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2月10日 星期一

如何逃脫教育死亡谷



                           
                            e to play the video at that point.

http://www.ted.com/talks/ken_robinson_how_to_escape_education_s_death_valley.html#1942#1942

Click on any phrase to play the video at that point.

謝謝大家

12年前搬到美國 與我的妻子泰瑞和兩個孩子 其實我們是搬到洛杉磯 (笑聲) 還以為我們搬到了美國 反正,從洛杉磯到美國 坐飛機也用不了多久

12 年前來到這裡 剛到的時候,聽過各種說法 例如「美國人聽不懂諷刺」 你們聽說過這個說法嗎? 但這不是真的,我旅行全美各地 完全不認為美國人聽不懂諷刺 這就是所謂的文化迷思 還有人說「英國人很保守」 我不知為何有人這麼想 我們侵略每個遇到的國家 (笑聲) 說美國人聽不懂諷刺,絕對是假的 我只想讓你們知道 別人在背後怎麼說你們 當美國人在歐洲起身離開客廳 大家會說,還好沒人當你的面諷刺

我知道美國人完全了解諷刺 就在我聽到「沒有孩子落後」時 (有教無類法案 No Child Left Behind) 命名者一定了解什麼叫諷刺 不是嗎,因為 (笑聲)(掌聲) 因為幾百萬孩子落後了 如果法案叫做「百萬孩子落後」 也不合適,這我明白 我們打算怎麼做呢?我們建議 讓百萬孩子落後 我們這麼做

而且成效顯著 美國的某些地區 60% 的孩子從高中輟學 美國原住民社區 輟學率更高達 80% 若能把數字減半,預計 會對美國經濟 十年內貢獻淨值近一兆美元 從經濟角度來看 非常划算,對吧?那是不是該做呢? 要花極高成本 才能解決輟學危機的傷害

但輟學危機只是冰山一角 還沒包括人在學校 但心不在學校的孩子他們不喜歡上學 也沒從學校獲益

根本原因 不是經費不足 美國花在教育的投資 比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多 班級人數也較少 每年有幾百件方案 嘗試改善教育 問題是,這些嘗試都走錯了方向 有三大法則 讓人活得精彩 現有教育文化卻背道而馳,因此 老師教得辛苦 學生學得痛苦

第一項法則是: 人類天生就各不相同
請問一下 在座多少人有子女? 有孫子或孫女嗎? 有兩位以上子女的?好 其他人應該也看過小孩吧 (笑聲) 不管哪裡都有小孩 我跟各位打賭 我一定會贏 如果你有兩位以上子女 我打賭他們一定截然不同 對吧?對吧?(掌聲) 你永遠不會搞混,對吧? 你不會說「提醒我誰是哥哥? 你媽和我打算用顏色區別, 免得把你們搞混了。」

「有教無類法案」所倡導的教育 並非基於多樣性,而是要統一 學校只被要求 在狹窄範圍內探索學生潛力 「有教無類法案」的影響之一是 只重視數理主科 這些學科很重要 我不是要說,科學及數學不重要 它們很重要,只是還不夠 真正的教育應同樣重視 藝術、人文、體育 許多孩子,抱歉,謝謝(掌聲) 

據估計目前在美國 約有 10% 的孩子 被診斷出各種症狀 結果一律被稱為注意力不足障礙 (ADD) 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ADHD) 我不是說這種病不存在 但我不相信會如此盛行 如果讓孩子坐好幾小時 不用頭腦,只是機械性抄寫 坐不住是很正常的 (笑聲)(掌聲) 大多數的孩子 並沒有心理問題 只是因為童年而受煎熬 (笑聲) 我知道,因為我也經歷過童年 而且是完整經歷過 孩子要茁壯,該有廣泛課程 開發他們不同的天分 而不是只有其中幾科 順帶一提,藝術的重要性 不是數學可以考高分 而在於可和孩子一些 本來碰觸不到的部分對話

第二項謝謝(掌聲)

要活得精彩,第二項法則是: 好奇心 如果你能激發孩子的好奇心 通常不用幫忙,他就會主動學習 孩子天生就會學習 無論是激發或扼殺這項能力 都會產生巨大影響 好奇心是成就的火車頭 我會這麼說是因為 我大膽的說,當前文化的影響之一 是剝奪了教師的專業性 世界上沒有哪個教育體系的品質、 沒有哪個學校的品質, 能超過其教師的品質 教師是學校成功的關鍵 教書是需要創造力的職業 好的老師不只是傳遞知識 不只是把收到的資訊傳下去 好的老師不但傳授知識 更是良師益友 刺激、誘導、吸引 歸根究柢,教育的核心是學生主動學習 沒有學習 就沒有教育 人們花了太多時間 只談教育、不談學習 教育的目的就是讓人主動學習

