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5月16日 星期一

為什麼我們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



為什麼我們說國民黨是外來政權?
最近國民黨為了捍衛自己的正當性,開始試圖去反駁「台灣地位未定論」。但這些人搞不清楚狀況的地方,就在於台灣人不是因為國民黨的統治在法理上站不住腳,才攻擊他是外來政權。而是因為國民黨以「外來政權的方式」來統治台灣,台灣人才會找法理上的依據來攻擊國民黨。
所以重點在於什麼是「外來政權的統治方式」?
是屠殺鎮壓?還是威權獨裁?
雖然上述兩者也都是糟糕透頂的惡政,但西班牙的佛朗哥、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蘇聯的史達林也都這樣玩,但這些國家的人民並沒有把他們視作外來政權。所以外來政權的統治方式到底是什麼?
說到外來政權罪惡的極致,許多人可能會聯想到歐洲人在美洲建立的奴隸制殖民地。
1493 物種大交換丈量的世界史》這本書在討論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時候,也順帶討論起一個問題。按照亞當斯密在《國富論》中的論證,奴隸制度並不是一 種具有經濟效益的制度。因為奴隸會怠工,更會對產業懷抱恨意而試圖破壞整個生產鏈。為了管理這些奴隸所耗費的管理成本跟奴隸能提供產值的性價比,反而比按照市場機制聘僱勞工要低得多。
但為什麼在當時會發展出這種奴隸制,還在歷史上持續了這麼長的時間?
近代殖民主義的奴隸制,來自於「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的「熱帶栽培業」。作者便探討了歐洲建立熱帶栽培業的源頭,也就是大西洋各群島上的製糖業。然而同樣是以製糖文明的群島,「馬德拉群島」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群島」(這個群島還剛好是我們少得可憐的友邦之一),展現出兩種全然不同的模式。
在製糖業的高峰時期,兩座群島都從非洲進口了大量奴隸,但兩個島的奴隸在往後的命運截然不同。
在馬德拉群島,由於氣候宜人,因此無論有沒有經營製糖業,大量的歐洲富人都移民來馬德拉群島養老。因此就算在製糖業的高峰期,為了支援這些富人的生活體系,馬德拉群島的產業「仍然是相當多元」。而由於這些富人注重身活品質,他們也花費了相當多的資源投注在基礎設施的建設,以及改善島上的生活品質。而在製糖風潮過後,大量的奴隸得到解放,並發展出了更高附加價值的「馬德拉酒」產業。到了19世紀末更成為了歐洲知名的度假天堂。而馬德拉島的奴隸制最高峰,奴隸也只佔總人口的10分之3,最後更完全消失。
然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就不同。在聖多美普林西比,奴隸跟自由人的比值高達2001。最誇張的時候是1785年,島上有數千名奴隸,歐洲人只有4個。而聖多美普林西比在種植製糖業後,始終停留在這個低階產業無法翻身。甚至等到製糖業已經過時,整個群島改種可可跟咖啡,但仍然是以奴隸種植園的模式來生產。
而大規模的奴隸逃亡後形成武裝游擊隊,跟歐洲人進行互有勝敗的混戰,造成雙方大量的人命和經濟損失。這場混戰持續了200年,等該國在1975年擺脫葡萄牙殖民獨立後,聖多美普林西比幾乎是全世界最窮的國家。而且當地人建立的政府,仍然只能經營剝削當地血汗勞工的熱帶種植產業。
作者稱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模式為「搾取式國家」。
為什麼經歷同樣的產業跟歷史,馬德拉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結局會差那麼多?
