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8日 星期四

21世紀的中印競爭



21世紀的中印競爭
更新於201767 06:12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過去十年,中國一直在收集各種第一”——全球最大製造業國家、全球最大出口國、全球最大外匯儲備、全球最大汽車市場。201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甚至曾報告稱,以購買力計算,中國是全球最大經濟體。
不過,中國也許已經喪失了一個全球最大頭銜。新的人口研究顯示,全球人口最多國家可能是印度而非中國——中國人口的非官方估計向下修正至略低於13億,而印度人口為13.3億。這一新聞可能會助長印度一種日益攀升的感受,即儘管過去30年中國的崛起一直是個全球話題,下一個30年將成為印度閃耀之時。
與中國相比,印度的人口趨勢看起來對長期經濟增長當然更有利一些。這並不僅僅因為印度人口或已超過中國,並將在未來以更快速度增長。更重要的是,印度人口比中國顯著年輕,這意味着印度將擁有比中國更龐大的勞動年齡人口,需要供養的退休人口更少。日本近期的歷史證明,老齡化並處於收縮中的人口,對經濟增長會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這種人口因素也許已經在向經濟增長速度反饋了。在不得不忍受了數十年印度增速的嘲笑之後,印度的增長速度正在超過中國,預計今年的增速會超過7%,相比之下中國官方增長數據為6.5%
不過,對於印度就要趕上和超過中國的觀點,存在一些強有力的限定條件。首先,中國實際經濟規模已經是印度的5倍。這意味着即便印度目前的增速百分比比中國略高一些,中印兩個經濟體規模上的差距仍在增大,而不是在縮小。
其次,儘管人口因素有利於印度,在其他重要方面,中國則更有利一些。印度30%的人口是文盲,而中國文盲比例則低於5%。中國的基礎設施也遠遠優於印度,這表現在公路、鐵路和基本衛生系統上。半數印度人仍然缺乏基本的廁所設施。
這種比較不僅僅是文字遊戲。它們的重要性在於,中國和印度是21世紀兩個新興超級大國。兩個國家已捲入了一輪低調的地緣政治和意識形態鬥爭。
對於中國建立橫跨亞洲的基礎設施網絡的大膽計劃,印度的反應十分警覺,它擔心這些計劃將打造包圍印度的中國勢力範圍。上個月,中國在北京召開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推廣其斥巨資建設連接歐亞的基礎設施的計劃。當時,逾100個國家派出了官方代表——印度卻置身事外。印度人擔心,中國正在重新建立一種朝貢體系。在這個體系中,亞洲各經濟體被捆綁到一個條條大路通北京的經濟系統中。
這些基礎設施開發的影響既有戰略上的,也有經濟上的。在這個中國海軍正在迅速擴大的時期,新德里方面正以尤為懷疑的眼光看待中國出資在斯里蘭卡和巴基斯坦建設的港口。中國和巴基斯坦之間日益增長的往來,在與巴基斯坦有過四場戰爭的印度產生了焦慮。北京和新德里之間自身還存在沒有解決的領土爭端,這些領土爭端要回溯至1962年它們之間爆發的戰爭。印度人還擔心,中國正在加大其對印度阿魯納恰爾邦(Arunachal Pradesh)聲索主權的力度。
中印兩國軍事預算一直在急劇增長。中國第二艘航母已經下水,並已開工建造第三艘航母。印度則已成為僅次於沙特阿拉伯的全球第二大武器進口國。此外,印度人還加大了與美國和日本的軍演力度——美日被中國視為戰略對手。倫敦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院(Royal United Services Institute)的沙善喬希(Shashank Joshi)認為,由於戰略緊張升級,印中關係正處於十多年來的最差狀態
中國人尤其感到不滿的,是北京方面憎惡的西藏精神領袖達賴喇嘛(Dalai Lama)一直居住在印度的事實。達賴喇嘛的存在,顯示了印中對抗的意識形態元素。中國分析人士時常將中國發展模式的成功與印度混亂民主制度產生的較慢增長速度作對比。印度人則喜歡回應稱,他們的民主體制最終會被證明比中國的一黨制政府更穩定。這一辯論還涉及道德方面。印度人對他們的言論自由和獨立法庭誇耀不已。中國人則回應稱,比起印度的普通人,中國普通公民過得更舒適、更有尊嚴。
這些辯論反映出這樣一個事實:中國和印度不僅僅代表兩個相互競爭的國家,還代表兩個相互競爭的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甚至文明。西方政治分析人士頭腦里想的都是美中之間的新興強國鬥爭。然而,隨着經濟和政治影響力向亞洲轉移,最終決定21世紀格局的,也許會是中印之間的競爭。
譯者/何黎



3 則留言:

  1. The author ignored India's decades of experience in operating aircraft carrier and its second one is launched already, despite expectable delay in the near future.

    回覆刪除
  2. 如果川普讓美國變成一個沒有理想及責任的國家,那麼區域同盟將會是自然會產生的,不管是以德法領導的北約,或者是日本、澳洲、印度、印尼、新加坡等強化軍事合作的亞洲國家同盟。美國抽身,中俄就會抓緊時機擴張,也會刺激區域國家的軍事合作來防止這些大又惡的鄰居的擴張。有一個作用力,就會有一個反作用力。

    我很有興趣看印度如何反應中國若在巴基斯坦建立軍事基地。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2017/06/07/china-likely-set-military-base-pakistan-pentagon/

    回覆刪除
  3. 印度先前向法國購買疾風式戰機,有一說就是要為以後新造的CVN預先籌備新一代的艦載機聯隊.(對,印度的打算造核動力航母) SSBN也已經列入印度海軍的採購清單裡面了,過去30年間印度在菁英人才上的培養將有可能反應在下一代的軍備成果上.

    美國,法國和俄國對印度的軍事強化都有相當正面的反應,在軍事發展上來說印度會花上很多很多錢來軍購,但美法俄並不吝嗇於賣給印度相當水準的軍備來提高印度的作戰能力,只是印度的後勤軍官會一個頭三個大而已.

    但真正支撐軍事和科技基礎的內政,教育,科研能力,精密工業,還要花很多心思追上中國才行,有核武是一回事,但打傳統戰爭需要的軍備和操作的軍人還是需要內政的底子來支持其戰爭潛力.

    巴基斯坦長期以來就是中國用來綁住印度的鐵鍊,也因為這條鐵鍊才讓印度反過來跟日本越南走的更近,也就是說,印度乾脆也學中巴那套,用日本和越南來圍住中國; 如果巴基斯坦上建立了PLA駐地,那就不用奇怪那天金蘭灣出現印度海軍單位的駐守,加上更高頻率的派遣多艘海軍船艦訪問橫須賀(或釜山?).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