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1日 星期三

王郁琦辭職 剛好而已




【新聞分析】北京轉向  張顯耀平反、王郁琦辭職 剛好而已
文/記者唐詩 2015-02-10 20:05
前陸委會副主委張顯耀洩密案獲不起訴,當初舉發此案的陸委會主委王郁琦請辭負責,檢方在金溥聰請辭後的敏感時機做此處分,雖使這樁看似馬政府人事鬥爭的難堪戲碼暫時告一段落,到底是自己人搞自己人,還是有許多不為人知的秘辛,真相則未大白;然而此一時機,張顯耀平反,王郁琦下台,國共角力仍有餘溫,也似乎暗示兩岸關係的發展將進入一個新階段。
張顯耀今日在媒體訪問中強調馬英九是在談判時打電話到他辦公室,他「奉指示專案辦理」,沒有洩密的問題,假如張言屬實,那麼馬金二人很顯然在兩岸這塊的「單線領導」出了問題,王張二個人都是被犧牲的棋子罷了,然而這二人都沒能幫馬爭取到他所想要的結果。
張顯耀確如外界所評析,和媒體乃至於企業界關係良好,這得力於他過去的經歷,不論在政府安全部門,宋楚瑜團隊,或者是當立委,張顯耀的活躍度遠勝於學界出身、政治經歷僅馬團隊幕僚的王郁琦,二人優劣立判。
然而,要說王郁琦吃味,倒不如說王郁琦扮演「王張會」主角被批不稱職或吃力不討好。去年王張2會,王郁琦和張志軍見面成為歷史性的畫面,但背後穿梭處理,甚至張志軍訪台第一現場協助調度的,還是張顯耀,要說馬英九乃至金溥聰得透過王郁琦對張下指令,那是不近情理。
馬習會破局 張顯耀照樣「兔死狗烹」
馬會直接「下指令」確實看重張顯耀的長袖善舞,可惜辦好萬事,不如辦好一事。當「王張會」成為過場戲,馬英九必須透過許多管道,尤其是借張在台商甚至中國官方部門影響力的管道來做「馬習會」的情勢研判,張顯耀的角色與資訊重要性絕對甚於王郁琦,「馬習會」成,則張就真的「顯耀」,若敗,可能要兩頭得罪,張連後路都沒有。
去年7月,當「王張會」後馬開始釋出APEC領導人見面可行性來測風向時,「奉旨傳話」的張顯耀還在國會幫張志軍訪台其間民眾的抗議行動擦屁股,而對岸對於「馬習會」則少了更多的疏通。張案後來發生,中共立場對此不置可否,甚至愈來愈明確反對「馬習會」時,張顯耀也到了「兔死狗烹」的階段,以「洩密」為由進行司法整肅,絕非偶然。
另一方面,張顯耀洩密案爆發,中共涉台人士曾為此感到不解,但也意識到所謂的溝通訊息其實被中間人扭曲的情況,對張案,中方的態度寧做壁上觀。然而,再也沒有「張顯耀」在中間嫁接訊息,做些兩面不討好的課題,「馬習會」也就順理成章地破局。張的「政治樁腳」生涯劃下句點後,馬政府的另一兩岸經濟「樁腳」、海基會長林中森,仍努力對岸拉攏台商資源協助選舉。
只不過,張顯耀的「訊息」畢竟做出一些貢獻,馬金高層對於中國攤牌拒絕「馬習會」也非後知後覺。「後張顯耀時期」兩岸關係進入冷處理階段,表面上中方看似避免過激發言,減少對「九合一選舉」藍營選情的衝擊,然而馬英九藉由香港佔中發表「讓一部分人先民主起來」明顯踩到中國的底線時,中方仍毫不客氣打臉,要台灣別「說三道四」。
如外界所評論,「馬習會」的條件之一,是台灣在兩岸經濟架構合作協議(ECFA)下有關服貿、貨貿次第推動,然而馬政府錯估形勢,甚至激起「太陽花」,服貿、貨貿不斷推遲。中國涉台學者認為,中方認為馬確實「無能」,「馬習會」對其「統一大業」還有多少剩餘價值?
「馬習會」的破局若是因此,「辦事不力」的張顯耀只是代罪羔羊。要說「洩密」似乎又太沈重,一如資深兩岸記者的觀察,如果張顯耀洩露了什麼,那些個穿梭在兩岸間傳話的藍營大老,豈不都要抓去「拔舌頭」?
中國轉向「朱習會」 馬賭氣唱反調?
九合一大選後,國民黨慘敗,馬也跟著丟了黨主席的位子,馬政權被認為進入「看守階段」,中方不諱言重估兩岸關係,甚至多方建立兩岸溝通管道的可行性,不管是對贏得多數縣市首長席次的民進黨「平台」,或者是新上任的黨主席朱立倫,甚至是台北市長柯文哲,都有新的評價或期待,「朱習會」中方官媒更喊得響亮。對此,馬心中難免賭氣,甚至搞小動作唱反調。
學者顏建發認為,馬英九不會甘心就此遭邊緣化,勢必會以國家機器給各方排頭。原本兩岸的「王張三會」確實要舉行,馬還有一息尚存的「制度化協商」優勢,但時地抓不準,最後還因空難和M503航線談不攏再推遲,如今王郁琦下台,「X張會」舉行已充滿變數,王郁琦以張案為由「負責」下台,就好像馬要再跟對岸再吵一次,期盼北京「回頭」既不成,乾脆換個人算了。
反觀朱立倫,立委補選結束之後立即完成了智庫重整的工作,不但有了「智庫董事長」的新頭銜,裏面仍有連家班人物在,掛執行長的尹啟銘更曾數度參與兩岸談判,為國共平台的重建與「朱習會」談判擺足了架式。北京關愛的眼神從馬轉向朱的同時,「王張會」還剩下多少作用呢?檢方此刻平反張顯耀,不也是剛好而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