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的「軍事欺騙」新招:充氣武器
軍事ANDREW
E. KRAMER2016年10月13日
一架造型完美的青灰色米格-31戰鬥機突然出現在眼前,強大的機翼伸展開來,顯露出米格機特有的紅星標記。
這是俄羅斯稱之為「軍事欺騙」(maskirovka)的全套欺詐和偽裝本領中的又一個招數。這個心理戰原則正成為該國地緣政治野心中一個越來越重要的成分。
「如果你研究歷史上的重大戰役的話,你會看到,每次都靠欺詐取勝,」負責提供這些手段的軍事工程師阿列克謝·A·科馬洛夫(Aleksei
A. Komarov)面帶狡詐的笑容說。「從來沒有人靠誠實取勝。」
隨著俄羅斯在弗拉基米爾·V·普丁(Vladimir
V. Putin)總統的領導下耀武揚威地重返地緣政治舞台,克里姆林宮也在採用範圍廣泛的隱形戰術,包括禁止國外的評論家發聲,讓東正教教會走上其保守的反革命道路,向歐洲聽眾散播假信息,甚至據歐巴馬政府說,通過侵入民主黨的計算機系統來干擾美國的總統大選。
俄羅斯最近的軍力部署就是以採用這個原則的行動開始的:比如2014年在克里米亞出動的神秘士兵,是字面意義上的隱蔽士兵,他們號稱是在烏克蘭東部「度假」或「當義工」,還有2015年向敘利亞派出的「人道主義空中救援行動」。
就在俄羅斯展開介入烏克蘭的行動時,莫斯科向烏克蘭東部省份的叛軍派出了一個「人道主義」的貨車隊。它們其實是經過掩蓋的軍用車輛,後來被發現大多是空的,這使得人們猜測,它們被派到那裡的目的是阻止烏克蘭對叛軍發動反攻。
「軍事欺騙」的用意是讓敵人不斷地猜測,永遠不承認我方的真實意圖,總是否認我方的行動,並使用所有的政治和軍事手段,讓我方戰士保持出其不意的優勢。軍事分析家說,從這個意義上說,該戰術具有「多個層次」。該戰術認為,用綠色布料或迷彩服把士兵偽裝成一叢灌木或一棵樹的傳統欺騙方法,與高層的政治謊言和狡猾迴避沒有區別。
因此,在入侵克里米亞之後馬上舉行的記者會上,普丁斷然否認電視螢幕上出現的「綠裝男子」是俄羅斯人,聲稱任何人都可以穿上買來的軍裝。只是在五周之後,俄羅斯吞併了克里米亞半島時,普丁才承認了那是俄羅斯部隊。
上個月,俄羅斯國防部否認了華盛頓的說法,美國說俄羅斯戰機襲擊了一個在敘利亞從事人道主義的車隊。俄國最初稱,車隊可能是被叛軍的迫擊炮擊中的,後來說美國的捕食者無人機對該事件負有責任,最後又說貨車自行起火。
「軍事欺騙」遠遠不只是所有軍隊都用的簡單偽裝,它還包括涉及誤導誤傳的各種思路,這種戰術如今的用途與幾十年前的一樣。例如,蘇聯時代的地圖經常有不準確的信息,令司機們頭痛,但有益於國家安全:如果間諜獲得了地圖,入侵的軍隊會被錯誤的信息搞糊塗,比如地圖上看到的道路實際上會把軍隊帶入沼澤地。
事實上,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裡,從布拉格之春到阿富汗,從車臣和烏克蘭,俄羅斯和蘇聯的幾乎每次軍事行動,都是以一個簡單但有效的招數開始的:士兵先是穿著無標記的制服出現。例如1968年,一架蘇聯航空公司的飛機在布拉格降落,機上乘客中健壯年輕人的比例格外地高,這些人後來佔領了機場。
專家們擔心,這種戰術的下一個戰場可能是波羅的海地區,該地區的居民中比較大的少數民族是俄羅斯人,而且俄羅斯在加裡寧格勒也有一個主要的軍事基地。
俄羅斯有很多在波羅的海採取可能行動的手法。比如,分析人士猜測,一艘老化的俄羅斯軍艦可能會假裝發生了機械故障,在波羅的海的一個沙洲上擱淺。很快,海軍陸戰隊會被派到那裡去「保護」軍艦。
分析人士說,這種入侵可能不足以引起北約組織(NATO)的全面反應,但若放任不管,就可能會破壞北約的可信度。
「從俄羅斯的角度來看,波羅的海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每一塊無用的土地都是對北約可信度的檢驗,所以不需佔領多大一片就行,」華盛頓凱南研究所(Kennan
Institute)的軍事分析師邁克爾·科夫曼(Michael
Kofman)說。
其他國家的軍隊當然也會使用偽裝。但俄羅斯的軍事欺騙原則與其他主要軍隊的不同在於,它對戰略和戰術偽裝的融合,以及在戰爭與和平時期的應用。
