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2月30日 星期三

2015年台灣紀事





20151228 07:27 AM

2015年台灣紀事

台灣《新新聞》周刊總主筆 顧爾德 為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撰稿

2015年,台灣上上下下處在一種詭譎的氛圍中:不管好好壞壞,大家都在等著這一年趕快過完。民眾心頭都很篤定,2016年台灣社會將走入一段與過去78年來完全不同的進程──不管是好是壞。

2016116日,台灣將舉行大選。執政8年的國民黨會下野,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成為下一任總統,幾乎已成為定局──即使在2015年春天,這樣的預期已在多數人心中形成。

2015年只是個過渡。換一本新的日歷後,台灣的政治將 “reset” ── 重新開機。人民在這個過渡當中,一方面忍受著社會經濟持續低潮,但也看到前方泛著亮光的轉折點,社會力量在暗黑隧道中朝向這個光點前進聚合。

低迷郁悶是台灣社會近年的氛圍,這種“悶”首先展現在經濟上。

少數權貴掌控兩岸交流利益分配

馬英九政府從2008年執政以來,除2010年全球經濟從金融風暴谷底出現一波反彈時,當年台灣經濟成長率超越10%,其他7年,都在低檔載浮載沉,最高成長率是3.92%,最低是-1.57%,台灣最重要的學術研究機構中央研究院20151224日公布的預測是,2015年全年經濟成長率預測是0.75%,比官方預期的1.06%還低。

GDP不足以呈現經濟全貌。除了景氣持續低迷,所得分配更加惡化,年輕人看不到前景。以台灣所得稅申報資料分析,2008年馬英九上台時,最高5%的家庭年所得是最低5%66倍,2013年就暴增為99.4倍,創歷史新高。

馬英九政府執政期間,兩岸經濟統合造就了一批跨海峽的紅頂權貴,他們囊括了所謂“和平紅利”的大餅,更加劇所得分配惡化。以在中國生產康師父泡面聞名的台商頂新集團為例,頂新兩岸政商關系經營有成,並在2009年回台投資,還曾被馬英九稱許為不只是“返鄉鮭魚”還是返鄉“鯨魚”。不料他們不是帶著中國賺到的紅利返鄉,而是從台灣股市集資、向銀行貸款炒作台灣房地產。看在買不起住房安身的年輕人眼中,頂新成了嗜血大鱷。

這些累積數年的問題已在20143月引爆了太陽花運動,這場運動也預告了國民黨政權將在這一個任期結束就下野的命運。

太陽花運動的震波也傳導越過台灣海峽,讓北京了解到過去由前國民黨主席連戰、前副主席江丙坤等少數權貴掌控兩岸交流利益分配,並不利於他們拉攏台灣民心,於是調整對台策略,喊出“三中一青”(照顧中小企業、中產階級、中南部民眾以及青年)的口號。

面對區域整合的不安

太陽花之後,台灣經濟並沒有好轉,而且更進一步感受到來自對岸的政經壓力。

在堅持“一個中國”原則下,北京限縮台灣國際空間,也讓台灣在本世紀以來這一波區域整合潮流中被邊緣化。再加上中國本世紀前十年經濟快速成長,使台灣人民倍感焦慮。

這種不安在過去一年更加深。習近平提出“亞投行”計劃,讓台灣內部爭辯著是否要積極加入中國領導的區域整合。加入,會不會重蹈過去幾年台灣經濟過度依賴中國,當中國經濟下坡時,台灣受牽連的窘境?不加入,是否會在全球經濟版圖中更加邊緣化?

