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8月6日 星期日

從西鐵城手錶看企業創新的新路



(Ajin 開口)

經濟發展一定需要靠高科技,這觀念是100%錯誤。發展之所以能帶動經濟,最主要原因在於能否刺激需求的產生。



http://zh.cn.nikkei.com/columnviewpoint/tearoom/26269-2017-07-28-03-35-44.html/?n_cid=NKCHA014

從西鐵城手錶看企業創新的新路

2017/07/28

      日經中文網特約撰稿人 莫邦富:

長野縣飯田市離東京很遠,從東京的新宿坐高速長途汽車,要花4個多小時才能到達。長野縣以山地為多,高山峻嶺、森林河流構成了當地的主要特色。産業以精密加工為主,以致有「日本的瑞士」之譽。

      但是,飯田市因為是山谷地區,海拔並不太高,是一座春天以盛開德國品種的花桃而聞名四週的小城。人口不多,經過多次區域合併才達到10萬,街上幾乎看不到來來往往的行人。因為本地盛産蘋果,所以,飯田車站給自己蓋了個紅紅的大屋頂,通過蘋果紅傳遞著當地的物産信息。

     日本2大手錶品牌之一的西鐵城在這裡有一家專門生産高級手錶的工廠。聽説這裡還使用人工裝配手錶,我帶著好奇心訪問了這家建於1945年的工廠。

      手錶行業儘管屬於精密加工行業,但是,作為傳統産業面臨著嚴峻的優勝劣汰的競爭局面。在互聯網和移動通訊為主的今天,年輕人已經不像以前那樣需求手錶,而高級手錶又被東山再起的瑞士佔據著高屋建瓴的地位,普及型手錶則受到中國企業的強有力的挑戰,日本的手錶行業日子不太好過。

      可是,有一條消息吸引了我的注意,有人説直到10多年前,日本賣得比較好的手錶很難突破2萬日元的單價。到本世紀初的2003年,西鐵城的全金屬電波手錶打出了5萬日元的定價,當時大家都認為價格太高,會賣不動。結果卻大出意外,成了消費者爭搶的熱門商品。

      到了2014年,日本的中高級手錶進入20萬日元的領域。近年,日本手錶企業開始向更高價格水線挑戰,西鐵城的表芯只有1毫米厚的光動能手錶甚至售價達到了70萬日元。在飯田工廠我聽到西鐵城公司員工説:「下一個目標是突破100萬日元定價。」

      通過參觀飯田工廠,我發現手工裝配和先進技術的結合是他們衝擊這個價位壁壘的主要武器。為了保證質量,工廠為員工制定了10年、20年、30年的技術培訓計劃。鼓勵員工去獲得當地的「信州名工」「現代名工」乃至國家級名匠Meister、超級Meister等稱號。工廠裏甚至為技術特別優秀的員工設立專門的包廂式的裝配座席,以示敬重,提高員工的榮譽心工作自豪感。極低的離職率也保證了員工技術水平的提高。

      離開飯田時,我感到我看到了傳統企業追求創新的又一個新的途徑,想在蘋果香飄山谷的秋季再來訪問這家工廠,細細探究創新之路的新成就。

4 則留言:

  1. 中價位不見了!
    中產階級消失中?
    上次聽好蝦囧男(雲林在地養蝦青年)的負責人談「台灣農業」,他們的看法都偏向將來農業開放,進口農產品會搶佔低價市場,在地農業只好往「高單價」「友善耕作養殖」發展。
    我的想法:
    以前這一塊較高單價消費市場是由科技新貴與軍公教人員佔多數撐起來的(個人去市集賣東西的觀察)。
    但是當薪資一直停滯,年金改革後軍公教消費趨保守,加上近幾年青年返鄉務農的模式也有模仿風,市場的流通是否緊縮,我們的「官員」,應該還沒想到,只會複製像夜市的市集模式。
    手作與量產,也是文創商品的矛盾。

    回覆刪除
    回覆
    1. 其實Citizen 的走向,並不是最好的行業策略,因為只是在價位高低調適顧客對象而已。更正確的創新方向應該是運用手錶精密科技,進行研發奈米式體內植入的偵測儀器,這點很多瑞士鐘錶公司都已經轉型成功了。

      所以傳產的轉型,絕對不要僅在價位上求變,而是該科技應用上求變。這個道理也可以應用到農產品,以科技,溫室,多層直立農田科技,甚至開始計畫生產,避免季節性的產量起伏。這點目前都已經100%可能了,不必談到任何新高科技的突破。

      所以傳產要如何創新跨行業,俺說,不是科技,而是在於概念能否有新亮點的突破!

      刪除
  2. 有位學生正在日本打工存錢要念他們的鐘錶學校,禱告他學有所成,真心如願...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