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主義已成中印關係絆腳石
中印兩國如果都把「維護主權」作爲「崛起」的試金石,把民族主義作爲政治的支撐點,則中印邊界之爭能夠達成協議的可能將是微乎其微。(美聯社)
中國目前陸上邊界只有兩個鄰國尚未達成協議,一個是印度,一個是不丹。
不丹以西、尼泊爾以東的接壤地界為中印交界「錫金段」,以前中印未在這個地區有爭議。尼泊爾以西,中印之間還有漫長邊界,分別與中國的西藏、新疆兩個自治區接壤,從東南到西北,又可以分為三段。其中印度與西藏接壤的地區稱為「中段」,涉及約2000平方公里土地,且比較零散。
印度喀什米爾邦與新疆交界的地區,稱為中印邊界「西段」(最南端一小部分與西藏也有接壤),中國占領的阿克賽欽地區,印度認為屬於印度拉達克地區,這是中印另一個爭議熱點。此外,由於印巴在喀什米爾的爭議,巴基斯坦控制的喀什米爾地區與中國新疆接壤,印度不承認此處中巴之間的劃界協議,故為另一個潛在的中印邊界爭議,這裡稱為「巴控喀什米爾段」。因此,中印邊界大致可以分為此五段(東段、錫金段、中段、西段、巴控喀什米爾段)。
東段與藏南地區
東段就是中國所說的藏南地區,亦即印度的阿魯納恰爾邦的一部分,涉及7~9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儘管中國說這裡「自古以來」就屬於中國,但其實沒有這麽簡單。位於藏南西部的主要城市達旺是傳統的藏區,歷史上屬於西藏無疑;但藏南的中部和東部等原先人口稀疏的地區,歷史上卻是阿豪姆王國的屬邦。該處當地統領之稱謂為「羅闍」(Raja),就是一個源於印度的詞。阿豪姆王國,即現在的印度東北地區,在19世紀初期是緬甸的一部分,在1820年代被英國通過第一次英緬戰爭兼併入印度。從此成為印度的一部分。
在1913年,中英(印)藏三方在西拉姆會談,目的是確定西藏和中國本部以及西藏和英印之間的邊界。在會議上,英國代表麥克馬洪提出了麥克馬洪線,作為英屬印度和西藏的分界線,把藏南劃分給印度。西藏和中國都同意了這條線並草簽了協議。但是由於中央政府和西藏關於中國本部和西藏的分界線問題沒有達成共識,所以中央政府代表退出了會議。因此,最後西姆拉協議只有英國和西藏代表簽名。
中國政府沒有簽名,當然是中國拒絕承認麥克馬洪線的合理理據。但麥克馬洪線並不限於印藏之間的分界,還有緬甸和西藏雲南之間的分界(當時緬甸是印度一部分,雲南藏區也歸西藏管轄)。這段稱爲麥克馬洪線東段。在1956年中緬劃界協議中,中緬邊界的北段依照了麥克馬洪線東段的畫法,把清朝到民國一直主張的江心坡劃歸緬甸。印度於是指中國變相承認了麥克馬洪線,成爲中方的一個不利點。
西段與拉達克
西段就是過去幾年持續緊張的阿克賽欽地區,面積約3萬平方公里,為中國所控制。傳統上,這個地區屬於拉達克。以前拉達克是西藏的屬國。但在19世紀中,錫克王國進攻拉達克,拉達克向西藏和中國求救,清朝駐藏大臣卻拒絕出兵。於是拉達克變成錫克王國的領地。後來英國兼併了錫克王國,拉達克於是又成爲喀什米爾—查饃土邦的一部分。
阿克賽欽一直是個很荒蕪的地方。1865年,英國官員詹森奉命在拉達克劃界,阿克賽欽明確為拉達克的一部分。在19世紀末,英國為拉攏中國對抗俄國對西藏的滲透,提出麥卡特尼—麥當勞線,把阿克賽欽劃給中國,但中國沒有回應。因此,在阿克賽欽地區,並沒有雙方同意的劃界。之後,英印一直按照詹森線視阿克賽欽為印度領土。
在印度獨立之際,印巴衝突和喀什米爾的爭議令剛獨立的印度無暇理會阿克賽欽,其主權停留在地圖上。反而是1949年中共建制後,搶先控制了阿克賽欽,並在當地建起了西藏到新疆的公路,成爲戰略重地。到1958年,印度才知道中國已經占領了阿克賽欽。雙方爭議由此而起。現在印度的主張基本上依循詹森線,而中國的主張基本依循麥卡特尼—麥當勞線。