我有個朋友,老朋友-真的很老 已經死了 (笑聲) 人最老也不過如此 他是個了不起的人是個偉大的哲學家 他曾談到,「進行」一件事 和「完成」一件事,意義大不相同 你可以進行著某件事 但沒有成果 像節食就是個很好的例子 他一直節食,體重有減輕嗎?沒有 教學也是這樣 你可以說,「戴老師在教室教書」 但如果沒人學到東西 他就只是在「進行」教學 但沒有真正「完成」教學任務

教師的角色是促進學習,這是重點 我認為部分問題在於 教育的主流文化重視的 不是教與學,而是考試 考試很重要的,標準化測驗有必要 但不該主導教育文化 考試應該是診斷、是輔助 (掌聲) 如果我參加體檢 我當然也要做常規檢驗 我想知道我的膽固醇指數 在標準尺度下和他人的比較 我不想參考 我醫生發明的標準:
「你的膽固醇指數為橘色。」

「是嗎?是好消息嗎?」「不知道。」

測驗應該是輔助、而非妨礙學習 可惜目前經常是妨礙 就好奇心而言 我們的教育文化要求服從 鼓勵孩子和老師 遵守固定規則 而不是激發想像力和好奇心 第三項法則是: 人生的本質就是創造性 我們的經歷各不相同 我們創造自己的命運 我們經歷的同時,也在重新創造 這是人類的共同價值 人類文化也因此多采多姿、 充滿活力 其他動物可能也有想像力 與創造力,但和人類相比 就沒那麼明顯 比方說你有隻狗 得了憂鬱症 但牠不會因此開始聽電台司令的歌吧? (Radiohead 樂團) (笑聲) 牠不會喝傑克丹尼威士忌,對窗外發呆 (Jack Daniels) (笑聲)

你如果說,「想出去走走嗎?」

牠不會說,「不,我沒事, 去吧,我要靜一靜,記得拍點照片。」
我們經由不斷變化的過程創造人生 不斷想像有哪些選擇、哪些可能 教育目的之一 就是喚醒並發展創造力 但現在教育反而走向標準化

不該是這樣,真的不應該 芬蘭學生在全球名列前茅 不論數學、科學、或閱讀 我們只知道他們擅長這些科目 因為現在只考了這幾科 這就是測驗的問題之一 你無法找出同樣重要的其他因素 芬蘭所作的努力是這樣的: 他們不只重視這幾科 他們的教育範圍很廣 包括人文、體育、藝術
其次,芬蘭沒有標準化考試 當然有些考試 但用意不是要學生早起晨讀 不是要把學生綁在書桌前

第三,最近我參加了一個會議 有邀請芬蘭人、真正芬蘭來的人 有位美國教育體系的人 問芬蘭人: 「芬蘭的輟學率多高?」
芬蘭人呆住了,說: 「我們一個輟學生都沒有。 為什麼要輟學呢? 學生有困難,我們很快會發現, 並幫助他們、支持他們。」
有人會說: 「不能拿芬蘭和美國比。」

不,芬蘭人口 大約只有 500 但你可拿芬蘭和美國一州相比 美國許多州人口還沒芬蘭多 我去過美國的一些州 就只有我一個人(笑聲) 真的,真的還有人叫我走的時候要鎖門 (笑聲)

全球許多優秀教育體系的做法 在美國很難看到,很可惜 我是指美國整體而言 做法之一是:教學與學習個人化 他們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 教育體系應該吸引學生 重視好奇心、個別性、創造力 才能讓學生想要學習

第二種做法是: 給教師崇高的地位 他們認為教育不可能改善 除非挑選優秀人才教書、 除非給老師不斷支持、 以及專業發展機會 老師的專業發展不是花費 而是投資 每個成功的國家都清楚這點 不論澳洲、加拿大、韓國、新加坡、 香港、上海。大家都清楚這點

第三種做法是,下放教育的責任 到學校層級 這和我們教育 指揮與控制的模式差別很大 有些教育體系 由中央政府決定 或由州政府決定 他們覺得自己最懂,因此發號施令 問題是,教育並不是在 立法機關的會議室進行的 而是在教室和學校進行的 老師和學生是教育的主體 如果剝奪了他們的自主權就會產生問題 必須把自主權還給他們 (掌聲)

