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9日 星期六

巴拿馬文件地動山搖中南海




巴拿馬文件牆外吵翻天,人民日報發文批美國之音
於盟童             最後更新2016.04.08 00:02
華盛頓—
曝光多國政要或家族離岸資產的“巴拿馬文件”發布後,中國媒體在嚴厲的信息控制下集體噤聲。不僅社交媒體上的相關討論被封鎖,官媒《人民日報》更是用整個版面一連刊發了五篇文章,談把握社會輿情、加強新聞管控。其中一篇新聞教授的文章,更是點名批評了美國之音。
47日出版的《人民日報》用一整版談加強輿論引導工作,文章題目分別是“做好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遵循”、“強化網絡輿論治理打造清朗網絡空間”、“新聞輿論工作者的時代定位”、“認清西方'媒體獨立'的實質”、“加強輿論引導要準確把握社會輿情”。其中談到西方媒體雖然表面上是自由的,但從歷史上來還是對政府和政黨有“很強的依附性”;強調媒體要對黨絕對忠誠,“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
美國之音VS 政府
其中,一篇人民大學新聞教授鄭保衛的文章標題是:西方國家媒體無法擺脫政黨和資本的控制,副標題是:認清西方“媒體獨立”的實質。
文章說:“西方國家一直標榜它們的新聞媒體報導客觀、言論中立,是媒體獨立的典範。那麼,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完全獨立的新聞媒體?這是個老問題,又是個依然存在疑惑的問題,需要認真思考回答。這裡不妨以西方國家媒體為例來說明這個問題。  
文章說:“通常,西方國家的政府不會直接控制媒體,但它依然有辦法通過各種公開或隱蔽的手段對媒體進行控制、施加影響。例如,它可以通過制定各種管理條例和行政法規、控制新聞發布權和新聞信息源以及籠絡新聞界頭面人物等手段,對新聞傳播活動進行管控和約束。有些國家的政府還會直接出面主辦新聞機構,實行對新聞傳播的直接控制。“
該文還說:“如美國之音就是由美國政府主辦的,它始終以闡明美國政府立場、為美國政府的內外政策服務作為自己的工作目標及準則。對它來說,享有新聞自由的程度要由美國政府來決定。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後,該台因為違規播放了塔利班組織和本·拉登的錄像,受到了台長被撤職、經費被削減的懲處。“
不過,鄭保衛的說法,同事實不相符。2001年“9·11”恐怖襲擊事件後,美國之音記者採訪了阿富汗塔利班領袖奧馬爾(不是本拉登),在政府方面不同意情況下,播放了這次採訪節目。幾個月後,當時代理台長莫納(Myrna Whitworth)正常退休。美國之音的經費,並沒有因此而遭到削減,而是大大增加了。另外一個例子是:中國知名異議人士魏京生1997年獲釋直接被送到美國,接受了美國之音的專訪。美國國務院也不同意這次採訪,但美國之音還是在總部做了專訪和直播。
另外,早有美國新聞教課書和教授指出,美國媒體雖然有資本或黨派背景,但是,由於新聞規律和讀者就是上帝這一明規則或潛規則,所有的媒體都必須按照新聞規律來辦事,媒體想要存活,必須實行編輯和新聞獨立的方針和原則。
建築信息壁壘,無視“ 巴拿馬文件”
“巴拿馬文件”曝光以來,中國媒體只有《環球時報》發表了相關社評,將事件歸結為西方情報機構的陰謀,並隻字未提有中國領導人牽涉其中。其他媒體則全部噤聲,微博將“巴拿馬文件”等關鍵詞全面屏蔽,新浪、網易等主流媒體最開始發布的相關文章也全部被撤下。外交部新聞發言人洪磊在例行記者會上被問及“巴拿馬文件”,指相關消息是“捕風捉影”,並拒絕評論。之後,發佈在外交部官網上的文字記錄中則乾脆刪去了這段問答。
46日,冰島議會決定對被文件點名的總理貢勞格松進行“不信任投票”,後者也暫時交出了總理的職責。而中國媒體的報導仍然不提“巴拿馬文件”,如新華網等媒體的報導中,只泛泛提到冰島總理“未申報與妻子共同擁有的一家公司的情況”;新浪網則把法新社的英文原文直接貼出,沒有中文翻譯;而搜狐網只寫了一句話:“據報導,冰島總理貢勞格松剛剛宣布辭職”。“巴拿馬文件”幾個字在報導中完全沒有出現。
對於中國政府建築信息壁壘,無視“巴拿馬文件”如此重大的新聞事件,推特網友@redfireage評論說:“重要文件一公佈,冰島人民呢心胸看起來就比較狹窄了,一共就31萬人,就有2萬人去堵總理門兒。你看他們隔壁的俄羅斯,就當啥事兒沒有,你再看俄羅斯的隔壁,就當沒有啥事兒。”
 輿論控制就像陰雨季,是一貫的”
習近平年初視察三大官媒、提出“媒體姓黨”後,不少評論人認為這標誌著新一輪、更嚴格的媒體管控。然而也有中國的媒體工作者提出了不同看法,一位供職於北京一家網絡媒體的編輯向美國之音表示,中國政府對輿論的控制根本就不存在“新一輪”、“又一輪”這種說法,而是一貫的嚴絲合縫。這位媒體人說:“至少從習(近平)上台開始,尺度就一直是這樣,像陰雨季一樣,是一貫的,根本不存在什麼'新一輪'降雨。如果說有變化,最多也就是網絡審查更系統了,更難有漏網之魚了,但是尺度一直都是那樣的,紙媒、電視之類的更不用說。”
這位編輯同時表示,有一些網絡審查是微博、微信等​​運營商自己完成的,有些是網信辦督辦的,“像'巴拿馬文件'這麼重要的事都是網信辦直接管的”。微博上很受歡迎的自媒體“英國那些事兒”一開始就報導了“巴拿馬事件”,雖然沒有提到中國領導人,但是文章還是很快就被刪除。這位編輯說:“像這種受歡迎的帖子,尤其是乍一看又沒什麼敏感內容的,新浪網管是不會刪的,因為對它沒有好處,用戶也不願意,只有網信辦下命令之後才會刪。”
評論人喬木日前在東網上發文談無界新聞公開信事件時也說,有人把政府扣押賈葭和溫雲超、長平的家人看作是新一輪打壓言論的信號,是一種誤讀。因為“因為根本就不存在新一輪、又一輪的問題,媒體的狀況、言論的空間一直就是這樣。” 喬木還寫道,公開信事件在別的國家不算什麼,媒體可以正常發表對領導人的意見。中國雖然理論上也有這些自由,“但現實政治中,公開批評最高領導人,絕對是大事。”
審查無孔不入,不止於政治
一位供職於法國某時尚雜誌的中文版編輯對美國之音表示,即便是不涉及政治的出版物,也一直被嚴格控制。“按照中國的法律,外媒刊物不能直接在中國發行,必須挂靠一個中國的出版機構。我們雜誌挂靠的是黑龍江的一個雜誌社,他們(黑龍江的雜誌社)會派一個審稿員,審查我們所有的稿件。”這位編輯說,一些所謂“敏感”的兩性話題經常無法過審,導致雜誌馬上要下廠印刷前需要臨時換內容。
針對人民日報談到外媒也受政府控制的說法,這位編輯說:“我覺得你說一個媒體完全不偏不倚是不可能的吧,但是外媒那種報導偏差,跟中國這種政府直接告訴你哪種新聞能報、哪種不能報,我覺得是不一樣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