作者描述了聖多美普林西比這種模式的特色:
「聖多美島的經濟也在巴西糖的衝擊下崩潰,但該島並未像馬德拉島一樣找到調適與恢復之道,他只是繼續經營,結果就是日漸衰頹。沒有需要保護的社區鄰里,島上許多在國外的地主只是束手旁觀,看著他們的非歐混血管理者住在破敗的大莊園,繼續意興闌珊地種植作物以供應歐洲奴隸船糧食。其他種植者則是將興趣轉移到巴西,完全不管他們在聖多美島上的地產。・・・(中間主要是描述混血族群取代歐洲人成為新管理者)・・・但新的管理並未繼續改變種植園的形式。即使當地已經沒有東西可以販賣,也沒有任何買主上門,這些形同殭屍的企業依然努力維持,奴隸仍在鞭子的驅策下種地,但森林已經掩蓋原先的甘蔗園,而殖民者的屋子也已經傾頹倒塌。」
這是一幅多慘的地獄圖卷。
而我們如果好好分析,就可以知道讓聖多美普林西比變成地獄的關鍵,就是殖民當地的歐洲人始終沒有「本土化」的打算。那些歐洲人不過將這裡當成他們殖民南美,或是撈錢回國的跳板。而在馬德拉,那些歐洲人打算落地生根,所以很細心地維持當地環境,並且願意營造相對平等的關係,讓階級有流通機會來化解族群對立。
對於歐洲人為何不肯在聖多美普林西比本土化的原因,作者認為是因為這個群島是瘧疾與黃熱病流行的疫區。然而,台灣並非這些流行病的疫區,更是宜居的美麗之島。為何國民黨始終不願意本土化?
其實我們對本土政權的認定,就來自於他能不能愛台灣。而愛台灣的標準,並沒有高到需要無私而不求回饋的付出。
我們要的,就只是希望執政者「願意在台灣爽」而已。
就像馬德拉群島上的歐洲人,為了要在島上爽,就會努力去營造更宜居的環境。如果你打算享受杉原灣的美景,你自然會反對建造破壞整體景觀的飯店建築。如果你打算享受戶外運動的樂趣,你當然會注意石化產業對空氣造成的危害。
當你真的想在台灣的都市或鄉村享受生活時,你就會希望各行各業都能提供最專業的服務。你自然會反對產業單一化,也不會吝於多付出一點錢來留住最專業的人材在台灣為你服務。
其實愛台灣與不愛台灣的關鍵區別,就在於台灣在你心目中:
是拿來爽的地方。
還是拿來賺錢的地方。
愛台灣的人,台灣就是他拿來爽,安身立命的地方。所以他願意多花錢跟資源來愛護他。而不愛台灣的人,台灣就是拿來賺錢的地方。他想的只是好好掠奪台灣的天然資源或是同胞的財富,再拿到外國去爽。
過去日本人殖民台灣時,最大的惡政就是「米糖相剋」。因為台灣並不是日本人留下來爽的地方,而只是南進的跳板。所以日本人不讓台灣人種植日常飲食會食用的稻米,逼農民轉作為高經濟價值的熱帶糖業(就是當初馬德拉跟聖多美普林西比的產業)。所以我們認定日本是外來政權。
然而國民黨呢?同樣是以「外銷至上」的發展觀,全力開採台灣的森林、開山挖水泥,發展高污染、高耗能的產業。而賺取的財產有打算投資在提升台灣的生活環境嗎?反而為了增加競爭力賺更多錢,更進一步的打壓台灣的薪資,再拿這些錢去外國轉投資。或是成為換取「移民歐美」、「回歸中國」的資本。這種幹法跟日本人究竟有什麼不同?
這就是聖多美普林西比的幹法,這就叫「榨取式國家」。這就是經營殖民地的方式,這當然就是:
外來政權
所以當張善政講出:「轉型正義能換多少GDP?」時,他就全然是一個令人作嘔的殖民奴隸主嘴臉。
因為他根本沒想過留在台灣爽。他只想在台灣賺大錢後前進中國或是移民歐美。他才說的出動輒就要出國的鬼話。如果他真的愛台灣,他關心的就是台灣的生活水準跟社會資本而不是只在乎GDP表現跟競爭力。
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悲劇,就在於當地人趕走殖民者後,仍是用經營殖民地的思維經營自己的國家。
今天我們已經讓國民黨下台。但如果我們不重視台灣的內需市場跟產業多元,去提升台灣社會的外部效益跟生活水準。仍然延續國民黨那套追求GDP至上的發展價值,聖多美普林西比的歷史就是我們的榜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