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會吃光海洋嗎?
(Ajin開口)
這篇是由端傳媒非常深入報導的一篇專業分析文章,涵蓋範圍包括整個地球海洋生物如何被兩岸在和平解決的掩護下端上餐桌當做珍貴海味佳餚。
這場由兩岸構成的海洋浩劫,市場佔有率,台灣只是邊際而已,但台灣給的是漁業產銷技術和通道,中國給的才是廣大市場。其實這完全不稀奇。早在1970年代,羅馬俱樂部就宣稱,若要中國呈現美國的生活水準,中國需要18個地球的資源。目前看來,海洋生物的瀕臨被中華人吃光,不過是一個開始罷了。
兩岸一旦毫無阻擋地大肆搜刮地球上的海洋生物,兩岸鐵吃光海洋的!那時,唯有繼續互吃中華人才能滋牙裂嘴。嗚呼哀哉,無藥可救!
這篇篇幅很長,請網友逕自進去該網站閱讀原文。
(前言摘要)
端傳媒2016-08-25
2015年10月,全球最大水產市場歐盟向台灣發出一張「黃牌」警告,言明若不限期改善各種「非法」、「未報告」或者「不規範」
(Illegal, unreported and unregulated fishing , IUU) 的漁業行為,將改發「紅牌」,把台灣水產品「判決出場」,禁止銷入歐盟。
這張「黃牌」狠狠給出了提醒:在二戰後藉美國經援「自由中國」而復興、崛起,甚而被形容為「日不落國」的台灣遠洋漁業,已經走到了非得轉型升級的十字路口。
在此同時,從上世紀80年代中期起,中國在雄厚的資本、強大的內需和國家政策支持這三駕馬車的拉動下,以「大躍進」態勢加入漁業爭霸的戰局。從國企到民企;從南極到印度洋……不只在捕獲總量上居冠,需要高技術處理的高價水產品產值排名也直追先進大國。
但相對於遠洋漁業的高歌猛進,「近海無魚」的窘況困擾著中國。炸魚、電魚、下毒或者使用流刺網,種種不規範的行徑剝奪了漁業「永續發展」的可能性。而中國對近海漁業資源「海盜式捕撈」的行徑,近年移植到了西非沿海。引發了非洲諸國及區域漁業組織的高度關注。
兩岸發展遠洋漁業的模式類似,因此不管是國際捕撈配額削減、撈捕規範趨於嚴格,乃至於消費者保育意識抬頭等,這些搶先30年發展的台灣如今被迫面對的難題,中國在不久的將來恐怕同樣繞不開。
古人說「靠山吃山,靠海吃海」,但時至今日,當「靠海」愈來愈「吃不了海」的時候,我們還能期待年年有「魚」嗎?這是端傳媒推出這個系列專題時,最深沉的一句提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