中段爭議涉及共計約2千平方公里土地,但多為人煙罕至的山區,而且比較零碎,暫時還未見衝突。巴控喀什米爾段,巴基斯坦在和中國的劃界中已經把自己實控中的喀喇昆崙山口部分給了中國。因印度聲稱對整個喀什米爾的主權,當然不會承認這個「非法」條約。如果以後印度奪回整個喀什米爾,這個地區的爭議也會從潛在上升到現實。
錫金與不丹的複雜歷史
這次產生糾紛的地區為中印交界的錫金段,牽涉的歷史因素更複雜。尼泊爾、錫金、不丹都是原為喜馬拉雅山南麓的獨立王國,與西藏交界。這三國一直夾在印度與西藏,西藏本身的文化,與印度的同源性,遠大於與中國的同源性。因此,這三國都屬於印度文化圈區域。
18世紀,尼泊爾強盛,對藏與錫金都發動戰爭。18世紀末,滿清援助西藏,擊敗尼泊爾,順手在藏頒布《二十九條章程》,正式把藏納入領土範圍。錫金也成為滿清的「藩屬國」。但恢復元氣之後的尼泊爾,繼續攻擊錫金與西藏,滿清卻不再援手。
這時,勢力滲透到印度北部的英國,成為錫金的救星。英國與錫金結盟,在1914年的戰爭中擊敗尼泊爾,錫金奪回被尼泊爾攻占的領土。但這也是錫金一步步淪為英印「保護國」的開端。1853年,錫金接受英印政府的「指導」。1890年,英國與滿清簽訂《中英會議印藏條約》,正式承認錫金成為英印的「保護國」,同時也劃定了錫金與西藏之間的邊界。此後,錫金成為英屬印度的勢力範圍。
1947年,印度獨立,錫金公投,否決加入印度。1950年,印度與錫金簽訂條約,錫金繼續為印度的「保護國」。但印度一直追求兼併錫金。1975年,錫金總理要求併入印度;同年的錫金公投,否決繼續王國制度(公投的公平性有疑問);同年,印度正式兼併錫金。
中國長期不承認錫金歸印,直到21世紀,中國才與印度達成協議,印度承認西藏歸中,中國承認錫金歸印。
不丹的歷史同樣複雜。17-18世紀,不丹多次捲入與印度莫臥兒王朝的戰爭中。不丹一直想吞併其南部的科奇比哈爾王國(Couch
Behar),科奇比哈爾向莫臥兒王朝求援,而不丹則向西藏求援。英國勢力滲透到印度北部之後,支持科奇比哈爾。西藏由於自己也受到尼泊爾的入侵,難以支援不丹。因此不丹只能向英國屈服。
1865年,不丹割讓大片土地給英屬阿薩姆,換取英國每年5萬盧比的補助。此後,不丹出現爭奪王位的內亂,進一步衰弱。1910年,英不簽訂新約,英國把每年補助金額提高到10萬盧比,不丹則讓英國「指導」其對外關係。事實上,不丹淪為英國的保護國。但與錫金相比,不丹獨立性更高。這樣,印度獨立後,不丹沒有成為印度的一部分;不過,1949年,不丹與印度簽訂條約,印度把每年補助金額上升到50萬盧比,而不丹則在對外關係上繼續接受印度指導。
不丹是唯一沒有與中國建交的鄰國,雖然從1984年開始有邊界談判,但一直沒有與中國劃定邊界。這與其背後的印度因素有很大關係。
從地圖可知,整個亞東縣,插在錫金與不丹之間。中不之間邊界沒有劃定。在亞東縣與不丹之間的交界地區,包括洞朗地區,都是雙方有爭議的地區。因此,印度主張,進入的不是中國領土,而是不丹領土,在理論上說也說得通。
根據中國的說法,印度在進入洞朗之前,不丹並不知情。印度雖然指導不丹的外交關係,但不能越俎代庖。如果真的如此,那麼印度仍然是理虧的一方。
中國在爭議領土上修公路,這本來就敏感。但印度的真實動機是,中國要在洞朗地區修公路,這將有利中國快速向洞朗地區增兵。從地圖可知,亞東南面就是印度的西里古里走廊,是連接印度東北地區(包括阿魯納恰爾邦)的狹窄通道,只有幾十公里的寬度。如果中印在阿魯納恰爾邦地區發生衝突,中國在亞東地區攻擊這條走廊,則很容易切斷印度在陸路對阿魯納恰爾邦的增援。印度對此反應大,並不奇怪。
