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毛澤東復活 習核心的形成



國際社會為何對習核心如此反感?
2016.10.29 08:47            何清漣
中共十八屆六中全會曲終人散,人們期盼的人事調整消息杳然未見,倒是看到了會議公報宣告:“全黨同志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 堅定不移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海外輿論嘩然,普遍看法是:這意味著政治和機構改革的大後退,習近平將建立毛鄧式的強人政治。
在習之前,江澤民早就是“核心”了,但無人據此將江澤民稱之為政治強人,原因何在?
“江核心”與“習核心”,形成條件不一樣
稱習近平為核心其實並不突兀,相關的輿論工作一直在做,比如今年年初,一些中共地方大員關於“習核心”的議論出現在中國媒體,後來一度沉寂,但大概在六中全會召開之前1個月左右前又再次出現,六中全會終於確立了習的核心地位。一般認為,習近平將在幹滿兩屆之後,謀求連任三屆。
對習近平將來的政治動向,其實無需猜疑,今年612日,《人民日報》發表署名文章,作者提出了三個“只要不出現”:“只要政治上不出現顛覆性錯誤,經濟上不出現毀滅性打擊,制度上不出現斷層式波動,再過六七年,我國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將無懸念。屆時,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已經實現,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我當時寫了一篇文章“《人民日報》提“三個不出現”,實現難度有多大 ”,指出“制度斷層式波動”,意指習重新釐定的政治規矩不再改變,不再像十八大權力交接之後因“制度”斷層而引起軍界、政界人事大變動,恐慌情緒蔓延,人心不穩。要想不出現制度斷層,只能有一個選擇,就是No.1不換人。
目前離習近平做滿兩屆還有整五年,如果他想改變自江以來定下的總書記只做兩屆十年的規矩,時間上很從容。只是如何改,比如是延長任期,還是變總書記為總統制,這些都是枝節問題,遇到的黨內抵抗絕對沒有外界估計的那麼強。事實上,中共利益集團不希望共產黨倒台的願望可能遠遠強於要民主化的願望,他們甚至可能覺得有他撐著,黨一時半會兒垮不了。
但習近平與毛鄧不同,毛挾中共建政之功,鄧有改革開放之績,黨內對毛澤東是崇拜,對鄧小平是服氣​​。習近平這核心地位的形成也與江不同,如果要將兩位核心與中共利益集團成員的關係做一個精要的概括,那就是:江澤民是利益籠絡的共同分贓制,放縱家庭成員與所有官員貪腐,以“悶聲發大財”而得到擁護,成為核心;習近平則是將反腐利劍架在官員脖子上,用威懾樹立了核心地位。如果對此有懷疑,請看中紀委幾天前公佈的數據:2013年以來,已經有一百萬黨員因貪腐問題受到處分。
國際社會為何接受“江核心”而拒斥“習核心”?
