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閱讀精選(1):
明治維新為什麼能成功?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明治維新是日本資產階級在19世紀中後期掀起的一場規模宏大的近代化運動。它是日本由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偉大歷史轉折點,使日本結束了260多年的封建幕府統治,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維護了國家獨立(“完全獨立更絕無僅有日本”),成為亞洲第一個與歐美列強並駕齊驅的國家,成為東方一顆耀眼的“慧星”。明治維新的成功被譽為“世界奇跡”。
明治維新和洋務運動是亞洲兩個近鄰近代化的一次真正較量。其結果世人皆知,其原因眾說紛紜。
一個頗為流行的觀點是:以伊藤博文等為首日本仁人志士放眼世界,建立立憲政體是維新成功的關鍵,而中國則相反。梁啟超在他的著作《李鴻章傳》中也說李“不識國民之原理,不通世界之大勢,不知政體之本原”。
那麼,日本成功的秘訣是什麼?[由www.duanmeiwen.com整理]
一、外在因素:
1、良好的國際環境。當時中國等亞洲各族人民反封建主義、反殖民主義的鬥爭方興未艾,牽制和削弱了西方殖民主義者對日本的入侵和干涉;美國當時忙於國內的南北戰爭,德、意處於統一的高潮,俄國也在進行農奴制改革,同時,他們對日本的政策各懷鬼胎,沒有達成一致;另外,西方列強同日本封建勢力的勾結尚不深。所有這些,使明治維新發生之時有了一個寬松的環境。
2、西方科技文化的影響,加快了維新成功的步伐。早在幕府末期,日本西南地區就透過長崎港同荷蘭人持續貿易關系,一些知識分子透過荷蘭人的介紹,學習西方科技,了解世界的政治局勢,研究西方資產階級的政治經濟思想,並提出要求模仿荷蘭制度在日本實行社會改革的政治主張,這些蘭學家的改革主張對之後的明治維新運動起了很大影響。
二、內部因素:
1、特殊的地理環境及獨特的日本文化(易於理解外來文化的民族性格)
環海隔絕,給日本帶來的最重要的影響之一就是島國文化特有的一種孤獨感。島國都有孤獨感,歐洲的英國也是如此,只是英國自古以來就與歐洲大陸持續密切的關系,也被歐洲大陸各國所認同,以此其孤獨感要弱得多。而“日本則孤立與亞洲大陸遠甚於英國孤立於歐洲大陸”,因而孤獨感更加深重。
環海封閉與孤獨感使日本民族不僅僅具有內向心理特征,而且“對外界的刺激十分敏感”。(而中國則面積遼闊,人口眾多,各地自然條件相差甚巨,除沿海沿江部分地區外,其他地方交通一般比較困難,所以,即使列強發動侵略戰爭乃至攻陷京城,各省的內陸仍然至為安全,絕少激起普遍的同仇敵愾的意念。整個中國由於地理上的隔閡,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文化上的發展,都呈現出極不均衡的現像。兩國相比,顯然,在中國進行全國性的自強運動,其所將遭到的困難,較之在日本推動同樣的運動要棘手得多。)島國的日本對海洋彼岸的一切總是懷有強烈的好奇心與新鮮感。這時的日本民族自古就有一種冒險、探險精神,一種因孤獨封閉得太久太深而總想打破這種封閉和孤獨的意向和向外看的傾向。
島國的相對狹小,自然局限(多災多難的自然環境)和文化歷史的短暫性和外發性深深震撼著日本人的心靈,影響著日本民族。使日本民族心態中首先蘊藏著對自然威力無可奈何的宿命論,以及幻滅感壓抑感和危機感。但是壓抑感和危機感使日本民族孕育了極強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與選取應變潛力;幻滅感和孤獨感培育了他們注重現實,及時行樂的特點以及擴展視野的要求,努力。總之,日本民族既承認命運的存在,又竭力去與命運抗爭。
日本要感謝大海,是大海給與了日本現代化的機遇(大海使日本徹底獨立於中國的華夷秩序之外。歷史上中國已經數度成功構建了跨越整個東亞乃至周邊區域的天朝禮治體系,但日本始終未能被完全納入其內,這其中最關鍵的因素就是海洋在近代之前的巨大障礙功能,使中國的力量未能投射到日本。)假設中國和日本之間沒有大海的阻隔,日本也難逃華夷體系和封貢體系。也就不會存在日本獨特而成功的現代化之路。
