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2日 星期一

解決低薪 先建立人民的信賴感




產經觀點:解決低薪 先建立人民的信賴感

蔡明芳 20180120 00:00:00

低薪問題,導致青年族群對近期勞基法修正更加不滿。

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近日指出,「未來若基本工資每年調6%2024年初基本工資就可達到3萬元,若每年調高7%2023年可達3萬元,若調為8%,在2022年年初,只差70元就可達到3萬元,不過,調高基本工資不能採用極端的方式,例如南韓一下子就調高16%,導致不少中小企業倒閉。」由施副院長的發言可知,目前的行政團隊對於總統所提出的3萬元基本薪資是非常重視且有計畫的減緩基本工資調漲對中小企業的衝擊。

合理反映基本工資

過去,資方的力量長期主宰工資的決定,同時,由於資方對主政者有較大的遊說力量,因此,「合理的」勞動薪資與勞動環境往往不被重視。然而,隨著勞工對於自身權益的逐漸重視,攸關勞資雙方權益的工資調整變成為社會爭論的焦點,例如每年包含基本月薪與基本時薪的基本工資調整,即引起勞資雙方團體的論戰。

平心而論,過去政府對於基本工資的訂定幾乎都是勞資雙方相互喊價,並沒有一個較明確的評估機制,因此,政府未來在基本工資的訂定上可以先朝向訂定一個較合理的評估機制,以確實達到訂定基本工資以保護勞工的目的。這也可以讓大家知道,總統所提出的三萬元基本薪資是不切實際,還有有所依據。

工資上漲與物價的關係

當我們在關心3萬元基本薪資的合理性時,許多廠商或學者往往提出警告,他們認為這將導致生產成本的上漲,亦即,提高工資會造成物價上漲或通貨膨脹,如此將對勞工或受薪階級帶來不利的影響。事實上,這樣的說法只對了一半。

勞工是眾多生產要素之一,勞工雇用成本提高本來就會墊高廠商的生產成本,進而造成物價的上漲。但是,成本上漲對於物價漲幅的影響需視廠商面的消費者種類而定。當廠商所面對的消費者會因物價上漲而大幅降低購買意願時,廠商往往不敢輕舉妄動,即廠商會自行吸收成本的上漲;當消費者對於產品價格上漲無感時,廠商自然會將成本的上漲轉嫁給消費者,此時,該類型的消費者即要面對物價的上漲。因此,工資提高會造成物價上漲幅度的高低需視廠商面對的消費者類型而定。

若物價上漲的幅度高於基本工資上漲的幅度,則廠商可能有刻意哄抬物價的嫌疑,這是另一個問題。因此,提高基本工資即使會造成物價上漲,勞工仍會因此獲利。同時,勞工的所得增加才可能增加消費,進而提高民間的消費動能。否則,民間的消費動能僅能依賴少數高薪者維持。

低薪服務業是結果

如何刺激消費動能是一個棘手的問題,一直以來,服務業的比重逐年增加,政府也一再表示對於服務業發展的重視,在此同時,許多勞工團體則不斷呼籲服務業低薪情況嚴重。若政府正視服務業的發展,絕對不會希望發展低薪的服務業。

但是,若台灣低薪勞動人口眾多,低附加價值的服務業一定會繼續存在且擴大,進而創造低薪的服務業就業人口,形成惡性循環,消費動能也會逐漸消失。因此,不管是小英總統的三萬元基本工資或賴清德院長的上市公司起薪三萬元,都是希望打破這個惡性循環的現象。

清楚盤點問題才能提出有效的政策

我們樂見政府正視低薪問題的嚴重性,但是,我們希望未來政府在提出具體的解決方案時,可以提出較有邏輯的政策說明,已讓社會相信政府的計畫可行,以改變民眾的預期心理。

我們也同意施副院長所指出的,要找出低薪產業的實際狀況,再推出對策,否則,為提出解藥而提出解藥的結果,恐淪為像科技部的彈性薪資或玉山學者計畫,難取得民眾的信賴感。往後再推出任何補救措施,只是讓民眾知道政府並沒有清楚的盤點問題。若這政策無法說服民眾,取得民眾的信賴感,就是無效的政策。

最後,不管基本工資多寡,大學畢業生與許多年輕朋友是否有想過,你的合理工資是多少?低薪的問題不應只歸咎於政府或資方,勞方也應想想,你努力了嗎?

※作者為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1 則留言:

  1. 媒體少拿韓國自動化便利商店說嘴,未來少子化以後,別說低薪請不到人,是有錢也請不到工時長的人力。
    少子化老年化以後要優先刪減的就是過度服務的服務業,便利商店可能要開始不再24小時營業,回歸原來的7-11營業時間。可想見服務項目不是縮減就是自動化。
    韓國率先無人商店,未來可能台灣的便利商店自動系統很有可能會像遊戲產業一樣被韓國攻佔(事實上不只遊戲產業,台灣的股票期貨子系統已經是韓國供應的)。
    無人化一直是某種趨勢,自動販賣機就是前幾波的無人服務,日本是那波單項無人販賣下的廠商之一。至於便利商店與中小規模超商這塊,值得觀察。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