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0日 星期六

從〈勞基法〉看戒嚴一代的勤勞經濟觀



(Ajin開口)

雲程大大底下這篇可說是萬篇論勞基法的文章中,唯一探討勞動哲學的奇筢文章,可圈可點!

奴隸主的最愛就是勤勞不休的奴隸;殖民主的最愛就是百依服從的順民。這些都是封建體制下所建立的價值觀,是統治者的必要工具。勤勞與順服自然就變成是高壓社會的美德,更是造成社會文明停滯不進步的最大原因。

從砍七天假,途經一例一休,至二度修改勞基法,整個過程讓俺看到英德團隊的致富概念,針對如何使社會經濟繁榮起來的軌跡,確實非常微弱貧乏,更是華醬風味太濃:講求的是增量,不是效率與創新;人力品質的運用,注重的是勤勞與否,不是效能的提升!

要是愛迪生也受講究勤勞,遵循孔儒的中華道統美德教育的影響,不尋找新路徑,那麼到今天人類還沒有電燈可使用啦!

17世紀初期,康熙所統治的大清,論制度,經濟,軍事,文明,硬體 - - - ,是遠超過當時的西歐文明的,是全球最富強的邦國。然而,一旦工業革命在西歐產生,大清卻還原地踏步,西方文明的神速科技進展,不到50年,大清成為落後邦國,接著就是鴉片戰爭,一路下滑成為次殖民地,造成中華人幾百年來都受外侮,中華復興變成為永久口號。

然而,至今,中華人還搞不懂,到底工業革命為何沒有在大清,或中華國度發生?

這個答案若找不出來,中華價值永遠無法進步,中華人也永遠無救啦!






從〈勞基法〉看戒嚴一代的勤勞經濟觀

2018/1/18     雲程

戒嚴的一代正在掌權,除了著重在量給強勢的資方工時彈性,拉長工時緊縮勞動條件外,還會什麼?這才是台灣經濟停滯的最大病灶。

蔡總統上台後二修〈勞基法〉過關。二次修法放寬了勞動條件,並對過去法律未規定的事項加以明文化,如61改為122(得連續要求上班12天);放寬休息日加班酬勞計算;週工作時數從46延長為54小時;加班可換遞延補休,兌換比例卻不一致;休息間隔從11小時縮減為8小時,不考慮交班與交通時間;將勞工的同意,委以虛幻的勞資協議等。結果是:在彈性的名義下,明顯對資方的操作上有利。此次修法的爭議比第一次更激烈,其來有自。

勤勞就是好?

相對於資方本享有各種減稅、專案補貼等手段,原本是以設置最低勞動條件,來保障與提升勞工權益的〈勞基法〉,在拼經濟的前提下,卻變成給資方的彈性。新法剛通過,金融業基層人員即抱怨:週工作時數的現狀已達頂標46小時,已被延長為54小時。資方用起彈性,顯然非常迅速。

根據OECD統計東亞勞工平均年工時:南韓2113小時;新加坡2366小時;香港2296小時;台灣2034小時,即便先進經濟體的日本,勞工的年工時仍為1713小時。相較於全球1915小時和亞洲2154小時,可知:東亞的勞動型態有「加班拼經濟」的傾向。[連結] 日本伴隨著去年電通、NHK等公司職員過勞死事件,決定縮短工時,推廣「周休三日」、週五下午強制提早下班等制度。

東亞人民生來就愛工作嗎?

Max Weber所著《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闡釋了勤勞、文化(宗教)與經濟發展的關係。作者認為西歐國家之所以有經濟優勢,主要原因是新教地區的新教倫理強調「自願勞動」、「節制消費」,從而能「累積資本」。1905Max Weber提出「新教倫理」,是伴隨19世紀下半起世界進入工業(機械)文明,世界重心已從歐洲轉向大英帝國,又要再度轉向美國的重要關口。Max Weber在替中世紀歐洲宗教革命寫了續篇之外,也替普魯士的崛起提供理論基礎。

台灣在1980年代忽然流行起世紀初Max Weber的「新教倫理」,不是沒有緣由。它適時的給經濟起飛的台灣提供了養分,為喪失國際地位的挫折提供經濟慰藉,更賦予台灣執政者長期實施戒嚴的正當性。當年學者在台韓港星新興經濟體(四小龍)中,依Max Weber的樣,畫了葫蘆找出勤勞因素,並將東亞盛行的儒教文化比擬為新教倫理,以便合理化東亞的威權主義政府為何能有較高的經濟發展。

遺憾的是,自願勞動、節制消費為手段,達成累積資目的,是個體經濟的範疇。關鍵是:個體雖然可以因此累積資本,但因節制消費,銷售與生產必然受限,從而產生停滯的惡性循環。因此,勞工既是生產要素,也是消費要素,這雙重身分必須以總體經濟的角度來觀察與理解,才能理解:勞工原來是企業衣食父母。

總體經濟的關鍵在於流通它鼓勵若每人能多花一塊錢,透過乘數效果,社會整體就可能多賺好幾倍。這樣,透過消費來帶動收入,形成一個正向的循環。它講求的是:消費者有錢、有時間花錢。

