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
2017年9月25日 星期一
全球暖化是亞洲衰退最大元兇
http://www.upmedia.mg/forum_info.php?SerialNo=24901
環保議題:全球暖化是亞洲衰退最大元兇
2017年09月16日 15:00:00
舒艾恩胡伯(Hans Joachim Schellnhuber)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所長
舒三塔諾(Bambang Susantono)
●亞洲開發銀行(ADB)知識管理暨可持續發展副總裁
現在是亞洲的季風季——季風季的到來標誌著數月高溫的結束。但仍會碰上極端高溫,尤其都市將面臨特別嚴重的狀況。亞洲城市地區的高溫日數已經是農村地區的兩倍——到2100年甚至可能達十倍之多。屆時,扭轉趨勢的希望渺茫。
由亞洲開發銀行(ADB)與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中心(PIK)聯合進行的亞洲氣候風險首次詳細評估表明,亞洲城市正處在對抗氣候變化之戰的第一線上。事實上,地球越趨炎熱的諸多後果——包括極端氣候事件、海平面上升、環境移民與社會越趨緊張——都將在城市地區交互出現。
2050年前亞洲城市達30億人
亞洲的情況尤其如此,那兒的城市坐擁逾半數人口,並支撐著近80%的經濟成長。2050年前,亞洲地區的城市人口恐翻倍,達到30億人。若不祭出新的氣候措施,未來20年,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增長量恐有逾半數來自亞洲的城市地區。
這樣的假說是建立在完全不要求任何溫室氣體減量的情況下。但事實上,這將被氣候變遷的後果所打破,不受控的暖化將阻礙甚至逆轉亞洲近期的經濟成長。
我們越是乾等,不去應對氣候變遷,就越會造成毀滅性的後果。而且事前不會有太多警告,因為氣候影響通常不會以線性方式逐漸演變,而是一旦我們突破某個臨界點,其將猝不及防且威力十足地浮現。
亞洲平均氣溫將飆升逾6℃
到目前為止,評估氣候變遷對亞洲的影響此一工作仍有待努力,更遑論加強保護脆弱地區或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亞洲地區需要減少土地、水資源和能源消耗的低碳綠色經濟成長策略。這些策略將有助於減緩快速的都市化,減少密集建設、封閉道路與自小客車——這一切是加劇「都市熱島效應」的罪魁禍首。
若我們繼續延續目前的做法,到2100年,亞洲大陸的平均氣溫可能較前工業化階段飆升逾6℃(10.8華氏度)。熱危害或污染所引發的呼吸系統與其他疾病可能導致人們生病甚至死亡。除人力成本外,溫度升高還可能影響農業與工業生產力。
氣候造成的移民潮將導致亞洲城市面臨更嚴峻的挑戰。除非創造夠多的合適工作,否則氣候移民將可能永遠淪為底層階級。即使有足夠的工作機會,越來越擁擠的城市所造成的環境壓力也將對這些國家構成嚴重威脅。即便如此,對亞洲氣候變化移民影響的研究無論在數量、範圍或預測能力方面仍嚴重不足。
降雨、颱風加劇破壞糧食生產
為了改善城市規劃和醫療衛生服務,我們需要一種簡單而準確的方式來對城市人口當前與未來的耐熱能力進行評估。我們還需要減少城市熱危害的策略,包括轉向多中心城市結構、實現經濟和社會集中在多個區域中心周圍,而不是集中在某個單一城市,並通過生態走廊、與城市連接的綠地來維護自然資源。
氣溫升高還遠不是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唯一風險。從旱災到洪災的極端天氣事件將更加頻繁,而且造成的破壞將越來越嚴重。在亞洲,降雨量增加與颱風加劇將嚴重破壞糧食生產,從而導致農村收入下降。例如,在斯里蘭卡,稻米產量到2050年可能下降高達20%;而在斐濟,木薯產量可能暴跌36%。
這一切會因為海平面上升而進一步惡化,本世紀末海平面可能上升1.4公尺(4.6英呎),可能導致諸多國家喪失逾10%的領土。若各國履行其在巴黎氣候協定下所作出的承諾,海平面的上升幅度有可能被控制在一半左右,更雄心勃勃的計劃甚至可能實現更高的目標。但如果我們在今後數十年繼續維持現狀,我們可能觸發長達數百年的海平面上升,即使我們隨後結束所有的溫室氣體排放,仍將造成漸進且無情的後果。
亞洲海岸線密集受洪災威脅
亞洲的海岸線密集,風險可說是最大。那裡有成百上千萬民眾面臨著洪災的威脅。而且風險仍在不斷升高:在孟加拉、印度、菲律賓和越南等國,沿海地區人口預計將在2060年前成長一倍。從現在到2050年間,預計將遭受最大幅度年度經濟損失的20個全球城市中,有13個都位於亞洲。
就目前而言,人們仍未充分意識到亞洲沿海城市中心海平面上升的風險,計畫進程也未充分將此納入考量。我們必須改變這種狀況。在易受洪災影響的國家,城市規劃方案應當綜合運用包括排水系統、堤壩和防波堤等灰色基礎建設(gray infrastructure),以及濕地和森林保護等綠色措施。改善氣象觀測與預警系統也是一大幫助。
但在這方面,人們可能再次面臨知識匱乏和準備不足。沿海設防相較於其他方法的經濟成本和效益狀況,仍缺乏有系統地分析和比較。「溫和」干預措施,像加強土地使用規劃和以生態系統為基礎的方法獲得人們廣泛支持,但僅有少數小規模研究評估其效果。
加強區域合作助於緩解電力短缺
洪水風險可能導致孟加拉、印度等國沿海城市的能源基礎設施開發進一步複雜化。至少在這方面,改善的方向明確:加強區域合作將有助於緩解電力短缺,而可再生、與氣候相適應的供應網絡所提供的獨立蓄電系統,將改善各國的能源安全狀況。
鑒於亞洲面積與人口規模龐大,且具經濟重要性,它必須在緩解氣候變遷的全球工作中發揮核心作用。在許多方面,亞洲城市將決定地球的未來。他們必須竭盡全力保護地球。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