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2月3日 星期六

人工智能在「思考」什麼?



破解密碼時,人工智能在「思考」什麼?
桑希爾:一個人工智能程序僅用1250秒就能破解二戰期間德國Enigma密碼。雖然機器智能給出了正確答案,但它並不理解自己在做什麼。
更新於2018131 06:52 英國《金融時報》 約翰桑希爾
數周前,我去了倫敦的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觀摩一個人工智能程序試圖破解德國人在二戰期間使用的複雜的英格瑪(Enigma)密碼。它用了1250秒就破解了那套密碼。
在機器閱讀了來自《格林童話》(Grimms Fairy Tales)的一些德文培訓數據後,人工智能程序分析了由四個轉子的英格瑪機器生成的數十億個排列組合,在海量字母組合中尋找德文語句。
曾經讓布萊切利公園(Bletchley Park)一些英國最優秀數學家冥思苦想好幾個月的挑戰,如今在幾分鐘內就被現代人工智能程序解決了,而且成本只有10英鎊。由數據分析公司Enigma Pattern開發的這個程序,由2000個虛擬服務器提供支持,每秒能夠篩查驚人的4100萬個排列組合。
科學作家、《密碼故事》(The Code Book)一書的作者西蒙辛格(Simon Singh)表示,英格瑪密碼在當時被認為是近乎不可能破譯的。他在上述演示活動中表示:「那是一套極難破譯的密碼。它曾經長期被認為是一個不可能的挑戰。」
此次演示是一個聰明的宣傳噱頭,展示了人工智能與強大計算能力相結合之後快速增長的能力。但是,它也進一步證明了布萊切利公園的密碼破譯天才阿蘭圖靈(Alan Turing)的早期直覺,即計算機可以在不理解的情況下展現出強大勝任能力。
人工智能程序沒有意識到它正在試圖破解德國的密碼機,甚至不知道那些德文單詞的含義。相反,它將模式識別技術與蠻力計算相結合,產生一個基於概率的解決方案。機器智能即使在沒有完全理解問題的情況下,也能提供正確的答案。
科技
這種現象正蔓延至日益廣泛的人類活動範圍,從玩遊戲(比如象棋和圍棋)到閱讀法律文件、解讀放射掃描結果以及駕駛汽車。計算機不理解它們正在執行的任務,即便它們比人類更高效率地執行了任務。
計算機智能的勝任能力範圍不斷擴大,引發了許多棘手問題,癥結在於當機器幾乎能做所有事情時會發生什麼?這個難題已經催生了一大堆論述在人工智能時代身為人類將意味着什麼的圖書。
但是,英格瑪故事的一個不那麼為人所知的方面突顯出,人類與機器之間仍然存在着顯著差異——即使這段插曲折射出的人性並不特別光彩。
據辛格透露,戰爭結束後,英國當局沒有公開他們已經破譯了英格瑪密碼這個事實,反而維持它不可破譯的假象。這種欺騙讓他們能夠把一些繳獲的英格瑪機器賣給友好國家的政府,讓英國人能夠截獲他們最敏感的通信內容。
很難想象計算機會設計這樣一個狡猾的策略。說謊是一件複雜的事情,涉及到對意圖的掩飾、對情境和人類心理的理解,以及讓真假兩種現實並存。英國人的背信顯然是一種高度稀少的智力。
正如俄國詩人約瑟夫布羅德斯基(Joseph Brodsky)所寫的那樣,真正的意識歷史始於我們的第一個謊言。計算機是否有朝一日會有意識地欺騙人類,仍然是一個有意思的問題。萬一它這麼做了,我們這些愚笨的人類可能陷入極大的麻煩。在2015年的電影《機械姬》(Ex Machina)中,一個類人機器人接受了圖靈測試(Turing test,圖靈設計的旨在判斷機器能否思考的試驗——譯者注),後果令人不寒而慄。
馬克斯泰格馬克(Max Tegmark)在其著作《生命3.0:人工智能時代的人類》(Life 3.0: Being Human in the Age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一書中,強調了哲學家對拉丁語中的「睿智」(智能思考能力)和「感知」(感受主觀體驗的能力)這兩個概念所做的區分。
這位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物理學教授認為,在本世紀的某個時候,電子智能可能會超越人類智慧,挑戰我們自稱為地球上最聰明的物種「智人」(Homo sapiens)的主張。
但獲得電子意識(這讓它們能夠理解意思)將是一個更為重要的事件——如果真能實現的話。他提出,如果人類想要延長自己的例外主義,那麼也許是時候把我們重新標榜為「意識人」(Homo sentiens)了。
計算機將會發現破解意識密碼要困難得多。
譯者/裴伴