現在美國有些了不起的成就 但我不得不說 教育界的主導文化是這些成就的阻力 而非助力 變成要不斷逆風航行 我認為原因在於 許多現行教育政策,是基於 把教育當作機器的觀念 教育好像是工廠在生產 調整參數就可以改善 而我認為,這些政策的背後 制定者的想法是 只要參數調得夠好,就能成功 就能完美航向未來 不可能,從來都沒有過

關鍵在於,教育不是機械的系統 而是人的系統,核心在人 有人想學習、有人不想 每個輟學的孩子,背後都有原因 可能來自他個人經歷 可能覺得無聊、覺得無關緊要 可能覺得學習 和校外現實生活有衝突 原因類似,但背後故事個個不同 我最近在洛杉磯參加了一個會議 主題是:替代性教育課程 目的在幫助孩子重返教育 課程有些共同特點 課程非常個人化 對教師強力支持 與社區緊密聯繫 課程廣泛多樣 有些課程包括了 外校學生、本校學生 這些課程確實有效 我覺得最有趣的一點是 課程名稱叫「替代性教育」 你知道嗎? 由全球得到的證據顯示 如果教育本來就是這樣就不需要替代性教育了 (掌聲)

我們必須擁抱另一種作法 必須認知,教育是人的系統 有些環境會使人成功 有些則不會 我們本質上都是有機生物 學校的文化極為重要 文化也是個有機的名詞,不是嗎?

我家附近有個地方叫死亡谷 (Death Valley) 死亡谷是美國最熱最乾的地方 沒有生物可以生長 沒有雨水,生物無法生長 所以叫死亡谷 2004 年冬天,死亡谷下雨了 短期內降雨 7 英寸 ( 180 公釐) 2005 年春天,奇蹟發生了 死亡谷開滿了花朵 花朵盛開了一段時間 這證明了:死亡谷並沒有死亡 只是在沉睡 地底下埋了各種可能性的種子 等待時機、迸發而出 對於有機系統,只要條件適合 生命的發生是必然的,總是這樣 選個學科、選個學校、選個地區 改變條件,讓人覺得有不同可能、 不同期待、 更多機會、 珍惜並重視師生關係 給予創造力的自主權 讓每個人都能創新 學校就能起死回生

偉大的領導人都清楚 教育界領導者的真正角色- 不管在國家層級、各州層級、 學校層級 都不是、也不該是指揮與控制 領導者的真正角色應該是控制大環境 創造一種充滿可能性的環境 若能如此,人們就會挺身而出 得到的成果,不但出乎意料 更會超出期望

富蘭克林 (Benjamin Franklin) 有句偉大的名言: 「世界上有三種人: 第一種人不知不覺, 他們不想改變、不願改變、 更阻礙改變; 第二種人後知後覺, 他們知道必須改變, 並樂觀其成; 第三種人知覺而動, 他們造成改變。」 如果我們可以激勵更多人 就可以形成運動 如果聲勢夠大 就能成為革命 這正是我們需要的

謝謝大家! (掌聲) 非常感謝!(掌聲)
 


4 則留言:

  1. 因為 Thomas Jefferson 說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老師們聽了既然如此,就不積極“提高國民素質”,一切順其自然。如果政府擔心國民的腦細胞太輕鬆,社會就免不了失真。

    回覆刪除
    回覆
    1.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所指的是Rights,不是長相,不是身高,不是體重,不是能力,不是腦力,不是 - - - - ,就僅有一項,天賦人權,Rights!

      連這項都搞不定,主觀上根本沒有Rights概念的話,這樣的社會能多大進步?免談!其他的,就根本無法作最優化的調理了。

      刪除
    2. 光這句 "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 要非西方人理解就很困難..................

      刪除
    3. 基本上,正如Ajin大所說的,"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是rights 的平等。
      以教育者的觀點來詮釋的話,那就是:

      教師沒有選擇學生的權利,不可以因為不喜歡哪個學生就想辦法讓他離開那個班級或學校,家長也沒有權利為了掌控自己孩子的在校環境而要求教師或學校把某個學生趕走。

      不論是什麼家庭背景或個人表現,每個孩子都必須得到尊重,以及平等的受教機會。教師可以教導罵髒話的孩子不要對人罵髒話,但是這個孩子與彬彬有禮的孩子都應該得到一樣的尊重與關懷。

      這是台灣的校園很難做到的事情。因為我們缺乏「生命平等」的人文思維,經常不自覺地踐踏他人生命的尊嚴。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