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中國創新潮出現在哪些領域?



中國創新潮出現在哪些領域?
侯延琨:中國在信息技術、新型工業和家電等行業表現出很強的創新勢頭,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對國際領頭羊產生顛覆性的影響。
更新於2018125 07:16 瑞銀中國證券研究主管 侯延琨 FT中文網撰稿
為了更好地理解各行各業的創新發展狀況,我們設計了瑞銀創新矩陣,試圖從專利,科研論文,研發強度和國家政策四個方面來衡量各行業在過去十年所取得的成就,同時分析其可持續性。我們認為這個研究框架有着廣泛的適用性:專利代表一個國家或者機構在過去5~10年所取得的成績,研發強度則代表所取得的成績在今後5~10年的可持續性,而科研論文通常需要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才可以產業化,代表着國家的未來。當然,每個國家有着不同的自然稟賦,國家政策的傾斜對單一行業的發展有着直接的推動作用。
我們對36個一級子行業從以上四個方面進行了梳理,基本的結論得出:中國在建築,冶金等一些"舊經濟"表現出明顯的國際競爭力;在信息技術(智能手機零部件、互聯網、人工智能和非記憶體半導體)和新興產業(電池、電動車、光伏,納米技術及環保)方面中國已經可以和國際一流企業競爭。在高端製造業和醫藥衛生行業,雖然過去十年我們也取得了相當大的進步,可是對比國際一流水平還是相去甚遠。UBS Evidence Lab 分析了美國專利局數十萬宗專利情況,2015年中國有8116項專利申請在美國獲批(2010-2015的年化複合增速為25%)。在美國獲批的專利數量排名上,中國已經從2007年的第十五躍升至第五,高於英國和法國。
中國在美國市場獲取的專利授權中有逾半數都與IT相關。這不但說明中國在某些細分領域的技術已經得到美國同行的認可,而且可以說明中國的IT行業正為向美國出口產品做準備。此外,2016年中國IT領域的科研論文發表量比美國多26%,從篇均被引用次數來看,其質量也與美國相當。過去幾年間,中國公司對軟件和硬件的研發投入強度分別超過了10%6%,與發達國家的競爭對手旗鼓相當。在無線基礎設施,中國在電信設備、消費電子和手機等一些領域,已具備全球競爭力。在LCD顯示器領域裡面,中國或可以在中期內對全球領先企業形成重大的挑戰。我們認為,得益於中國強大且靈活的市場生態且較短的全球研發歷史,中國有望在人工智能、物聯網、機器學習和無人駕駛等跨學科領域成為全球市場的領導者。從數據上看,2016年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發表的科研論文數量比美國多76%,單篇論文平均引用也和美國同行旗鼓相當,雖然在高強度引用上面尚遜美國一籌。
同時,中國的電池/電動車、高鐵、光伏、環保和納米技術在全球的創新競爭力也越來越強。首先,我們注意到中國新興工業在本土和海外市場龐大的專利申請量。例如,中國的納米技術專利在美國的市場份額超過4.5%,僅次於日本和韓國。其次,我們認為除了核電外,中國新興工業的科學競爭力普遍處於國際的中上游水平。不少相關研究文獻的質量(被引用次數和H指數)已經與主要發達國家看齊。其三,動力電池和光伏方面,中國公司的研發投入也比其他國際競爭對手較高。例如,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研發費用分別占其收入逾4%6%,甚至高於LG化學。而最近幾年突飛猛進的高鐵和核反應堆技術,顯示是得益於政府「看得見的手」的推動。
但是我們不得不承認即使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的矩陣圖顯示現在中國在高端裝備製造領域的創新能力還是比較弱。首先,較少的海外專利數量體現出中國在該領域與全球同業領先水平存在較大的技術差距。其次,中國高端裝備製造的科研水平也不具備競爭力。雖然中國在相關論文的發表數量上比美國多32%,但論文被引用次數和H指數仍遠不及其他國家。其三,我們注意到除了航空航天國防,中國高端裝備製造企業的研發強度仍然顯著低於世界同業。製造業中幾乎惟一的亮點是在家電行業,中國本土有關家電的專利申請數比日本多58%,居全球首位。同時,美的、格力等行業龍頭的研發強度達4%,遠高於2%這一全球平均水平。
中國在醫療保健領域的創新水平似乎也較低。首先,中國在美申請醫藥相關的專利數量較少,市場份額只有1.5%,而且其中的專利大多與中藥相關,並不備新葯創新的成分。第二,儘管中國在醫療保健領域發表了大量文獻,但相關的論文被引用次數和H 指數水平均較低。這可以表明現在中國醫藥領域的科研競爭力還是比較弱。第三,我國醫藥公司的研發強度低於3%,大幅落後於全球約10%的平均水平。
2017年度报告
總體來說,我們認為中國已經在信息技術(智能手機零部件、互聯網、人工智能和非記憶半導體)、新型工業(電池、電動車、光伏及環保)和家電等行業表現出很強的創新勢頭和研發能力,在不久的未來可以對國際領頭羊產生顛覆性的影響。但是在醫療保健和高端裝備製造領域上,中國創新的進展還是比較緩慢與世界一流公司的技術差距依然明顯。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