lam)一直是吸引讀者最多的中國精英政治分析專家之一。這位現年62歲的香港中文大學教授已出版了五本著作來對趙紫陽以來的中國歷任最高領導人進行評述。他最近出版的《習近平時代的中國政治:復興,改革還是後退》(Chinese Politics in the Era of Xi Jinping: Renaissance, Reform, or Retrogression?)探究了以下問題:一個相對平凡的地方官員如何成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上最有權勢也最具魅力的領導人之一?在採訪中,林和立探討了在扭轉「後毛澤東時代」主導中國政治的許多原則的背後,習近平的動力和原因,同時也闡釋了他眼中的「中國思想走向閉塞」這一觀點。採訪節選如下:
問:您已經分析了過去三十多年裡所有主要的中國領導人,習近平有什麼特殊之處?
答:習近平與之前的領導人很不一樣。江澤民和胡錦濤基本延續了鄧小平的指示,不僅改革經濟,也多少做出了一些制度上的改變。雖然鄧小平不認同西方式的改革,但他的確嘗試對制度進行重大變革,以防文化大革命和毛澤東式獨裁統治再次發生。所以,他推行集體領導制——(執政的共產黨)政治局,尤其是政治局常務委員會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領導,而總書記雖然名義上更具權威,卻基本與其他領導成員處於平等地位。鄧小平不希望出現個人崇拜現象。他有句名言,領導人要來自「五湖四海——來自不同背景、來自各行各業。但到目前為止,習近平的主張與鄧小平的許多主張背道而馳。我們已經看到了習近平對個人權力的過度斂聚,他不是委員會中排名第一的成員,而是掌門人。他肆意地凌駕於其他六名常委之上,尤其是總理李克強。
問:有觀點認為,習近平攬權是為推行改革。這種看法是否有一定的道理?
答:這個解釋就是所謂的新威權主義理論,意思是說像中國這樣的國情複雜的國家,統治者必須要掌握幾近絕對的權力。習近平宣稱,所有容易的改革都已經推行過了,留給他的全是涉及衝擊黨內勢力集團特權的改革難題,因此他需要額外的權力來推動變革。
不過,我在書中提出的主要問題就是:徹底的結構性改革為何沒有發生?我認為習近平集中權力有兩個目的。一是為了確保共產黨在中國的持久統治。他想要保證無人能挑戰黨在中國至高無上的領導地位。二是為了確保黨內只有一個派別獨大,那就是羽翼漸豐的習派。這的確就是為了把權力斂聚到自己手中——與經濟或政治改革幾乎沒有關係。
問:他是否有一套經濟策略?
答:是要走鋼絲,一方面保證黨對經濟的控制,另一方面繼續推動市場改革。所以他在推行不會妨礙共產黨控制經濟的變革,比如中國貨幣人民幣的全球化
然而,對於主導通訊、金融及自然資源領域的大型國有企業,並不存在什麼改革計劃。習近平提出要大幅削減高管的獎金,但總體情況是,他希望維持這類企業集團當前的壟斷地位。
問:限制高管的薪酬聽起來像一種民粹主義做法,與反腐運動類似。你怎麼看這場反腐運動?
答:習近平策劃並實施了數十年來最徹底、最有效率的反腐運動,值得稱道。如果只看中高層官員,被捕的人數比江澤民和胡錦濤關押的人加起來還多。然而,如果看最頂層的官員,比如政治局級別的幹部,特別是太子黨,落馬的人並不多。他沿用了毛澤東的經典策略,把反腐作為打擊黨內政敵的一樣武器。
這些聲勢浩大的運動和他在地方上任職時的低調口碑形成了對比。
他在福建待了15年,官至省長,並於2002年調離。那15年很平淡,習近平沒做過什麼明顯具有改革特色或是值得關注的事情。從2002年到2007年,習近平在浙江任職,這期間的記錄出彩一些。但如果和當時的廣東省委書記汪洋等高調的官員相比,他還是謹慎過頭的。習近平急於表現得改革色彩不要過於濃烈。
問:他為什麼突然變了呢?
