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19日 星期六

十評奧巴馬主義





20160316 07:02 AM

十評奧巴馬主義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吉迪恩•拉赫曼

《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雜志的一篇有關“奧巴馬主義”(The Obama Doctrine)的文章在全世界激起了波瀾,原因是這位美國總統與該文作者傑弗裡•戈德堡(Jeffrey Goldberg)討論其外交政策時直言不諱。在英國,大多數頭條關注的都是奧巴馬總統就利比亞問題對英國首相戴維•卡梅倫(David Cameron)的批評。但是,事實上這篇文章充滿了有關各種問題的有趣內容。以下是我挑選出來的一些亮點:

1.沙特阿拉伯人閱讀這篇文章時會不太舒服。就如戈德堡指出的,奧巴馬“明顯因為正統外交政策迫使他將沙特阿拉伯當作盟友而煩躁”。白宮官員似乎有提醒來訪者“9/11”事件中有多少劫機者是沙特人的習慣。

2.奧巴馬的懷疑態度也延伸到了巴基斯坦身上。這位總統,“私下裡質疑為何要把巴基斯坦視為美國的盟友,在他看來這是一個嚴重運行不正常的國家”。

3.就英國而言,雖然奧巴馬在利比亞問題上對英國的批評吸引了所有關注,但文中還有比這勁爆得多的內容。從英國人的角度來看,我認為文中所披露的事情中真正令人驚訝的,是奧巴馬警告卡梅倫,如果英國沒有實現北約(Nato)關於防務支出為國內生產總值(GDP)2%的目標,那麼美國和英國的“特殊關系”就將“終結”。這是相當嚴重的威脅,不管它出自哪一位美國總統之口、針對的是哪一位英國首相。這還表明,美英之間的特殊關系,其實比大西洋兩岸的許多感性主義者願意相信的要可有可無得多。

4.那些指責奧巴馬想要從中東地區抽身離去的中東人是正確的。戈德堡寫出了奧巴馬的心聲:“中東是一個應該避開的地區,得益於美國的能源革命,這個地區很快就會對美國經濟無足輕重了。”盡管奧巴馬常被指責反以色列,但事實上,他認為美國在道義上有捍衛以色列的義務,他還表示,只有幾件事或許能為美國在中東的進一步軍事干預提供合理理由,這就是其中之一。

5.美國的情報機構嚴重誤判了“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ISIS)的崛起——“2014年初奧巴馬的情報顧問告訴他,ISIS無足輕重,”戈德堡寫道。同年春天,ISIS占領了摩蘇爾市(Mosul)

6.美國“重返亞洲”是認真的。戈德堡寫道,總統“執著於將美國的注意力轉向亞洲”。“對奧巴馬來說亞洲代表著未來”。奧巴馬並不認為美中日益加深的競爭關系是一種宿命。有趣的是,他似乎認為中國經濟的疲軟加大了風險,因為這使中國更有可能“訴諸民族主義,將其作為一種組織原則”。相比之下,希拉裡•克林頓(Hillary Clinton seems)似乎更擔心一個強大的中國。文中引述了她的話:“我不想我的孫輩生活在一個由中國主宰的世界裡。

7.巴馬對歐洲不是那麼有興趣。相比之下,約翰•克裡(John Kerry)對難民危機非常不安,他警告稱“大規模移民湧入(有)毀滅歐洲”、“終結歐洲項目”,以及讓“上世紀30年代的事情整個重演”的風險。

8.奧巴馬承認他可能會給人以冷酷的印像,或者如文章所說的“像斯波克(Spock)一樣”。然而,即使是在承認這一缺陷時,他的話聽起來也很機械——“有時候我對人的感受不夠體貼。”

9.如果真的有“奧巴馬主義”,它的內容應該與這一點有關:奧巴馬對美國在世界各地的軍事干預行動的懷疑。關鍵時刻是在20138月,阿薩德政權越過“紅線”使用化學武器後,奧巴馬做出了不轟炸敘利亞的決定。不管是當時還是現在,這個決定都被廣泛批評。但奧巴馬強硬地捍衛這個決定,稱“我對這一時刻非常自豪”。他非常不認同華盛頓的外交政策建制派及其對“軍事化回應”的偏好。

10.評論關於敘利亞的那個決定時,戈德堡寫道:“2013830日可能會這樣被載入史冊:在這一天,奧巴馬阻止了美國陷入又一場災難性的穆斯林內戰,消除了以色列、土耳其或約旦遭到化學武器襲擊的威脅。又或者,它會這樣被銘記:在這一天,他讓中東從美國的掌握中脫出,落入俄羅斯、伊朗和ISIS手中。”但是,當然,這兩種陳述都有可能是正確的。

譯者/石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