接著,更大的壓力出現在台灣經濟的主命脈“資通訊”(ICT)產業──中國“紅色供應鏈”在國家資金以及自製率規定等政策扶持下崛起,與台灣ICT產業競爭。中國業者高薪挖角台灣人才,還進一步想併購台灣公司。這場“台灣竹科與中國國家隊”的戰爭,在中國紫光集團欲入股台灣第二大封裝測試廠硅品逹到高峰。紫光老板趙偉國對台灣喊出:“台灣既然不讓我們投資,我們就不讓台灣的產品在大陸銷售。”猶如宣示著兩岸高科技產業的大戰已進入肉搏階段。

除了半導體產業,面板、太陽能在過去幾年也都面臨著來自對岸的強大壓力。中國業者大買台灣人才、技術,而馬英九政府也提不出下一世代的產業策略以擺脫對岸競爭。這些議題也在考驗著明年的新政府。比較明確的是,新政府會以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做為首要目標。

即使馬英九的兩岸政策遭受太陽花運動強大挑戰,但他個人尋求兩岸領導人會面、以確立其歷史地位的心願一直未改變。

“習馬會”的影響

2015117日下午3點,兩岸66年來第一次兩岸領導人會面終於在新加坡登場。這場引來全球矚目的會面,像征意義固然大,但實質上影響迄今還看不出。

馬英九近年來多次希望與習近平見面未果,這次能夠成局,完全出於習近平主動。習近平為什麼向馬英九招手?

綜合各種資訊,這場兩岸峰會是在習近平九月底訪美回國之後的短期間內敲定的,而且是在十一月原已排定的繁忙出訪行程中插入的。面對南海緊張升溫、五中全會即將舉行、經濟下滑,以及台灣大選,習近平的決定必然評估國內外各種變數。

就兩岸關系而言,最簡單的可能理由是:為拉抬國民黨低迷的選情。多年來每逢台灣重要選舉,北京總會發揮其影響力,效果則有好有壞。不過,要為國民黨“助選”,北京可以操作的工具不少,不一定非得用到這麼高規格的兩岸峰會,而且就效果而言也不顯著。

這次會面中習近平關心的只有一點:再確立“一個中國原則下的九二共識”(北京認為1992年兩岸海基、海峽兩會達成“一個中國”共識,而台北的國民黨則詮釋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習近平在峰會中其他發言、議題也多是舊調重彈。顯然,他並沒有准備在這次會面中提出新議題、或像原本台灣預期的會送出“禮物”──例如,撒飛彈。

馬英九是個即將下台的總統,加上馬習會並無明確新主張,因此這場峰會除了企圖以“九二一中”框限新政府,對兩岸關系的實質影響有限。倒是對馬英九而言,有了習近平加持,有助於增加他下野之後在兩岸議題上的影響力──他已取代了過去10年來連戰在兩岸間扮演的角色。

民間力量朝向終結國民黨

台灣社會過去一年來另一個重要趨勢為:社會改革力量朝向准備政黨輪替彙集 。

2014年的太陽花運動是台灣社會要求改革的力量一次大爆發。這股被壓抑多時的能量,原本對國民黨、民進黨兩大政黨日漸老大心態不滿,對其密室分贓的政治運作憤怒。也因此,從太陽花運動前後,台灣社會開始出現組成政治“第三勢力”的企圖。

不過,這股較傾向社會民主路線的政治運動,過去一年來發展並不順利。第三勢力分裂為“社會民主黨”與“時代力量”兩個政黨。而在所謂“綠色選民”期待民進黨執政的壓力下,這股新興政治力量逐漸彙集朝向支持蔡英文當選。即使社會民主黨與綠黨組成的聯盟,提出對民進黨政策的質疑,但這些聲音並未能吸引太多選民關切──多數選民關心的還是如何實現以蔡英文為核心的政黨輪替。

因此,過去一年來,台灣並沒有像歐洲的意大利、西班牙與希腊一樣打開“新政治”空間,而是民間力量朝向終結國民黨的方向彙集──2000年民進黨開創台灣首次政黨輪替,並未完全松動國民黨在台灣根深蒂固的力量。這次不然,國民黨確定會在2016年大選中遭受史上空前挫敗,失去執政權,也將在國會中淪為少數黨。

結束了有點沉悶的2015年,即將到來的政黨輪替將翻開台灣政治新頁,而社會民主路線改革也將延至這個階段才有可能形成較明確的議程。蔡英文競選口號是“點亮台灣”,明年的台灣應該也會多一點亮光、多一分活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