關於日本文化:日本對於傳統的負擔卻至輕微。日本在歷史上一向是一個文化的輸入國,具有模仿其他文化的悠久傳統。“大化改新”時,它從中國超多輸入文字、制度、宗教、禮儀和商工技藝等,近代它再由中國轉向西方,向各方面顯居優勢地位的西方國家學習,實在是順理成章之事。日本在文化上的“自卑感”與中國在文化上的“優越感”實恰成強烈的比較。再看一下中國文化:中國文化負擔太重了。因為中國文化自成一完美的體系,幾千年來,向為東亞禮貌唯一的中心。由於歷史悠久的關系,我國對於過去傳統的負擔,極為沉重,難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改弦更張,順利地適應新的近代歐洲式的環境。儒家思想向為中國文化的正統,結構精嚴,意境高超,所以中國文化在其長期發展的過程中,已構成了根深蒂固自尊自大的優越感,不易發現或警覺於自我文化體系中的缺失。而且,幾千年來,我國一向居於文化輸出者的地位,實不易於承認近代西方文化在某些方面或整體上優越性的事實。)
2、蘭學運動的啟蒙運動作用
西歐各國在社會變革和革命之前都會有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如文藝復興、宗教改革、啟蒙運動)。日本也與之相近,在明治維新前也出現了一場思想解放運動即蘭學運動。
所謂蘭學,是指日本人在與荷蘭人貿易或接觸後,煞費苦心地從荷蘭文書籍和百科全書中挖掘出來的西方近代科學知識和學問,其涉及醫學、軍事、冶金、地理學、天文學等學科。蘭學始於16世紀與西方禮貌接觸,19世紀下半葉逐漸步入高峰。蘭學的發展為明治維新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其具體表現:首先,日本人地理觀、世界觀的轉變。這一轉變使得日本能夠冷靜地按照當時的國際秩序和慣例處理外事問題。其次,日本文化價值觀的轉變。日本人開始認識到傳統東方文化與近代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而價值觀開始發生朝向西方和近代化的轉變,其突出表此刻醫學上的轉變。其最終結果是“和魂洋才”代替“和魂漢才”並且這一思想逐漸普及。第三,統一的民族和國家意識上的覺醒。由於西方的衝擊及其導致的以洋學為主體的啟蒙運動的影響,日本人想要建立像大英帝國那樣國家的體制的願望越來越強烈,以致許多武士、知識分子甘願為此付出一切,這是同時代的中國士大夫所不能比擬的。
3、武士階層的作用
明治維新的領導者是資產階級化的下級武士,即時人所謂的“志士”,“志士”就是狂熱的極端民族主義者和具有很大抱負的政治活動家,並且他們理解或部分理解資產階級思想。他們主要出自下級武士或武士知識分子階層。他們具有忠誠、盡職、勇敢、榮譽感等武士的傳統價值觀,同時在洋學和西方近代禮貌直接或間接影響下已具有必須的近代西方思想萌芽。他們宣傳變革主張,培養維新力量。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吉田松陰及其老師佐久間像山,他們通曉國學、洋學。他們的學生有明治時代的領導人伊藤博文、山縣有朋,明治維新三設計師之一的木戶孝允,長州藩極端主義者領導高杉晉作、草阪玄瑞。他們在明治維新及其以後的日本歷史上發揮了重大作用。“志士們”具有近代西方強國的視野和使日本成為世界強國的抱負,更重要的是他們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進武器和體制建立起來的武裝力量。
日本在幕府統治末期能湧現出一群能文能武,既有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又有世界視野和近代政治思想的志士,是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之一。(能夠設想一下,假如沒有“維新三傑”,近代日本會走向哪裡呢?)
