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2016年11月28日 星期一

讓「夕陽」變「黃金」


讓「夕陽」變「黃金」
台灣經濟要轉型,要提昇,很快。過去堆積的基礎都可以拿出來應用,最主要的是概念需要轉換,從代工賺出口外匯,轉變成產業領頭羊,開創新消費型態,讓世界走向台灣,同時自給自足
台灣的紡織工業完全可以更進一步配合3D打印科技,創制出來家庭用成衣機。從自己電腦設計到紡紗,染整,編織,印花,打樣,一條龍的成衣3D機就出世了。這必定是世界第一台的家用成衣機。相同道理,既然製鞋業可以採用電子板切割,縫黏科技,就同樣可以應用到很多民生用品業
產業提昇最要緊的是概念,要從賺錢囤積變成快速流轉。其次是人工應用的提升,從勞力密集變成腦力密集。這是經濟發展最重要不能缺少的兩件!


紡織業早已不是「夕陽」



常被視為傳統產業的台灣紡織業,老被貼上「夕陽」、「黃昏」等標籤,但近年來轉型發展之後,早已不一樣了!
1950年代起,台灣紡織業從原本進口原料,發展至採用化工原料來補天然原料的不足。這60幾年來,台灣紡織業運用化工的進步,逐漸發展出非常完整的上下游生產體系,也從OEMOriginal Equipment Menufactures 原廠委託代工生產)走到了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s 原廠委託設計並代工),能根據客戶需求,在原料,功能,版型和選色等方面做設計。隨著時代潮流改變,環保和運動布料的需求量大增,台灣以穩健之姿,在全球機能布料的輸出佔有一席之地。根據WTO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全球紡織品出口國的排名,台灣一直保持在前十名內,出口值年年皆為百億以上。
Nike, adidas, Under Armour, The North Face, Burberry, Victoria's Secret, Wacoal......等等國際知名品牌,在台灣有很多愛用者,然而鮮為人知的是,許多產品布料就來自台灣。儘管如此,許多台南紡織大廠的願景,就是能脫離代工,進一步創造台灣自己的品牌。2016風格臺南創意時尚展」就是FFIA台灣流行時尚產業聯盟在這樣的心意下催生,推翻傳統紡織品放一桌,讓消費者自行翻看的做法,跨界建築,設計,產業,以「藝術時尚展」靜態展和「風格時裝秀」走秀兩種方式,希望讓紡織產業呈現一番新的風貌。
創意大展,贏得知名造型師陳孫華稱讚:「讓我看到一線曙光。」替紡織業者介紹新一代設計師,同時向年輕設計師展示紡織業者的資源,「2016風格台南-創意時尚展」開始了上中下游的連結與跨界合作,希望能讓台灣各界一起「打一場國際的仗」。


5 則留言:

  1. 一位有著五十年台灣紡織業老兵經歷的友人,在傳統紡織業紛紛出走菲律賓、中國,並且紛紛鍛羽而歸之際,代理台灣之後發展出來的高級紡織品出口,在其高峰期,每月光佣金收入高達400餘萬台幣。十數年前參與了他們的一桌小飯局,片言隻語中,見到他們對自身產業要留在台灣的看法。無關兩岸、省籍、立場、情操,而是一種產業生存的選擇。十數年後的今天,台灣紡織品的技術導向,更加擴展到體育休閒紡品的全面供應,進步實在很難想像。

    iseilio

    回覆刪除
  2. 沒錯。目前台灣的困境就是在於沒有搞出自己特色的品牌。其實類如紡織到成衣這一連串的工業練,台灣除了最後的廣告行銷業與品牌沒掌握之外,其他都是世界龍頭。但品牌者,市佔率也!所以關鍵還是在於腦部創新出來產品的新應用,光僅拘限於技術,還是不夠的。

    電腦業也一樣,只要都還是代工層級,都無法當業界領頭羊。要不然,筆電有哪一塊電路板不是台灣代工出來的?

    科技提昇是多方面,但一定要回到最基本的問題,經濟發展的目的何在?速快,量多,質高,本低,工少,有了這些,還一定要加上社會消費力提昇。沒有消費力提昇,經濟發展的目的根本就是製造更多的鬼城,空屋,蚊子館罷了。

    最後還有個大前提,高科技,高產能絕對不能犧牲最基本的金雞母:必須善待自然界,這才能自給自足。因為殺死金雞母換取快速的外匯集中,無疑是把自己肚子交給他人掌管,那就永遠當代工奴好了,因為要吃的咚咚是靠進口,那還能不被套牢嗎?能怎樣?。經濟發展一定要對大自然界敬畏,維持自給自足。

    回覆刪除
  3. 精紡品之所以能夠根留台灣,主要還是知道會有技術流失的問題之外,應該是圈子不大,易於眾志成城。

    如果有機緣去逛過台中地區的機械廠,不但看得到業主的不畏風險與拚勁,員工的專業與研究精神,在細微末節的接觸之中,在在令人有所感覺。記得幾年前在一次五金機械展,見證到就在展示的機械旁,三、四位年青的業界從業員,針對機械熱切的討論與意見交換。充滿著熱情的對談,與來自對自身技藝的飽滿信心,如此踏實,沒有浮誇。尤其彼此之間來自專業知識的惺惺相惜,讓我至今依舊印象深刻,深深敬佩。

    關於品牌,一般很容易去想到的就是“服飾”。就個人來說,這關係到文化品味之外。在實務的層面,除了那些頂級品牌,一般我們認為的品牌,除了要有自己的風格之外(我看似乎也大同小異),臺灣廠家會相當的困難是,也必須有自己的連鎖店。這樣的連鎖店,也不能如同一位在日本很有名、女性的女裝設計師,在巴黎開了一家女裝店,也讓模特兒穿出,參加伸展台展示,但是幾十年下來,在外國也沒看出成績。顯得國際化,倒比較像是“出口轉內銷”。意義相差太多。其實這些連鎖店的經營似乎也很不容易,隨時都在打折;當然利潤也大。還有,要做慣大宗交易的台灣廠商,去從事零售業,會覺得很囉唆。在商言商,有困難度。

    機械產業一直就用的是自己的品牌。這除了因為台灣本身有市場之外,中國開放之後,台商還是喜歡採用國貨。根柢是相當不同的。

    回覆刪除
    回覆
    1. 目前「中國」的精密機械也發展起來了……他們有強制性的採用自己的中國貨。
      台灣這幾年技職體系的機械科系,雖然外加很多員額,但是家長的觀念還是停留在「黑手」出路。
      我的看法,福爾摩沙,在這波「home made 」或是「maker」風潮下,能否再次發揮「小而美」的精神,每個家庭的客廳,像以前一樣是一個「創意工廠」,透過電視上網分享。
      中華電信的MOD好像有類似的微電影……

      刪除
    2. 這次要學聰明,生產是為哪樁?市場在哪?需採量產嗎?量產是再度啟用廉勞嗎?

      然而,若不是量產,走高附加價值的研發精品,賣一輛水陸空三棲用的交通工具勝過賣幾千萬台加工出品的iphone。高附加價值的東西不需量產,當然就不需考慮外銷市場啦,是人家走來拜託你賣給他啦。搞出一顆高儲存輕便微小電池,即使量產,還是可以讓整個世界發瘋的啦。

      所以關鍵不要再考慮出賣自家廉價勞工了,而是讓腦力取代勞力,這才是經發的正確方向!

      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