在〈勞基法〉修法紛擾後,謝金河在臉書上轉述一計程車司機的自豪:他們都是每天工作16小時;回家倒頭就睡也很健康;過勞的都是愛喝酒、上夜店等等,結論是:這一代年輕人怕吃苦。謝金河說「所謂禮先求諸野,今天他的一席話對我撞擊很大。」不客氣的說,計程車司機的自豪只是匹夫之勇,而謝金河的默然,則是不察個經與總經先天上的不同日操冥操身體還健康,其他人的不健康是自找的(這是以偏概全);回家倒頭就睡(雖可以累積個人存款,卻萎縮了整體消費);累積存款又無時間消費(最後就是拖垮經濟或買房,使不動產一枝獨秀,並阻礙資本流動)。

另外例子是柯文哲以「嗡嗡翁」自豪,它源自於軍國主義時代日本精神勝利法的遺緒,也是當時日本醫生養成的慣例。柯文哲的進步主張,其實只是實用主義,醫師自豪超時工作多半只是與計程車司機相同的匹夫之勇。

〈勞基法〉爭議的背後,顯示的是台灣真正的危機成長於戒嚴教育,習慣於標準答案的一代,現在是45-80歲,正是社會棟梁,或為執政者。無論扁、馬、蔡、賴,柯文哲、謝金河,甚至計程車司機等,都是這一代的「產物」。他們拙於探討「現象原因解決方案」間連鎖關係,僅依據道德或成長慣性選擇政策、頂多漸進修改或拼量。因此,他們無法察覺自己施政的矛盾:一方面只管生產不管消費,無視總體經濟的生產與西消費的互賴性;一方面揭櫫創新、綠能、人工智慧等目標;一方面卻以過去而非未來、以工業而非網路時代的標準、以勤勞(量)而非效率(質)等視點來理解時代,並據以規劃台灣經濟。

戒嚴的一代正在掌權,除了著重在量給強勢的資方工時彈性,拉長工時緊縮勞動條件外,還會什麼?這才是台灣經濟停滯的最大病灶。

作者雲程


9 則留言:

  1. 這下年輕人除了出走?就是革命嗎?無產階級鬥爭豈不是老共的拿手好戲嗎?

    那台灣淪陷就成為必然的結局了嗎?

    回覆刪除
  2. 總算看到勞檢的報導了,可是勞檢自己也過勞....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7A38DkK-Fw

    然後就是無產階級鬥爭的統戰方式
    (前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cTa5-tUMels
    (後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t4dLtQBq_9w&t=778s

    能夠忍受自我審查和心中的小警總運作而去中國發展的報導,我必須承認,這個統戰手段是我見過最高明的,只要手法能維持下去,就永遠能保持任何親中政黨在台灣的生存空間.

    雖然比起來我比較佩服願意去辦WHV(註1,2,3)放洋的的那些人,因為離台灣更遠,非母語環境,有時候也會被台奸仲介剝削.
    註1: 鄰近的日韓有WHV名額,但兩者加起來一年不到500人名額,90%以上的WHV都是去澳洲.
    註2: 辦WHV比辦呆胞證要麻煩的多,而且除了澳洲以外,有限的名額都需要靠抽籤才有機會辦,不是你要就有.
    註3: 澳洲的WHV允許簽兩次,最多允許待上兩年,比其他開放國只有一次更寬鬆.

    回覆刪除
  3. https://iseilio.wordpress.com/2018/01/21/從〈勞基法〉看戒嚴一代的勤勞經濟觀/

    不去論及其政策的最終效果如何,想法做個轉換,這些可能比較不是問題;台灣的人口原本就過多,疏散一些過去無傷大雅,幾年前聽說台灣流浪博士有三千多位,這些博士就算去中國就業,也是可以理解。可以去了解一下去的都是些什麼行業?或許很多都是軟體產業,顯得很高科技,其實”科技精靈”早已出現,而軟體的先期成本不多,就業產值不大。就業,需要的是傳統製造業;這個並不容易。人才!?看起來好像蠻人才的。人才多得很!台灣的產業與社會發展,只要理出頭緒,好好找出方向,一個堅實健康的社會是很有希望的。

    倒是因為沾染著政治色彩,在法令上應該有 “整流器”。比如 , 必須在台灣住滿183天/年,以分出居民與非居民之類別,居民有繳稅義務,非居民不用繳稅,居民才享有健保,申請護照,以及投票權等等。

    主要還是在台灣本身如何突破現狀,這也需要建立”國族意識”,才有辦法創造出新的社會。

    回覆刪除
    回覆
    1. 雲程大已經在雙魚鏡轉貼Iseilio樣的大作了!

      刪除
    2. 概念性的東西,請多多指教。

      刪除
    3. 若Vincent大有興致,可以去Newslens 筆戰,請看該貼文的回應,俺可完全沒有興趣與尚在呀呀烏穿開擋褲的一群論戰啦。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87906

      刪除
    4. 厚,看得我頭昏眼花。台灣大概就是個半上流社會吧。裡不清。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