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日 星期五

《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





《極光電子報》   December 22,2015 14:01

讀范疇的新書──《與習近平聊聊台灣和中國》            / 豬木郎馬蜂

范疇又出新書了。

這是范疇改行當作家四年來,集結專欄出版的第七本書。在本書中,除了專欄文章外,最引人矚目的莫過於〈致習近平的一封公開信〉這篇長文。此文長達五十餘頁,據稱要從地球的高度,以三十年的長度,和習近平聊一聊未來的中國該怎麼走,以及面對台灣,中國該怎麼做。以下簡單說明此文的主張,並提一點讀後的感想,聊備參考。

大凡善於談判者,無論手段如何千變萬化,多半都擁有站在對方立場思考的能力。范疇在當作家前,長年經商,自然深諳此道。他要說服習近平之前,也試著站在習近平的角度,思考中國的根本問題。

范疇以為,中國的根本性問題,在於當前一黨專政的政治體制,無法永續。他認為,眼下全中國最擔心這個問題的人,非習近平莫屬,原因無他,因為習近平所處的位置,所能接收到的訊息,必然使他對中共支配體制內在的結構性腐敗,有比外人深刻許多的認識。范疇假定,習近平絕非無心處理此一問題,只是苦於目前中國必須面對的諸多內外問題,備多力分,此刻未必有足夠力量做大刀闊斧的改革。

這些問題不外:新疆問題、西藏問題、香港問題、台灣問題、東海(釣魚島)問題、南海問題。從中國的角度來思考,問題間彼此環環相扣,一個處理不好,就會牽動另一個,嚴重情況下可能動搖黨本。從習近平的角度思考,范疇於是提出一個十分大膽的主張:讓習近平實質執政二十年。

范疇指出,之所以如此,是因近代史上任何做徹底變革的國家,至少都需十五到二十年以上的時間,何況以中國幅員之鉅,遠非習近平所剩的七年任期可盡全功。有無可能做到?他以為只要在頂層設計上做若干修正,使國家最高領導人設為當然國安會主席、軍委主席,而讓黨總書記退為類似最高經營機關即可。最重要的,是推動間接民主制度「選出」國家最高領導人,如此一來,習近平有機會成為中國有史以來第一位經由選舉程序賦予統治正當性的最高領導人,其歷史意義將遠超前人。

范疇的主張看似大膽,其實完全緊貼中國傳統政治的脈絡。這使人想起十餘年前一部電影「英雄」,是講刺客與秦始皇的故事。片中的刺客到了最後,忽然理解了秦王統一天下是為了終止戰亂,是為了造福百姓,因此放棄刺秦。同樣說法更早出現在柳宗元傳頌千載的名篇〈封建論〉之中,他說:「秦之所以革之者,其爲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私其一己之威也,私其盡臣畜於我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從封建過渡到郡縣,表面上滿足秦皇宰制天下的一己之私,實則卻成就了公天下制度的濫觴。

在當今世上,任何要求最高領導人修改制度,延長自己任期的做法,必然受到撻伐,因為它勢必違背民主普世價值的潮流,有向專制獨裁發展之嫌。然若退一步想,政治制度移植成敗的關鍵,往往也繫於是否契合本地社會的傳統土壤。衡量其說當否的標準,或許不應只看西方歷史經驗提煉出來的準則,還須適度納入中國社會的歷史經驗。中國社會迄今仍有一種濃厚的迷思,認為中共內部的腐敗和習近平領導改革的決心儘管對比鮮明,但並行不悖。這說穿了不過是傳統王朝下,老百姓期待賢君聖王剷除貪官汙吏,這種素樸的心理期待的現代版本。然而這說不定正是推動政治民主化改革的潛在動力。

由此推出范疇文中最關鍵的論點:中國應主動去找美國,簽署一份「台灣永久中性化協議」(而非找台灣簽署「兩岸和平協議」)。所謂中性化,而非中立化,因後者帶有主權國家之意,前者則無,如此可避開中國內部的反對聲音。之所以必須中性化,是讓中國主動拆除美國以台灣為槓桿威脅中國的可能性。對台灣來說,中性化則能滿足「不想被共產黨統治」的社會普遍共識。對中國而言,更重要的是,一旦拆除了台灣問題的潛在威脅,就有機會一舉順勢解決剩下幾個重大問題。換言之,在最理想的狀態下,這可能是條一石多鳥的錦囊妙計。

如果台灣與中國社會,能形成最起碼的共識,願意在保持適當距離,在彼此互相尊重的前提下,追求共榮共生,而非兩敗俱傷,那麼范疇公開信中的主張,確實不失為一條可參考的大方向。只不過,對台灣或對中國最有利的選項,未必同時也是美國最樂見的選項;台灣固然不是美國手上最強而有力的牌,但終究是一支可能對中國產生潛在嚇阻作用的牌。假如模糊、未定比中性化更符合美國的利益,那麼中國又要以什麼籌碼,去和美國交換台灣地位的永久中性化?以范疇先生思慮之周詳,對此理當早有深思,期待他在不久的將來,能為我們解惑釋疑。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