4、日本社會系統的獨特框架結構
與土地制度相對應的幕藩體制,使日本的大名有半獨立於德川幕府的傳統,以至於長州、薩摩等藩能違背幕府旨意,向西方學習科學文化和軍事技術,從而成為反對幕府的根據地。
中國是一個封建制度充分發展的國家,社會的內部結構比較穩定,並且具有較強的調節社會矛盾的機制。而日本則不然,同中國相比,日本封建制度的發展顯然是不充分的。在封建幕藩制國家的日本由於存在著同幕府處於對立地位的藩國,使“志士有所憑藉”,這是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獲得勝利的一個重要原因。
作為獨特現代化之路的日本明治維新,其成功是復雜的內部、外部原因綜合作用的結果,除上述4個原因外,還有歷史傳統、政治經濟結構、幕府的腐敗統治、人民群眾的作用、有利的國際環境等等。
(補充一個問題)那裡講的明治維新成功,指的是說它對日本而言實現了富國強兵。明治維新的確是使日本強大了,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如果說成功是指的現代化轉型,指的是使日本變成一個現代社會,經濟上建立成熟的市場經濟,政治上建立民主政治,那麼就這點而言,明治維新顯然是不成功的。明治維新以後,雖然以前有過幾年的比較民主的時代,就是所謂的大政民主了,就是昭和以前明治以後的那幾年,是日本這個社會相對而言最開放最開明的時代,但是很快就過去了,很快日本就出現了那種專制化、法西斯化、軍國主義化,以至於走向了之後那種軍部獨裁、那種法西斯軍國主義的道路。所以成功不成功只是相對而言,或者說從不一樣方面分析得出的結果。但是我們要肯定這麼一點就是一場改革只要能使國家走向富強之路,它就是一場成功的改革。
閱讀精選(2):
明治維新成功與戊戌變法失敗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戊戌變法與明治維新都發生在亞洲兩個毗鄰的國家。但是歷史證明了日本與中國取得截然不一樣的結果。日本成功變法了,而中國卻徹底失敗了!為什麼日本能成功,中國卻不能成功。原因都在當時的社會制度、人民思想、變法方式與資料等等因素決定著中國的失敗、日本的成功!
從變法的社會制度看,中國變法前,中國是傳統的封建統治制度的社會,而且經過1840年的鴉片戰爭的戰敗。中國與世界的關系出現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中國的政權發展體系是“中央集權”的發展方式!清末,制度已經是整個王朝集權頂峰時期,皇權已經滲入人民生活的各方面。社會制度的管理者能動用的權力極少。變法意味著改變中央集權體系,挑戰中央集權系統,肯定會危及王權。傳統的中國王朝不允許這樣的局面出現。變法的絆腳石無形中,在中國變得更加大!自古以來,變法是大多都得流血,而中國采取妥協的態度,期望能夠不動用武力解決。變法又沒能得到大眾人心的擁護。只是變法者的覺悟,一意孤行而已!這個變法方式就個變法失敗早早埋下種子。
在日本,同是封建的體制下的社會變革,但是日本變法變得徹底。使日本邁向現代化與西方化,逐步跟上世界的大潮流,隨後,歷史證明,超越世界的列強潮流,走在世界前列。一躍變成世界的強國,使得日本能夠有資本為對外侵略,小小的島國,參加世界大戰,呼風喚雨,掀起世界瓜分狂潮。這些種種成果都是一場叛亂變法革命帶來的。日本徹底變法,明智地剔除了對日本社會前進的消極因素,把舊的封建秩序毀滅。然後,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等方面實行大變革。此後,明治政府實施了富國強兵、殖產興業和禮貌開化三大政策。富國強兵,就是改革軍警制度,創辦軍火工業,實行征兵制,建立新式軍隊和警察制度,它是立國之本;殖產興業,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設備和管理方法,大力扶植資本主義的發展;禮貌開化,學習西方禮貌,發展現代教育,提高國民知識水平,培養現代化人才。