6 則留言:

  1. 「機器智能即使在沒有完全理解問題的情況下,也能提供正確的答案。」不僅人類,地球上萬物皆如此。一旦AI從嬰兒階段蛻變成大人,光是具備了 circle of competence 能力,就超恐怖了。

    回覆刪除
    回覆
    1. 到底人類應該把自己的基因先弄懂解釋清楚,比如,為何會有種族差異?差異在哪?哪來的ㄒㄧ特勒?不然屆時人類自己不了解自己,也不了解機器,吳宗憲只能說:嘿嘿!見鬼啦!

      刪除
  2. 上帝吹了氣而人才有靈魂,AI強大也只是如被用地泥所創造的軀幹血肉,很難有自我意識的出現,機器人工業的創設是被設定為將追求完美正確的服務機能作為目的的產業,正和人類萬物的不完美與人經由遺傳因子延續的原罪成對照.

    回覆刪除
  3. 看有螢幕的手錶很炫想買一隻,後來知道要有手機。我連手機都沒有,日子一樣的照過。基本上我不認為這些東西會給人帶來怎麼樣的快樂,但這個趨勢不會消失,只會加快。

    發展最快的大概就是中國吧,只要高科技他就全力追求。因為他沒有宗教等傳統的約束。結果不但AI、人造人,換頭更不用說,高科技世界第一,無人能望其項背。有一天習大大要駕崩了,中國科學家就把他的頭會到一個年輕健康的身體上;因為很多就業、台灣 .... 等等等的問題需要他解決。

    回覆刪除
    回覆
    1. 是的,從唯物觀點來看,完全正確。
      就算賣爹賣娘賣夫賣妻,都是唯物!可也!
      何況換個頭,只要唯物,一切都可以!
      那世間上,還有啥不可?完全沒有!
      此乃中華價值也!

      刪除
  4. 怕的是恐怕連唯物觀這樣的東西都沒有。中國、尤其是經過文革歷練的中國執政官僚集團的思維內容,有著幾樣特質:

    1. 文化高慢。
    2. 種族歧視。
    3. 以中央我為準,向我看氣!
    4. 歷史情結而來的,顯得病態的"比拚"心理。
    5. 仇外。尤其是白種人。至於對黃種人,就連話題都談不上了。

    上面這些東西,其實在接受黨國教育數十年的台灣,由耳濡目染而來的意識形態,其實也沒有什麼不同。只是由不同的黨教出來而已。

    人自己的問題都沒辦法解決,由於彼此競爭的結果,往高科技直衝。這一個問題在中國甚至成了成了一種身份,進步的標誌。看看馬雲得意的樣子與發言內容,就覺得很悲哀,可是人們毫無所覺:

    http://www.msn.com/en-ca/money/careersandeducation/self-made-billionaire-jack-ma-says-youll-need-this-1-rare-skill-to-succeed-in-the-age-of-machines/ar-AAt4cM3?li=AAadgLE&ocid=spartanntp

    ET MA 說:在這個人工智慧機器的時代,人要有愛。愛你的朋友,愛你的夥伴,愛你的對手。人工智慧機器無法取代人,因為只有人才有愛,有愛就戰勝一切。-由此新創了一個名詞,叫做“LQ”。你的LQ如何?你的LQ決定你的人生、你的一切。這可要等我有錢,等我很有錢,非常有錢,比如月入1000多萬,20億元新台幣等級。等我有錢,我一定四處捐款,做好事,做好心北北。也一定搞些有的沒有的,讓貧下中農同志們失業沒頭路。
    --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U2Now1kXs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