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7年1月25日 星期三

笨蛋!問題不在經濟,在黨國!


Ajin開口)

底下報導非常有趣。不錯,若中國可以降低出口依賴,提昇內需市場,中國會生龍活虎的,把川普爺嚇得灰頭土臉。

然而,中國降低出口依賴必定是川普剋星嗎?也未必如此,因為內需市場若還是管控於中南海黨官手中,照樣內需市場冷清清。內需市場一定必須開放給隱形之手運傳才可能虎虎生風,熱燙燙地快速流轉。

一旦山姆大不買,中國不是沒有棋走了,只要跳脫出口依賴,中國還是強龍一條。不過,問題不在經濟,在於黨國!





中國對出口依賴將低於印度
中國的出口與GDP比率為20.2%,遠低於200638.6%的峰值。這可能使中國更能抵禦特朗普任內的貿易緊張。
更新於2017123 07:16 英國《金融時報》 史蒂夫約翰遜 報道
中國的出口占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穩步下降,這一降勢意味著中國對出口的依賴可能很快就會低於印度。
這一轉變突顯了中國國內經濟的增長,這可能使北京方面更能抵禦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Donald Trump)任內的貿易緊張,特朗普曾威脅要對中國輸美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
1991年以來,中國在推動其製造業融入全球經濟方面取得了驚人的進展,但即使在全球金融危機之前,那種格局就已開始變化,咨詢公司牛津經濟(Oxford Economics)亞洲經濟部主任高路易(Louis Kuijs)表示。
關鍵並不是自那以來我們沒有看到任何出口增長,而是近年全球貿易增長顯著慢於中國自己的經濟,他補充稱。
中國在2016年前三個季度出口了1.65萬億美元的商品和服務,同比下降7.2%。根據英國《金融時報》計算,中國的出口與GDP比率為20.2%,遠低於200638.6%的峰值。
這是本世紀以來中國最低的出口比率,盡管在1979年中國改革開放之初,出口對GDP的貢獻只有6.4%
推動中國崛起為一個出口大國的是一種舉國努力:發展低成本製造業,將其融入全球經濟並搶占市場份額。
從智能手機到襪子,銷售各種產品使中國目前占全球出口的12%左右。高路易提出,這使得進一步提高這個占比越來越困難。
與此同時,中國政府近年試圖推動國內經濟轉型,從出口導向型增長轉向國內消費。
這些發展增加了中國和印度經濟之間的相似性,這兩國經濟往往被視為兩個極端。
雖然印度有時被描述為一個相對封閉的經濟,受經常賬戶赤字困擾,但它的出口比率僅略低於中國,在2016年頭九個月為19.4%
凱投宏觀(Capital Economics)首席亞洲經濟學家馬克威廉姆斯(Mark Williams)表示,印度的出口比率今年就可能超過中國,原因是占印度商品出口收入五分之一的石油產品價格上漲。
他說,如果今年大宗商品價格顯著高於上年,那肯定足以把印度提升到中國以上
鑒於有跡象顯示全球消費正在從商品轉向服務,印度在服務方面的更大優勢也可能幫助它超越中國。高路易估計,2016年印度服務業出口占GDP7.4%左右,三倍於中國的2.5%
然而,根據摩根大通(JPMorgan)的估計,中國在全球貿易中的角色仍然帶有政治敏感性,因為去年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達到3440億美元,遠遠超過印度對美國的250億美元貿易順差。
譯者/和風



