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6日 星期四

面對朝鮮,川普還有多少選擇?



面對朝鮮,川普還有多少選擇?
DAVID E. SANGER 201775
1月初川普還是候任總統的時候,他在Twitter上說,朝鮮試驗可以打到美國的洲際彈道導彈這種事情「不會發生!」。當時有兩件事他不是完全了解:朝鮮領導人金正恩距離這個目標還有多遠;任何一個總統在阻止他的時候選擇是多麼有限。
接下來的六個月,川普受到了事實的殘酷教育。朝鮮週二的試射刷新了該國的導彈覆蓋範圍。專家們認為,這枚導彈似乎可以打到阿拉斯加,它已經跨過了門檻,雖然只是勉強跨過。
金正恩的再三測試表明,不久他就會更加明確地表明他的導彈可以打到美國大陸,雖然把核彈頭裝在越來越強大的導彈上可能還需要花幾年時間。但是,對於川普及其國家安全團隊來說,週二這個技術上的里程碑只是突顯了明天的戰略困境。
正如前國防部長威廉·J·佩里(William J. Perry)最近所說,朝鮮導彈能夠打到美國「改變了所有的盤算」。他們擔心的不是金正恩會對西海岸發起先發制人的襲擊,因為那無異於自殺,如果這位33歲的領導人上任這五年來表現了什麼意圖,那全部都和求生有關。但是,如果金正恩擁有潛在的反擊能力,那就會深刻地影響川普及其繼任者在該地區維護美國盟友方面的每個決定。
多年來,朝鮮的導彈可以輕鬆打到韓國和日本,美國的情報官員認為這些中程導彈擁有攜帶核彈頭的能力。
但這次最新的測試表明,美國也可能已經在他們的打擊範圍之內了,正如一位前美國情報官員最近所說,這會影響到美國的每個軍事決定,並給美國的導彈防禦系統帶來巨大的壓力,很少有人相信該系統會起作用。
川普還有一些時間來做出反應。朝鮮人在美國人專心慶祝獨立日的時候取得的這項成就具有突破性,但並不是對其核能力的生動展現。
朝鮮的這枚導彈只射到了大約580英里(約合933公里)之外,這本身並不是什麼巨大成就。但是它飛行了1700英里(約合2736公里)進入太空,然後重新進入大氣層,根據美國太平洋司令部的測算,這段行程耗時37分鐘(朝鮮人的說法還比那長几分鐘)。
把軌跡拉平,導彈就可以打到阿拉斯加了,但到不了洛杉磯。這印證了五角大廈導彈防禦局(Missile Defense Agency)局長、海軍中將詹姆士·D·敘林( James D. Syring)的估計,上個月他在國會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必須假定朝鮮的彈道導彈可以打到我們」。
也許這就是川普沒有宣布朝鮮人不能踩過的「紅線」的原因。
他甚至沒有重申喬治·W·布希(George W. Bush)200610月在朝鮮第一次核試驗之後提出的政策:如果它與任何國家或恐怖組織分享核技術,他將讓朝鮮負「全部責任」。川普的顧問說,劃出一條限制自己選擇能力的紅線沒有什麼好處,他們寧願讓朝鮮繼續猜測他們的應對方式。
那麼川普面前有哪些選擇呢?它們各有怎樣的缺點呢?