在思想方面,中國人長時間閉關鎖國在封建體系下影響著人民對世界的認識。人民被種種的封建思想束縛著,而且封建體系下,長時間學習這被封建所需要的被統治思想,腐蝕著人對世界的認識,當炮火打到家門口,很多人還在乞求上天保佑,有多少個人能拿起刀自主參加戰鬥,地大物博的中國,只要大家都能自主團結起來,也許中國這天將更加燦爛!那時資本主義來到中國,中國人還不知那是什麼!當我們自我制造的火藥被奇怪應用的時候,我們才明白我們落後!不是中國人愚蠢,我們有四大發明足證明我們是偉大的民族,但是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一朝比一朝被統治者腐蝕的更深。一向我們忘記了進步!資本主義來到中國,國民沒有與資本主義相適宜的思想來配合統治者的統治。資本主義意識在中國很辛苦。
在日本,日本人崇尚的是“武士“精神,一向都被國民理解,對服從是以死明決心!雖然他們的思想也是當時時代的產物,日本人把它變成他們所需要的思想領導工具領導國家人民在戰火紛飛的時代尋找強大富強。有明智的領導者與覺悟的領導人,日本國家發展就相對障礙就少了思想的觀念改變的難度。日本人的社會變革條件相比較較成熟。
中國缺少能夠讓當時社會變革的領航者,沒有明智的領導人敢站出來以武力挑戰當時的社會制度!沒有人能夠整合當時的封建制度現代化去發展強大富強,康有為是個歷史上的失敗的嘗試者。但是對中國的發展發揮有著不可磨滅的貢獻,影響著後面的不斷前進與進步。
在變法資料上,戊戌變法的資料:在政治方面,告誡廷臣舍舊圖新,力行新政,鼓勵官紳市民上書言事,嚴禁官吏阻隔;諭令各省督撫舉薦通達時務的新政人才;精簡機構,裁減冗員,取消旗人
由國家供養的特權,准許自謀生計。這個政策影響著封建王朝王族眾多人的利益,沒有用拳頭的對話,難以服眾人,反對聲浪一浪比一浪強,只是改良派的一意孤行,不得權力者的支持;在經濟方面,京師設立鐵路礦務局和農工商總局,保護農工商業的發展;提倡私人開辦工廠;設立鐵路、礦務總局,鼓勵商辦鐵路、礦業;創辦國家銀行;獎勵創造發明;改革財政,編制國家預算決算;裁撤驛站,設立郵政局;在軍事方面,裁撤綠營,精練陸軍,改習洋操;實行征兵制;添設海軍。在文化教育方面,開辦京師大學堂,各地設立中小學堂,兼習中西文科;廢除八股,改試策論,開設經濟特科;設立譯書局,翻譯外國新書;准許設立報館、學會;派人出國留學、游歷。在教育方面,戊戌變法作出最大的貢獻。
在日本,變法資料:在身份制度上改革,廢除傳統時代的“士、農、工、商”身份制度,將過去的公卿諸候等貴族改稱為“華族”,大名以下的武士改為“士族”;為減輕因“版籍奉還”而連帶的財政負擔,逐步廢除封建俸祿;此外亦頒布武士《廢刀令》,以及建立戶籍制度基礎的《戶籍法》。在社會文化方面,提倡學習西方社會文化及習慣,翻譯西方著作。歷制上則停用陰歷,改用太陽歷計日;引進西方近代工業技術;改革土地制度,廢除原有土地政策,許可土地買賣,實施新的地稅政策;廢除各藩設立的關卡;統一貨幣,並於1882年設立日本銀行;撤消工商業界的行會制度和壟斷組織,推動工商業的發展。在教育方面,發展近代義務教育,教育機關頒布《考育敕語》,灌輸考道、忠君愛國等思想。