2017:中國需深化改革為經濟驅霾
更新於2017119 06:48 
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錢軍 FT中文網撰稿
2016年,中國資本市場以一個快速自熔的熔斷機制開首,似乎奠定了一整年跌宕起伏的不尋常基調。2017年,全球形勢依舊顯得陰晴不定,這也給減速與轉型中的中國經濟增添了更多變數。
綜合判斷,我國經濟運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勢。這個L型是一個階段,不是一兩年能過去的201659日,《人民日報》頭版再度刊發權威人士獨家採訪,為中國經濟問診把脈。
在之後的大半年時間里,權威人士口中的L到底有多少種寫法引發了熱議,我們所知至少有四種解讀——第一種叫逐級下臺階式,第二種叫躺著式(豎短橫長),第三種叫斷崖式(豎長橫短),第四種叫深不見底式(只豎不橫)。 因為中國的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拐點,全球對中國最關心的問題就是新常態下中國的GDP增長。
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GDP均保持了6.7%的增速。因此,筆者和許多經濟學家的預計一樣,中國經濟全年能夠實現6.7%的增長水平,達到年初政府確定的目標。在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屢遭黑天鵝的利空下,中國經濟能在期末大考中交出這樣的答捲實屬不易,這必然也為穩定世界經濟作出巨大貢獻。
不過,在為萬眾期待卻又得來不易的好成績歡欣雀躍的同時,我們也要冷靜地意識到,中國6.7%的增長中的一部分得益於2014年底以來歷經一年半的寬松貨幣政策刺激。事實上,為了提振疲弱的經濟,除了持續進行量化寬松,2016年日本、歐元區、瑞典、丹麥還有瑞士的央行都採取了過去不可思議的非常規貨幣政策——負利率, 也就是通過對儲蓄進行懲罰來推動借貸、投資和消費。
但從發達國家的經驗可以看出,寬松貨幣政策在刺激經濟發展上有局限性,也會帶來副作用,比如催生資產泡沫,而長期的低息環境對於企業的創新和競爭力也是不利的,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同時,對於依賴息差獲取利潤的金融機構低息也會讓他們陷入困境。為此,筆者一如既往呼籲,中國應該減少邊際效益遞減的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刺激措施。
2016年被視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走向2017年,筆者認為,這仍將是中國經濟改革和轉型的關鍵之年,GDP增速預計將維持在6.5%左右的水平。而在國際形勢日趨復雜,貿易環境(尤其對歐美)持續惡化的不利影響之下,政府要配合供給側改革更多運用財政政策,給中小企業減稅讓中國企業家不再選擇逃離,同時可以降低消費稅以進一步擴大內需發展服務行業。
人無貶基作為財經類熱門網絡新詞在2016年席捲了朋友圈,但很多人或許不知道還有下半句——“中或最贏,意思就是,首先,人民幣沒有持續貶值的基礎,其次,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環境下,即使人民幣貶值,中國或許仍然是最大的贏家。
回顧來看,人民幣從2005年匯改直至2015年上半年內,絕大多數時間一直都在對包括美元在內的主要貨幣持續升值,而在2015811匯改時,出現了一次比較大的跳躍式貶值。自從那時起,定價機制更加市場化的人民幣兌美元的波動性增加並持續貶值,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下降。
20161215日,美聯儲不出意外地上調利率,步入升息通道,接下來的一兩年內升值的頻率和幅度仍然是影響國際匯率市場的重要因素。這也意味著,人民幣會與其他貨幣一樣仍然有對美元貶值的壓力。筆者預計,2017年上半年人民幣破7將是大概率事件,對美元繼續貶值5%-10%仍屬正常的市場波動,同時,中國有充足的外匯儲備(目前是3.1萬億美元)應付突發事件,並不會發生所謂的匯率危機。筆者堅信,央行可以有效將匯率市場保持在穩定區間,並維持境內外市場平穩聯動。筆者還判斷,2017年美元將會見頂,而人民幣將有望在下半年觸底反彈。
近年來中國企業的全球收購浪潮在2016年達到了一個階段性的巔峰,在匯率市場波動和西方民粹主義抬頭的雙重夾擊之下,筆者認為,雖然收購浪潮在2017年會延續但節奏會放慢,規模會縮小,國際國內的形勢包括收購標的企業所在國對中國收購的態度和政策,都將對中企出海產生重要影響。
而對於老百姓最關心的投資渠道之一的A股股市,無論從國內經濟基本面,還是上市公司業績表現來看,坊間盛傳的慢牛行情似乎還缺乏支撐,筆者預計,3500點仍將是2017年上半年A股的一個高點,下半年將召開的十九大是否能釋放出更多明確的深化改革政策信號,以及包括新股發行體制在內的股市改革是否會推進,這些都將左右市場的走向。
2016年下半年的一系列調控措施,給年初又火熱了一把的中國房地產市場降了個溫,年終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也再次對樓市限購去庫存之間的關系給出了明確的答案。會議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
從金融的角度來看,調控過熱的樓市最直接有效的手段無非就是控制杠桿,對於增加投資杠桿的融資渠道比如首付貸要控制。而如果要在中長期穩定房地產市場的同時,且保證地方政府有穩定的融資渠道,綜合海外的歷史發展經驗來看,有針對性的房產稅應該是最好的選擇。比如一方面低價房不徵稅,另一方面通過房產稅提高炒房者的成本,以減少囤積房產或炒作房價的行為。
無論對於中國還是世界經濟來說,2017年充滿著更多不確定性,全球化迎來極大的挑戰,貿易戰一觸即發,沒有一個國家能在復蘇乏力且緊密關聯的世界經濟大環境中獨善其身。
中國經濟何去何從?筆者期待,十九大等能進一步明確改革的決心和方向,在保持一定的社會就業水平等穩定前提下, 降低GDP增長的目標——在新常態下,中國應該追求的不再只是增長速度,更重要的是增長的質量。同時,即便出現了經濟增長的新拐點,也要忍受改革和轉型的陣痛,打造和維護多層次的資本市場,繼續深化國企改革,扶持民企,提振內需。或許,只有當中國政府釋放出明確的深化改革的政策信號,才能給予海內外市場更多的信心和動力,驅散籠罩在中國經濟藍天中的那片霾。


2 則留言:

  1. 他們也會搞「白手套」,如馬雲之輩。

    回覆刪除
    回覆
    1. 就算「白手套」出現在美國本土,規模效應不大,一定遠低於在中國境內替中國黨官囤積財富小很多!
      畢竟有很多附加條件束縛著白手套。原本中國製造的必要紅包,換取違規方便,都相對減少,同時也必須照步來!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