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31日 星期一

華人,失控的移民潮 消失的國界


感謝Iseilio的報碼底下這片特別報導。

一個問題揮之不去:  為何華人需要遷移他地?遷移後為何繼續維持舊傳承?

看完之後:
          更安心當華人嗎?或更恐慌認同華人?
          世界被華人消失?或華人被融入世界?
          得到更多解答呢?或引起更多疑問呢?

到底啥是華人?根據啥來認同華人?吃食佳餚和語言是最大的兩個因素吧!




華人,失控的移民潮 20161022 消失的國 (片段:前面30)



2 則留言:

  1. 在盛讚多元的河海交會呼聲中,一切都是轉變的。進來的新事務很多,失去的自然也不少。然而在蛋頭們的論述之下,人們可能有所覺,也可能毫無所覺。可以肯定的是,由於經濟的長期舒緩,隨著-尤其是大量金錢的湧入,發了財的“原住民”們,日漸搬離蛋黃區邊陲化,於是由量變而質變了。

    世界料理、道地的,要吃什麼都有。人們為了美麗的風景與住家、或者說由好萊塢電影帶來的“美國夢”,由於房地產的比較利益,“移民”的確是一個人生難得的生命轉換。一念之間,人們就進入了良好的 教育體制,呼吸更活潑的生活自由感;住家有了院子,冬天有雪景、春暖花開、舒爽的夏日,楓紅葉黃,微涼的秋日氣溫,更有著十足乾淨的衛生感。

    只是這一切都在短短二十多年間日漸改變。可以肯定的是,應該是來自教育養成的文化的關係,加拿大人有錢的固然很快樂,沒錢的也沒甚麼不快樂。只是,當主流涵化的 power 比例趨小,影片中所敘述的區塊狀態就產生了。
    要真正“洋化”,可能需要自小來此,或者第二代吧。認不認同華人,其實不是問題,因為基本上還是各過各的;族群疏離!?物以類聚,甚至族群歧視,這是上古已有之的人性。

    還是縮小範圍來談大陸移民。

    早個幾年,大款湧入,只要是巨金購宅,揮金如土的,來路的確不明。這兩三年,遠在郊區如住家附近,左鄰右舍差不多都是大陸人。由於比較房價較低,應該較多的是一般發了財的百姓。沒去特別注意,只是一種感覺;他們彼此鄰居之間-不相往來。朋友當然有,可能是在中國的舊識,或者在友人家的新交。來到新天地,不喜歡的恐怕絕無僅有,因為生活情境實在相差太多,任何族群都一樣。日前聽到一個比較鮮的是,與早期不甘寂寞的台灣人一樣,不少男人覺得不快樂;厚,因為在這裡沒人鳥。不似在中國,不說 前呼後擁,起碼有個 小弟 在旁奔前跑後,聽候使喚。可見即便是在偏遠的郊區,能來的還是一些 大官人。

    “量體大”,世界就變得小了。應該是文化不同,社會氣息自然也不一樣。印度區、台灣村、這樣那樣的住宅區,花園整理就是不一樣。華人市場、商場,廁所所佔面積較小,餐廳後場走道,碗盤收拾殘羹剩飯,往往狼狽不堪。
    除非祖國民主化,有了 選舉,“國家大事”云云,大家五湖四海,保持點距離。如何安排經濟生活,或者金融調配,才是第一要務吧。是否再多個幾年,“侵略性”開始集結、展現?這個說不準,因為早期就有老廣,“祖國無事”,竟日價告洋狀,拿冤仇日本說嘴。

    在國外,社會越進步,人權越發達,不恨國,就已經是匪夷所思了,去愛不愛“國”,就一小撮熱心人士奔走呼號而已吧。

    iseilio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