在國際社會中,江澤民與習近平這兩位中國最高領導人的形象完全不同,如果說江澤民的形像是“開放”,習近平則是“封閉”。之所以如此,一半是外部環境的變化,另一半原因則是兩人的政治禀賦不同。
江澤民19896月接任中共總書記之後兩年多,柏林牆倒塌,世界從此進入全球化時代。1993120日,比爾·克林頓入主白宮,他與英國首相託尼·布萊爾、法國總統密特朗、德國總理科爾、施羅德等人一道成為全球化的重要推手。也就在這段時期,中美關係進入1972年以來的全盛時期。
克林頓的8年任期(1993-2001)正好與江澤民的13年(1989-2002)重合。儘管他競選時曾宣稱“從巴格達到北京的獨裁者將一個也不放過”,但成為總統後立刻走上務實路線。199311月,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出席在西雅圖召開的亞太經合會議,與克林頓會晤。這是1989年後兩國最高領導人第一次面對面。這次峰會的直接效果是,第二年美方決定將人權問題與最惠國待遇脫鉤。19971026日,江澤民對美國展開為期8天的國事訪問,在訪美前一天,江宣布中國同意簽署《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讓美國感受到他的“開放誠意” 。與其他中共領導人的嚴肅刻板不同,江澤民在各種外交場合表現得活潑率性,尤其是他用英語大聲朗誦葛底斯堡宣言,取得了美國好感。據《紐約時報》報導,一位美國官員說,江對這一珍貴文件的熱情,使兩國領導人找到了在過去冷冰冰的4次會面中所沒有的共鳴”,並促成了他與克林頓之間最深入坦誠的一次討論,也給美國朝野留下比較人性化的開放形象。其他的中國領導人喜歡談“獨立自主”,而江澤民則強調“與國際接軌”,表達了讓中國慢慢進入國際體系的願望。高盛公司的顧問庫恩撰寫的《他改變了中國——江澤民傳》,為江澤民在美國人心目中留下的良好印象,遠勝於當時的中國人對江澤民的觀感。
更重要的是,克林頓時代定下的美國對華外交國策“接觸、說服、影響”——即通過經濟合作,促使中國市場開放;啟動中美法律合作援助項目,讓外國NGO組織大量進入中國,促使中國政治慢慢改變——得到了江澤民的響應並配合。從那時開始,隨著外資大量進入中國,美歐政府及基金會資助的NGO大量進入中國,到胡錦濤接班時,已達數千家之多。
習近平接任中共總書記一職以來,內政外交都展現了一種強硬姿態。對內打壓異議人士與維權人士,嚴格管制輿論,加強對外國在華NGO的管制,強烈排斥西方的普世價值與民主制,政治上有向毛時代的強專制回歸的傾向。對外則將原來奉行的與國際接軌變成了要主導國際規則的製訂,希望與美國平起平坐,共同領導世界,在南海海域的強硬姿態更是讓鄰國深感不安。凡此種種“崛起”的強硬姿態,讓世界極不舒服,因此,所有評論都忘記了江澤民曾有過“核心”稱號,批評習成為核心是讓中國回歸強人政治。
世界格局的改變於中共有利
但不滿歸不滿,國際社會必鬚麵對國際格局正在改變這一現實。目前,全球化形勢逆轉,美國與歐盟國內的民眾正通過陸續到來的大選,表達自己對執政精英的不滿。歐美國家今後必須優先解決國內的種種問題,很難再像80-90年代那樣全力推動專制獨裁國家的民主化。就算是理想主義的奧巴馬總統,其外交政策也有現實的一面。今年4月,奧巴馬接受《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4月號)雜誌記者杰弗裡·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的採訪,指出“衰落的中國比崛起的中國更可怕”,理由是“如果中國失敗,如果未來中國的發展無法滿足其人口需求進而滋生民族主義,……我們自身也將面臨更多的困難與挑戰。”中東四強人相繼垮台之後,該地區陷入亂局,美國歐洲的知識精英開始思考:在一些條件不具備的國家強行推動民主化,結果往往與願望背離。
但是,真正的麻煩在於:希望中國崛起(至少能夠控制住內亂),與希望中國領導人不是政治強人有點南轅北轍。胡錦濤是弱主政治、九龍治水,局面失控,下有每年10多萬起社會反抗,統治集團有難以扼制的腐敗,權力交接刀光劍影,如果局面不清理,還真是要衰落下去。胡錦濤從2005年開始,就不斷採取措施防範顏色革命、清理外國NGO,其時處於強勢的西方對此亦無奈其何。如今歐洲自顧不暇,美國也有自身的麻煩,習近平只要能夠將中共黨政軍大權名至實歸地掌握在手,國際社會對他的“強人政治”也只能隔岸遙觀了。
中國民主化的進程,當然也會因為習近平的強人政治而延後。不管別人如何預測,從習近平的政治施為來看,他從未表露過對西方民主的半點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