中國強調,在「自己的領土上修公路,合法合理」,撇除這是爭議領土的因素,此舉也必然打破地區之間的戰略平衡。如果對照中國在韓國部署薩德問題上的態度,不難看到,這又是中國「雙重標準」的一個例子。
印度的戰略考慮
中印之間的領土爭議是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很難說誰更加有道理一些。這些爭議需要通過談判或者國際仲裁解決。但近年來,中印因領土發生的邊界糾紛越來越多,這包含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
中印作為鄰國,根據「遠交近攻」原則本來就很可能有矛盾。何況中印之間有面積甚大的領土爭議,1962年曾因此發生戰爭。單從這點看,中印的矛盾是根深蒂固的。更何況,中國支持印度的對頭巴基斯坦,作為牽制印度的工具。
印度傳統定位就是南亞霸權,近年來更定位在印度洋的霸權。這與中國亟欲成為海洋大國,衝出南海,守護從波斯灣到南海的運輸線的戰略目標,迎頭相撞。近年,中國推行珍珠鏈戰略,從陸地到海洋「包圍印度」。在此基礎上,更推行一帶一路政策。這都動了印度的奶酪,對印度威脅甚大。印度也力求反客為主,積極介入南海爭議。
中印均面積廣大,人口眾多。它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大國。中國已經公認是有能力挑戰美國霸權的新興強權,而印度也一般被視為必將崛起的新興強權。印度的人口將在不久的將來超越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印度的人口結構青少年占多數,中位數只有25歲左右,遠比中國有優勢。雖然目前經濟數據不如中國,但發展潛力巨大。
軍事上,印度也擁有核武器,這是對抗中國不可多得的軍事保證。因此,長遠而言,印度有挑戰中國的底氣。這種底氣甚至比日本等國還強。印度挑戰中國,正如中國挑戰美國一樣,都是不可避免的走勢。中印間最近在爭當航天大國上較勁,正是這種爭奪大國地位的象徵性行為。一如當年美蘇爭霸時代。
相比而言,印度的國際環境比中國優越。印度本身在第三世界中的聲譽很好,由於是民主政體,在西方的支持度也很高。在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改革一事中,它是潛在的新成員中呼聲最高的一個。日本在釣魚台問題上與中國交惡之後,積極拉攏印度,前幾年主張民主之弧,現在又希望搭建日本、澳洲、越南、印度的同盟。它與俄羅斯之間的關係也不錯。最近上海合作組織擴大成員國,俄羅斯積極支持印度加入,藉此與中國拉入巴基斯坦抗衡,也避免上合組織成為政治聯盟。而美國與印度關係一直不錯,最近的邊界衝突,與莫迪訪美同步,兩者之間的關聯令人遐想。
莫迪也是如習近平一樣的強勢領導人,而且莫迪非常大膽,這次進入「中國」領土就顯示了「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冒險氣質。這比歐巴馬「光說不做」,事事「站在背後」更令中國頭痛。中國喊話經月,毫無行動,被迫謹慎應對,正說明印度與莫迪都是不好惹的對手。
客觀而言,中印都有核武器,兩國之間要大打出手,其後果難以想象。最現實的結局就是雙方按照現在的控制地區正式劃分國界,作為構建兩國關係框架的第一步。這需要雙邊現實主義方都把民族主義情緒降下去,耐心向國民解釋歷史和現實的真相。但中印都把「維護主權」作爲「崛起」的試金石,把民族主義作爲政治的支撐點。中印之間能夠達成協議的可能微乎其微。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