一個老辦法是遏制:限制對手擴大影響的能力,就像美國對抗更強大的敵人蘇聯那樣。但這個做法並不能解決問題;它只是一種忍耐方式。
他可以加強制裁,加強美國在朝鮮半島周圍海軍力量的部署——他曾在4月的時候誇口說,「我們會派出一支艦隊」——並且增強美國破壞導彈發射的祕密網路項目。但如果這些威脅和技術魔法取得了成功,金正恩就不會在週二進行這次試驗了,因為他明知這會引發更多制裁、更大的軍事壓力和更多的祕密行動——或許還可以說服中國它別無選擇,只能更堅決地進行干預。
截至目前,川普最初勸誘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朝鮮進行制裁的熱情不出所料地帶來了令人失望的結果。最近,他告訴習近平美國準備獨自應對朝鮮,但中國或許會認為這不過是虛張聲勢。
他也可以採取另一種措施,威脅如果美國一探測到朝鮮要發射洲際彈道導彈,便會發起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朝鮮可能會發射一枚,以證明自己有將導彈發射到美國西海岸的潛在能力。佩里與後來擔任國防部長的阿什頓·B·卡特(Ashton B. Carter)2006年一起為《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撰寫的一篇專欄文章中,他曾主張採取這種措施。「如果朝鮮繼續做發射導彈的準備,美國應該立即表明」它會把導彈「打擊和破壞」在發射台上,兩人寫道。
但佩里最近指出,「就算當時覺得那是個好主意」,現在似乎也有點懷疑「它在今天不是個好主意了」。
原因很簡單:在這11年時間裡,朝鮮製造出種類繁多、數量很大的導彈,使得進行那樣一場打擊變得風險太大而不值得一試。朝鮮已經試射了新一代的固體燃料導彈,它們可以很容易地隱藏在山洞裡,又能很快進行發射。而且朝鮮依然掌握著終極報復武器:部署在非軍事區北側的炮火足以毀掉韓國的首都首爾,那是一個人口約1000萬的城市,也是亞洲最活躍的經濟中心之一。
簡而言之就是存在這樣一種風險,即朝鮮在押注川普儘管做出各種威脅,但並不會採取行動。「朝鮮半島衝突,」國防部長吉姆·馬蒂斯(Jim Mattis)今年5月曾在CBS電視台《面對國民》(Face the Nation)節目中說,「可能會是大多數人一生中面臨的最嚴重的鬥爭。」
這就說到了美國的下一個選項,也就是韓國新任總統文在寅(Moon Jae-in)週五在華盛頓與川普會面時談論過的:談判。首先是爭取朝鮮暫停核項目與導彈試驗,以換取美國同意限制或暫停與韓國的軍事演習。習近平一直竭力主張採取這種辦法,週二這一策略又贏得了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V·普丁(Vladimir V. Putin)的支持,後者剛剛與習近平進行了會面。 這種選擇也有風險。它本質上實現了朝鮮和中國的目標,即限制美國在亞太地區的軍事行動自由,漸漸削弱美韓軍事威懾的質量。
與朝鮮進行談判談不上是什麼新點子:比爾·柯林頓(Bill Clinton)1994年嘗試過,布希總統在自己任期的最後兩年也嘗試過。但他們後來都發現,一旦朝鮮覺得自己獲得的經濟好處有限,交易就會告吹。
此外,據估計,朝鮮已經擁有1020枚核武器,到這個時候再暫停核項目,基本上是認可朝鮮規模不算太大的核武庫將在朝鮮半島保留下來。
美國國務卿雷克斯·W·蒂勒森(Rex W. Tillerson)3月中訪問首爾時也表達過這樣的觀點,他告訴記者自己很可能會反對任何將「一整套能力」珍藏供奉在朝鮮的決策。在那之後,他的公開言論有所軟化。政府官員現在表示,暫停核項目不是一種解決辦法,而是通向朝鮮半島無核化的一個站點——換句話說,那意味著一項令金正恩放棄所有核武器和導彈的協議。
但目前金正恩顯然對放棄這種權力沒有興趣。環視全世界,他看到的是利比亞的穆阿邁爾·卡扎菲上校(Col. Muammar el-Qaddafi)的例子——這位放棄了自己剛剛發展起來的核項目的獨裁者,一遭到民眾的反對,便在美國的協助下被推翻了。這正是金正恩認為自己的核武器項目可以防止的事情——美國推翻他的努力。
他的想法有可能是對的。
翻譯:紐約時報中文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