此外亦選派留學生到英、美、法、德等先進國家留學。在軍事方面,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布征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之後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在交通方面,改善各地交通,興築新式鐵路、公路。1872年,第一條鐵路鐵路通車;到了1914年,日本全國鐵路總裡程已經超過7000公裡。在司法方面,仿效西方制度,於1882年訂
立法式刑法,於1898年訂立法、德混合式民事法,於1899年訂立美式商法。在宗教方面,基於政治理由,政府大力鼓勵神道教,因為其宣揚忠於天皇的思想,對天皇統治國家有必須的幫忙。同時亦容許其它宗教的存在,1873年日本取消基督徒傳教的禁令。
1871年,明治政府派出以右大臣岩倉具視為首的大型使節團出訪歐美,考察資本主義國家制度。在富國強兵、殖產興業、禮貌開化的口號下,政府用心引進西方科學技術,以高征地稅等手段進行大規模原始積累,建立了一批以軍工、礦山、鐵路、航運為重點的國營企業。與此同時,引進繅絲、紡織等近代設備,建立示範工廠,推廣先進技術;招聘外國專家,派留學生出國,培養高級科技人才。
天皇制專制主義和對外侵略擴張,明治政府在政治上神化天皇的絕對權威,建立“華族”制度以維護舊藩主、公卿的特殊地位,並把維新功臣、財閥列入華族,培植特權階層;在經濟上扶植帶封建性的財閥和寄生地主;在意識形態上宣揚神道、皇道、儒學,並引進德國唯心主義哲學。1882年發布《軍人敕諭》,鼓吹武士道。1890年發布《教育敕語》,推行以效忠天皇為核心的軍國主義教育。經過明治維新,日本從幕藩領主統治的封建國家轉變為帶封建性的資本主義國家。與財閥緊密勾結的薩摩、長州等強藩出身的軍閥、官僚貴族長期把持政柄,在建立近代天皇制的過程中推行“藩閥政治”。於1889年頒布《明治憲法》,1890年開設國會,從而確立了專制主義的君主立憲制,即日本近代天皇制。在對外關系方面,隨著國力日漸充實,不斷進行交涉,要求修改條約。
戊戌變法與日本維新的區別。成功的必然與必然的失敗,相比之下,一目了然,作為後人,吸取用血換來的寶貴歷史經驗,為往後的發展記住歷史的教訓。
閱讀精選(3):
日本明治維新成功的原因
日本透過明治維新,擺脫了民族危機,在短時間內成為亞洲唯一的資本主義現代化強國,明治維新是日本歷史上具有劃時代好處的歷史事件,是日本從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轉折點。日本明治維新的為什麼能夠取得成功?
明治維新之所以能夠取得成功,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特殊的政治結構,封建社會離心力量的強大即西南諸藩、農民階級、豪農豪商和中下級武士為核心革新力量的成長;資本主義必須程度的發展,"置產興業"政策的實施,蘭學的傳播,以及明治政府推行的"禮貌開化"政策和日本人的民族精神等。
眾所周知,日本和德國一樣雖然在國家統一後立憲,但憲法僅僅是給自我裝門面的幌子而已。因此,德意志帝國覆滅後建立的魏瑪共和國也僅僅是曇花一現,隨後又出現了希特勒的第三帝國。日本的狀況也一樣。明治維新後日本的憲法沒有給國民帶來什麼權力,所以,大危機後日本政府的極權更是變本加厲。兩國的民主體制是經過血腥戰爭的洗禮,經過英美的外科手術才得以建立的。
那麼,日本成功的秘訣是什麼?
