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28日 星期一

二戰後日本的民主教科書《民主主義》



二戰後日本的民主教科書《民主主義》
2016.09.1​​7 18:11
東京— 
71年前日本戰敗後,最重要的巨變當屬從軍國主義體制走向西方民主主義體制。在日本學習民主手段、導入民主意識的過程中,普及民主的教育改革是一重大關鍵。記者最近在日本找到1948年文部省(相當於教育部,現稱文部科學省)發行、註明“供初三和高一使用”的社會學科教科書《民主主義》原版,證明了日本戰後著手的民主主義教育。
日本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剛通過黨內投票選出的新黨代表蓮舫,是日本史上首個有機會執政的政黨女黨魁。繼7月底東京都首次選出女知事後,蓮舫的當選再次凸顯日本選民看待女性從政已與男性同等。而且,作為半個旅日華人,蓮舫的當選也被認為是反映了日本的民主意識高於排外思想,是日本民主主義的躍進。
但二戰戰敗後的日本曾對西方民主忽然降臨不知所措。伴隨日本與美國為主的戰勝國19457月簽署《波茨坦宣言》,同意接受民主主義,重視言論、宗教、思想自由等基本人權和1951年再與美國等簽署《舊金山和約》,理論上日本擁有了一個民主國家的主權。
儘管佔領日本的聯軍司令麥克阿瑟將軍1947年以後就開始說“佔領日本的統治非常暢順”、“不擔心日本再成軍國主義國家”等,但從農業封建國經過明治維新的科技飛躍實現帝國主義,繼而走向殖民主義、霸權主義、擴張主義和軍國主義百年的日本,對西方民主仍很陌生。
啟蒙民主精神
日本戰後第一本社會學科教科書《民主主義》的序言說:“當今世界民主主義這個詞彙氾濫,誰都知道,但卻沒什麼人自信真正懂得什麼是民主主義。很多人回答民主主義定義時稱'在一種政治方式下,通過選舉選出代表自己的政治人物'。這確是其一,但民主主義的根本還有更深之處,那就是每人心靈深處要把所有人視為有尊嚴價值的人,這是民主主義的根本精神”。序言還指出:“同一社會裡的人們、鄰國的人們、遠洋彼岸的人們都應不斷維護和珍視人的生命,並積極地與價值觀共有的人合作,為世界、為人類工作,構築和平與適合人類生存的世界”。
獨裁主義定義
《民主主義》教科書含“民主主義的本質”、“民主主義的發展、“民主主義諸制度”、“選舉權”、“多數決議”、“覺醒的有權者”、“政治與國民”、“社會生活裡的民主主義”等各章,每章再分多節。
 “民主主義的本質”的第二節“自下而上的權威”一節說:“民主主義的相反是獨裁主義,獨裁主義也稱作權威主義,這是因為獨裁主義的根​​本是高高在上的人獨占權威,隨便魚肉在下的人,國王、獨裁者、統治者們或者公然、或者隱諱地決定國事、制定政策和法律,令一般人只能不明所以地遵從。這種獨占權威的人們對下鼓吹、宣傳,令臣民無條件服從。獨裁主義可以表現為專制、集權、法西斯、納粹等各種形式,而這些獨裁主義不同表現形式的根本的共同點就是掌權者歧視一般人,一點也不重視一般人的命運。 ”
教育權力意識
教科書向青少年們淺易地解釋:“打破獨裁主義或權威主義的唯一方法是國民要有政治智慧,不是聽任調遣,而是根據自己的判斷來辨別是非。民主主義政治是為國民,但如果沒自己判斷,就不算是民主國家的國民。當國民每個人的意見怎麼也不能統一時,那就尊重多數人意見。每個國民都忙於自己的生活,所以要選擇代表自己的政治人物來推動政治,但不要忘記不可凡事全部驕交託他人,應努力地表達自己的政治信念,這樣上司和獨裁者就不能為所欲為……在民主主義國家,權威者會站國民一方,這就是自下向上的權威,是通過被統治者承認的政治,令所有政治機能基於構成整個社會的所有人的意見,向符合所有人利益的合理方向推進。代表國民的人不是國民的主人,而是國民的公僕,按照國民意志制定的法律,既約束國民,亦約束代表國民的政治人物,這只有民主主義才做得到。”
定論官民共有
回顧二戰後日本包括學習民主主義在內的教育改革,現在的文科省指出:“這是在聯軍佔領下實施各種改革中最重要的改革之一,通過教育改革,國民的思想和生活改變了、建設新日本的基礎方針構成了。”並承認“雖說這樣的教育改革是被佔領下並非日本自主的政策,但這個強有力改革排除了妨礙日本近代教育發展的部分,把日本推向正常發展軌道,促進日本進一步發展的部分也不少。”
曾參與製定日本教育政策的日本大阪大學名譽教授山崎正和稱讚《舊金山合約》“第一為構築朝野政黨體制建立了基礎,第二為日本發展經濟鋪墊了平穩道路”。
他還認為“日本的民主已發展到甚至比許多西方民主國家更完善,理由是日本貧富懸殊較小、犯罪較少、宗教更寬容”。他強調這絕不是基於社會主義均富邏輯:“不通過市場經濟的財富分配,一定會產生官僚主義,二戰後日本有良知的知識分子們追求的是一邊防範社會主義,一邊防範極右派的目標,至今相當成功”。
愛國主義爭議
二戰後至今,日本每天都有批評首相、監督政客、警惕官僚主義的輿論,民眾對日本因戰敗轉換政治體制,從軍國主義順利走向民主主義的結果,普遍存在戰敗是好事的認識。尤其是朝鮮飢荒、中國貪腐和異見人士被鎮壓等非民主國家苦難,更令民眾肯定民主體制的優越性。68歲的建築木工鈴木真治就說:“假如沒戰敗,說不定日本現在跟朝鮮差不多”。
但近年在日本學術界,少數右翼意見主張,日本二戰前就有過民主主義,並非二戰後美國施予,刻意把民主囊為己出。對立的意見反駁說,二戰前的日本只有過天皇制下不容婦女參政的自由主義或全體主義,那不是民主主義。
近年社會上,包括主流傳媒和輿論在內,擴大狹隘的愛國意識也已引起疑慮。例如渲染壽司、清酒等在海外流行的現象,誇張地表現日本食物最優越的“壽司民族主義”;剛結束的里約奧運也成為只播日本強項、只播日本獲獎選手賽場錄像的“奧運民族主義”,令知識界提出“遠離了奧運精神”的質疑。
山崎也承認近年日本社會出現的民族主義愛國心和國家主義愛國心,甚至街頭上公然出現仇恨演講(Hate Speech),他認為這都是挑戰日本的民主主義,他說:“維護日本民主主義才是真愛國”。
不過從東京都知事選舉和民進黨代表選舉的結果,民主主義深入日本人心可見一斑,顯示了70年來日本民主主義教育的收穫。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