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日 星期六

2016年科技領域五大預測





2016年科技領域五大預測

預測1:科技行業將遭遇血雨腥風

如果你認為目前為止未上市科技公司估值的小幅調整已使其達到合理水平,那麼我要向你出售網絡零售商Jet.com的一些熱門原始股。新的一年,初創公司圈中的很多贏家和輸家將涇渭分明。估值在10億美元和100億美元以上的初創公司將吸收更多現金,而很多其他公司估值會大幅下降。

這並非壞事。實際上,這是好事:說明市場在發揮作用。如果說這個系統有什麼缺陷的話,那就是初創公司原始股的市場相對流動性不良,對於這些公司真實的表現和潛力僅可獲得有限的信息。

如果分析師們能夠克盡其職,從眾多宣傳資料構築的印像以及來自非傳統投資者的新資金當中看透真相,很多大名鼎鼎的初創公司估值都難免驟降。

不過這僅僅是個開始。2016年,一些初創企業可能不復存在或者改頭換面。有很多領域整體都趨於成熟,到了熄火、整合的時期,譬如食品外賣、廣告科技、金融科技等等。上一次科技泡沫的教訓就是:“創造性破壞”的影響不僅僅限於當前,還會產生長遠影響;在邁向“新”新經濟的過程中,有很大一部分企業會遭遇“誤傷”。這些初創企業倒下之後將會留下相應的人手以及血淚教訓,促成下一個科技巨頭的誕生。

預測2:還將有科技巨頭染指媒體資產

科技巨擘的締造者們打算取代傳統媒體,這早已路人皆知。Facebook Inc.首席執行長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就曾經說,他的一個目標就是創建全世界最偉大的報紙。那他這份報紙的內容從何而來呢?貝佐斯(Jeff Bezos)麾下的《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和馬雲(Jack Ma)的《南華早報》(South China Morning Post)又將居於何種地位?

今年媒體行業的並購交易如此之多,以至於可選擇的對像越來越少,不過鑒於科技巨頭的首席執行長們懷抱著征服整個行業的雄心壯志,他們肯定希望具備只有媒體才有的極大影響力。

預測3:預測未來將變得非常容易

作為大數據的成果,預測算法已經無處不在,我們也習以為常。經驗最為豐富的銀行藉助預測算法知道你的風險很小,現在的天氣預報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准確也是因為預測算法。隨著這些算法背後的代碼及使用這些算法所需的知識傳播開來,我們迅速進入了一個新世界,在這個世界裡,要對某個行業很多部分的表現(從內在工序到用戶行為等等)作出准確有用的預測,唯一的難關就是收集正確的數據。

這並不意味著企業高管可以隨時召喚水晶球、預測他們希望知道的任何信息。大數據的微妙之處在於,你永遠也不知道哪些因素預示著想要的結局。但如果你的公司不雇佣那些飽受吹捧的精算師──也就是所謂的數據科學家,那你可能就得問問自己,能否承受被那些雇佣精算師的競爭對手吃掉的結局。

預測4:虛擬現實將令你愛恨交加

正好趕在假期之前,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 Co., 005930.SE)發布了首個相當不錯、價格相對廉宜的消費級虛擬現實系統Gear VR。不幸的是,該系統只能用於三星手機,但Oculus、宏達國際電子股份有限公司(HTC Co., 2498.TW, 簡稱:宏達國際)和其他制造商的大量其他設備將在2016年年初上市。即使你自己沒有趕早嘗鮮,你周圍也很可能已經有人嘗試過,這意味著在2016年,很多人將會第一次有虛擬現實體驗。

我們就直說了吧:虛擬現實妙極了。它還可能讓人感覺到惡心,或者至少有點暈眩,大多數人戴上頭戴裝置時遲早都會有這種感覺。嘗試虛擬現實游戲時,人們可能希望玩上好幾個小時,但也許玩不了這麼久,具體要看你身體的敏感程度。不幸的是,在可預見的未來,虛擬現實可能難以克服這樣的狀況。

預測5:科技預測難以作准

今年我幾乎要寫一篇專欄文章,來談談分析人士發表的各種圖表──諸如某種產品未來的市場,或是某某事件可能的結果──事後看來是如何錯得離譜。

科技是不可預測的分裂游戲,而不是直線增長或者減速。下次碰到有人自信地作出數字預測時,最好記住這一點。僅僅是帶有圖表,並不會讓預測比其他的假設更合理。

鑒於我十分看好數據分析將成為競爭優勢,當戴爾(Michael Dell)說大數據將是下一個萬億美元的產業時,我是不會和他爭辯的。他沒有給出時間表,我們也不必費神考慮時間問題,除非他的預測成為一個必然結果。


《華爾街日報》記者 Christopher Mims

1 則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