答:在中國,對於一個冉冉升起的新星來說,最不利的就是被人認為過於有野心,搶了上級的風頭。
另一個原因可能是習近平父親的經歷。他父親習仲勛是自由派的代表人物,遭到了毛澤東的苛待。我對他與父親之間關係的理解是,儘管習近平毋庸置疑地敬重父親,但習仲勛的政治立場充當了一個反面教材,告訴他不要做什麼。所以看到才華橫溢、仗義執言、持自由派觀點的父親被毛澤東迫害後,習近平決定反其道而行之:堅持黨的正統思想。
2007年,習近平的機遇來了。他贏得了江澤民和國家副主席曾慶紅的支持。江澤民不同意胡錦濤選李克強為下一任總書記,希望有其他人選。因此,江澤民選擇了他認為好操縱的習近平。後者看上去像是中國人所說的「老好人」,也能與團隊合作。這很可能是江澤民最大的錯誤。習近平上台後幾乎立馬就開始打擊江澤民及其派系。
問:掌權後,他的政策受到了什麼影響?
答:他更像是師承毛澤東,而非鄧小平。上世紀50年代,儘管中國一貧如洗,軍力薄弱,但毛澤東實行了大膽的外交政策——力圖成為發展中國家的領頭羊。毛澤東是一個極端民族主義者,習近平也是。但當下還有一個更實用的原因:黨的執政合法性問題。人們都不再信仰共產主義了,因此在不能通過選舉取得合法性的情況下,有兩種方式能為黨贏得合法性:經濟增長和民族主義。眼下GDP增長正在放緩,於是就只剩民族主義了。
問:在書的最後一章中,你談到了中國的思想在走向封閉。這隻存在於政治領域,還是屬於廣泛現象?
答:這一點適用於普通人,包括中學和高校學生、知識分子及其他人。在共產黨禁止高校教授談論七大禁忌題材的「中央9號文件」等事情上,就能看出這一點。習近平還發起了針對國家機密和國家安全的新立法,旨在更嚴厲地打擊異見人士、人權律師和非政府組織活動人士。
在習近平掌權後發表的首批重要講話中,其中一次談的是蘇聯解體的教訓。習近平指出,蘇共垮台的原因是否定斯大林,年輕一代的領導人開始詆毀斯大林主義傳統。因此,習近平將繼續高舉毛澤東思想,將其作為國家的指導方針。
問:這對外交政策有什麼影響?
答:習近平的「中國夢」集中在「兩個一百年」的目標上。其一是,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年。習近平希望,到那時,中國能成為「小康社會」。第二個目標則是,到20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中國已經彌合了同美國在經濟和軍事上的差距。
問:你認為,這是否意味着,像我們目前在南海看到的那種緊張局勢將成為常態?
答:習近平可能有些過頭了,表現得太冒進,特別是在對日本和美國的問題上。一個明顯的例子就是在南海幾個小島上進行的填海造陸活動。這加深了緊張不安的鄰國對中國置國際法於不顧的印象。「中國威脅論」會進一步擴散。此外,隨着美國向爭議礁石附近派出更多護衛艦和偵察機,斯普拉特利群島(Spratly Islands,中國稱為南沙群島)的緊張態勢將加劇。習近平咄咄逼人的力量投射可能會威脅到亞太地區的和平,而沒有和平,中國就無法實現可持續的經濟增長。
問:不過,看上去美國難以有什麼作為。比如,中國想造島,美國能採取什麼行動?
答:是的,這也是我認為習近平在外交政策上有更多迴旋餘地的原因所在。因此,他可能不會去應對棘手的國內問題,而會在外交政策上花更多時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轉移心懷不滿的中國下層階級的注意力。北京有一大筆專項資金,可以用來給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sian Infrastructure Investment Bank)「一帶一路」超級工程等項目提供資金。這些政策的結果在近期就能看到。
張彥(Ian Johnson)是《紐約時報》記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