回答是因為它的私有化。
中國也有私有化。秦漢以來個性是兩宋以來中國的土地一向是私有的。所以,在20世紀初革命派攻擊所謂封建制度時,康有為說:“吾國久廢封建,自由平等已兩千年,與法國之十萬貴族壓制平民事不相類。”然而,中國的土地私有向來不是穩固的日本實現了土地私有。重要的是,在更為重要的工業部門它也實現了私有而不像中國的洋務派主張由國家壟斷。十九世紀八十年代的國營工廠拍賣就是典型的例子。福澤諭吉也說“政府若為了富國,就認為能夠做任何事情,與人民從事相同的尋常事業,甚至與人民競爭工商之成敗,其弊極矣。”
1、日本人文化崇尚團結,日本注重教育這是總所周知的,注重學習,民族性具有相當活力。鴉片在中國盛行,但在日本並不盛行,很能看出中日兩國民族的精神面貌的不一樣。
2、日本自古以來中央集權專制主義並不穩固。中國的閉關鎖國政策自皇帝以下各級官員臣民一體遵守的局面在德川幕府統治時期並沒有出現。老實說,日本人鎖國但是就是上層人物“鎖國”,下層各級人士仍然能夠透過各種渠道打破封鎖,開眼看世界。這和中國的鎖國大大不一樣。
3、既然中央集權專制主義在日本沒有什麼太大根基,推翻幕府自然比推翻清朝容易許多,破壞性也小很多。日本天皇和將軍兩套元首模式能夠方便除舊布新,一個不行再換一個。4、天皇不掌權的“虛君”歷史也有助於日本確立君主立憲制度,雖然是掛羊頭賣狗肉的“立憲”,但至少能起到一些用心作用。中國自古皇帝獨尊,明清更是皇帝獨裁的登峰造極時期,所以任何分權或者民主改革均難以執行。
5、日本資本主義萌芽發展較為順暢,日本商人地位卑下,但因為社會結構的關系,其自由度和社會影響也遠比中國商人大,因此資本主義性質的改革在日本也頗受歡迎。
就是有精神層面的東東,不管好或壞,日本人有崇尚的是“武士“精神,something to look for。
回覆刪除有一起在尋找什麼,比如宗教。
聽說移民到了第三代就變成原住民了,可能大家還停留在這個階段: ^^
刪除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那麼黑 有的那麼白
有的那麼高 有的那麼矮
看來看過去 就是不一樣
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阿美族 有的泰雅族
有的排灣族 有的布農族
米酒喝下去 什麼都不怕
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那麼瘦 有的那麼胖
有的那麼寬 有的那麼窄
看來看過去 就是不一樣
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卑南族 有的魯凱族
有的鄒族 有的賽夏族
米酒喝下去 什麼都不怕
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那麼大 有的那麼小
有的那麼長 有的那麼短
看來看過去 就是不一樣
原住民原住民長得不一樣
有的達悟族 有的teruku (打嚕咕)
有的邵族 有的ainoko (ㄞㄋㄡ狗)
啤酒喝下去 什麼都不怕
大家一起來
在一起在尋找吃的、拼經濟等,是不夠的,拚到最後竟然是滿街的長照中心 @@
刪除我讀的"國民黨版"中國歷史,從商鞅變法,王安石變法,張居正變法,一直到戊戌變法,沒有一個成功吧.......
刪除拋幾個大哉問讓椰友們搔破大頭皮:
回覆刪除1. 明治維新之前,日本是有武裝政權革命的,不是嗎?那麼,倘若德川幕府繼續存在,維新那批人能否在德川體制內達成明治維新的內容改革?
2. 若把1996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當做一個分水嶺,台灣目前是有如日本的幕末?或根本就是還在幕府體制?或已經走到明治維新?
3. 比較台灣目前的改革和明治維新的前後,台灣能發生真正的維新變法嗎?
4. 幕府體制崩潰後,才進入明治維新。所以當時日本的維新只有一個目標,各方面徹底建構現代化體制。目前台灣改革,除了現代化之外,還有一個認同問題。
那麼,到底是認同問題需先解決才能進行現代化嗎?還是讓現代改革之後就可以自然化解認同?這是雞與雞蛋的關係嗎?
Bakufu actually conducted some modernisation: such as building up modern navies and procuring steam ships. However, the organisation would impede the progress.
刪除清國當初有陸權海權之爭,兩個都要的結果就是沒辦法把錢全部投資在海軍上、就輸了甲午戰爭;反觀日本、戰略就很清晰、浪費的資源就少很多。而且甲午戰爭時日軍比清軍文明太多了,這讓歐洲人對日本人有好感(日軍只有在二戰時是野蠻的)。
回覆刪除庚子拳亂更是給了世界「日本文明清國野蠻」的深刻印象;後來日俄戰爭日本死了十萬人差點破產、把俄羅斯給擋住的大功。
這都讓日本能搭到大英帝國的便車,其實搭對便車的決定性非常的大。
「日清戰爭之前,日本的財政艱難;一方面清國擁有德國製,號稱東洋最大、最強的「定遠」、「鎮遠」二艘軍艦,寄港日本展現威容,企圖以此壓倒、屈服日本。(譯按:這一點,依中國的說法是,由於中國無法施行保養、維護,因此委由日本執行。)
刪除當時日本所擁有的軍艦,最大的不及「定遠」的一半,遠遠無法對抗「定遠」級四門30吋砲。為此,日本向法國訂製了三艘32吋砲的戰艦,卻是大小不及「定遠」7400噸的6成,而且各艦只搭載一門。因為船型小,主砲橫轉,船身就傾斜。一般稱為「三景艦」,就是「松島」、「橋立」、「嚴島」三艘。結果在黃海與清國海軍的艦隊決戰,日本海軍這三艘主力艦,幾乎毫無幫助。清國海軍艦身肉薄,以三景艦為首的日本海軍艦艇,使用所裝備的小口徑速射砲,對敵艦大量射擊,即便沒能擊沈,也失去了戰鬥力,而取得勝利。」
定遠鎮遠官兵參訪日本期間 長崎事件正好刺激了日本團結意見買戰艦。
刪除日本內部也有海陸之爭,而且德川幕府可能比倒幕派還要開明一些,阪本龍馬這些比較和平,走向海洋的主張還是被消滅了。海軍變成只是陸軍行進的助戰載具。
如果他們真的全力發展海軍走英國綏靖路線,只扶植不直接參與,也許不會搞到二戰那種窘態。但是一切沒有如果。
倒幕 將 大正奉還 給了 明治天皇;明治天皇 與他的派下可都是革新派,一聲令下,變天很快,也沒有黨內的派系鬥爭,尤其有外國勢力介入,真正意義的認同會比較困難。因此:
回覆刪除2.把1996台灣第一次總統大選當做一個分水嶺,恐怕是太天真了一些。
3.台灣發生真正的維新變法了嗎?還有三年,當然還需要觀察。純就目前來看,顯然是令人失望的。
https://iseilio.wordpress.com/2016/11/22/%e8%94%a1%e8%8b%b1%e6%96%87%e5%85%a7%e6%94%bf%e5%a4%96%e4%ba%a4%e5%a4%be%e6%93%8a/
有願景,就必定有路線圖。可惜我不認為民進黨有。信誓旦旦的司法改革呢!?戰場當然不能開得太多,這是可以接受的,只恐怕會失望而已。
不過可以肯定的是,沒有接受 92共識 的同時,在軍事、外交上,有相當積極的作為,說口蜜腹劍是形容過頭,也拋出了甚多善意,中國仍不接受,這是很好的現象。腹中機關到底如何?反差太大,很難說得準。
那 Vincent大大 ,您覺得目前的小英是綠色慶喜嗎?或綠色大久保?
刪除或根本都還在德川慶喜之前的體制內,小英根本就是還繼續延續著德川,台派還在等待著一個西鄉起義,之後才能進入維新階段。換句話說,目前所有的改革還只剛開始起火而已,頂多是在尊王攘夷時期 一一 改革(維新)連熱鍋都稱不上?
〈或許第三管道就是告訴她,交換 “92共識”,希望她起碼 “維持現狀”-小蔣式的,也從而得以 遲滯、阻擾台獨 的進程,共同維持局面。台獨聲勢的高漲,勢必走向攤牌;李登輝的時代只是 “推開”,現在是 “翻臉”。〉
刪除亂槍打鳥,我當然也是亂猜。大選前蔡英文念茲在茲的就是“兩岸關係的穩定”,其次就是透過各種喊話、露大腿,希望中國能夠接受;其實這也很可怕。如果中國將計就計放寬條件,蔡英文、民進黨的打算,應該是迎上前去,進入談判。就個人來說,就是去談,但不要談出結果;說實話是,沒有談的必要,即便美國也可以滿意,因為美國的兩岸政策,除非中共下台,中國民主化,不會是永遠不變的。尤其民進黨內部要走向統一的應該相當不少。
蔡英文就任不到一年,內政與改革背道而馳,民調直落,這讓中國也放心不少;記得選前邱太三就說過司法改革不可能太快,如今看來,他可還真幹,反差太大,令人狐疑。總覺得執政才一年,其實還不用太急。搞不好,終蔡英文第一任期,依舊如此。兩岸互動、經濟轉檯、美國作為、國際大勢、中國狀態、軍事積聚、人民趨向、 . . . . . 。議題太多,總的來看,民眾反統,還不到60%,台灣人恐怕還需要“多多鞭策”,多多修理。蔡英文前不久說:「大家不是都要維持現狀嗎!?」說得太好了。至於我們,要持其志不暴其氣,對 執政者 要-勤管言教,不多鬆懈;我們才是主人!
希望的是,上段的那些變動項盡早明郎。看國際大勢,環境是越來越好,等真正站穩腳步,台灣做個正人君子,要發飆起來,讓大家去“六國會談”,過來頂禮膜拜。
若說明治維新之所以推動順利,因為沒有牽涉到利益,那是大錯特錯。
回覆刪除廢籓置縣,把所有過去的大名(諸侯)權力剝奪(包括抽稅權,養兵權等),何以可以做到?而台灣目前區區一個年金與司法改革,就玩得彭彭喘。是否會成功,真讓人覺得很不可靠。
那為何當時的大久保利通一聲令下廢籓置縣舊可以辦得到?最主要的原因在於新政府有絕對優勢的軍隊武力當做後盾啦!而且最大的諸侯德川都敗走了,還有哪個諸侯敢假肖?更何況當時最有實力的三大諸侯也完全支持,那就是薩摩與長洲與土佐。也因此這些諸侯都甘願放棄權力了,當然其他諸侯也就相繼無戲唱啦。
不過,若同樣狀況若在台灣發生,俺看小英團隊也未必搞得定的。
大久保利通的一聲令下,仍然把西鄉隆盛逼反,打了幾場仗。
刪除德川下台,可是薩長上台,看看歷任首相山口縣佔了多少?二戰過後沒清算到,仍然是長州藩的。
天皇歷經明治累積家底,大正試圖奪權失敗;昭和記取教訓成功拉攏年輕軍官,所謂下克上直至無法回頭的戰爭,也不過是天皇奪權的過程。
日本的進化只有從軍閥變成政閥財閥,足夠的法治與民權,亞洲相對進步,堪可借鑒仍有不足。
同樣問題請教存在大大:
刪除您覺得目前的小英是綠色慶喜嗎?或綠色大久保?或根本都還在德川慶喜之前的體制內,小英根本就是還繼續延續著德川,台派還在等待著一個西鄉起義,之後才能進入維新階段?換句話說,目前所有小英的改革還只剛開始起火而已,頂多是在尊王攘夷時期( 阪本龍馬時期) 一一 維新連熱鍋都嫌早?
大名 是軍閥冊封的,維新當然牽涉到利益。我日本史只懂皮毛。不過有軍隊武力當做後盾,最後還是動了干戈,這個後盾是“台灣”所沒有的;包括:軍方意向不明、美國態度、中國威脅、人民反抗等等等。
回覆刪除還是以司法改革為例;選前邱太三就說過司法改革不可能太快(好像是說不可能進行),我認為蔡小英不會不知道。簡單的說,小英作法相當細膩。應該是釜底抽薪,從立法院開始修/立法最根本。精耕細作,以後比較不會有後遺症。
我是很簡單啦:3年5年,5年10年,能夠斬斷70年的老舊結構,不但整個國家煥然一新,甚至中國都只好轉向不做聲,國際支持大幅上揚,李登輝、陳水扁、蔡英文,一路下來的豐功偉業,是必需大書特書的人類歷史奇蹟。
不過還是涅:「不要愛國。國家是用來繳稅的,不是用來愛的;愛國愛了半天,妳/你只是在愛一個人而已。」
詳情不瞭解。那個誰不是進了司改會了嗎?他當然會很清楚。不是熱血沸騰嗎!?好像也沒啥搞頭,又不選擇退出!?真奇怪。厚,Q&A,老兄拋問題,我來給答案,希望我沒說錯,不過俺就是這個主意。
賴建誠
回覆刪除篤姬經濟學:日本在1860年代開國後的貿易利得
為什麼日本的蠶絲業能迅速超越中國?
有用的戰爭
擴大內需是日本經濟成長的關鍵?
Free to Choose Part 2: The Tyranny of Control (Featuring Milton Friedman
(動物七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