一個知名的例子是,蘇聯將他們的空間發射平台命名為拜科努爾(Baikonur),那是幾百英里以外一個小哈薩克定居點的名字,目的是希望在襲擊中,敵人的轟炸機會錯將這個微不足道的村莊當作目標進行轟炸。
「他們把戰爭看作象棋,我們把它看作跳棋,」格蘭斯上校說。他曾在位於堪薩斯州萊文沃思堡的美國陸軍指揮與參謀學院(Command
and General Staff College)任教授。
就如同一出優秀的俄羅斯劇目,一個精心策劃的俄羅斯軍事欺騙詭計在出現情節轉折之前,通常會先建立底層敘事。
軍事欺騙的「目的是操縱敵人對現實的認知,提供錯誤的信息,最終干擾個人、組織、政府和社群的決策過程,」俄羅斯心理戰方面的專家迪馬·亞當斯基(Dima Adamsky)在去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寫道。如果進行的好,最初的幾步棋「目標不會覺得有什麼危險」。
一名熱氣球愛好者於1993年創辦了俄斯波(Rusbal),後來將業務擴展至充氣兒童娛樂設施,就是被稱為彈跳城堡的有彈力的遊樂場。
實際上,彈跳城堡的設施啟發了這家公司——也啟發了俄羅斯軍方。他們重新審視了俄羅斯延續十年的用笨重橡膠氣球製作充氣物的做法,在世紀之交帶來了一次偽裝技術的進步。
儘管封口嚴密,不需要持續充氣,但橡膠比織物要重得多。在彈跳城堡裡,一台持續運轉的空氣壓縮機在一個並非密封的織物構造裡製造超壓。橡皮坦克哪怕只被一顆子彈擊中也會泄氣乃至爆裂。但織物即便被一連串飛濺的彈片刺穿,也會保持原來的形狀。
「一開始有很多疑慮,」俄斯波創始人的女兒兼公司董事瑪麗亞·A·奧帕裡娜(Maria
A. Oparina)在莫斯科一家咖啡館接受採訪時說。不過,產品展示讓將領們頗為滿意。
由於涉及機密,這家公司不願意透露它生產了多少充氣坦克。但奧帕裡娜表示,在過去一年裡,產量直線上升。在俄羅斯於2010年開啟的為期十年、價值6600億美元的重整軍備項目中,這個合同只是一小部分。這個工廠現有80名全職員工,大多在為軍方縫製充氣武器。
「戰爭中不存在君子協定,」奧帕裡娜說。「已經不再有騎士精神了。沒人會穿紅色的軍裝。沒人會站出來挨槍子。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誰的計策好誰贏。」
翻譯:土土
這篇該給小英參考。已經不再有騎士精神,誰的計策好誰贏。也需要注意有無底下的人,其實是欺騙,真正的目的是破壞。
回覆刪除小英曾在英國求學。英國正是第一個有系統地運用這種戰爭詐術/藝術的國家。2013年曾有幾家媒體報導這段鮮為人知的史實:
回覆刪除World War II "Ghost Army" used decoy art to dupe the Nazis
http://www.cbsnews.com/news/world-war-ii-ghost-army-used-decoy-art-to-dupe-the-nazis/
How the British film industry helped win World War II
http://www.bbc.com/news/uk-england-23771250
同年還有專書初版:
Fields of Deception: Britain's Bombing Decoys of World War II
https://www.amazon.com/Fields-Deception-Britains-Bombing-Decoys/dp/0413776328
另,當年的資料影片:
https://youtu.be/_rglW3ICmp8
裡面提到的俄軍偽裝平民攻占機場,這樣的攻擊如果失敗,投入的小部隊會成為敵對方的人質
回覆刪除寬大的處理就是拍認罪影片,而且罪證確鑿
殘忍的處理就是視為間諜(非穿著軍服的交戰國武裝人員),全部處決
符合現在政治正確的處理則宣稱敵對國發動恐怖攻擊,讓出兵者得到恐怖主義輸出國的罪名.
類似的行為會被視為不宣而戰,當然,奇襲是成功的要素之一,但不宣而戰的手法玩個兩次,剩下的國家鐵定把你當賊看,就像現在歐盟/北約看待露西亞的態度. 露國/蘇聯過去的得手都是攻擊附近國家並且有強大的地面部隊做為主攻呼應,但是到最近的烏克蘭,顯然北約各國對露西亞的看法會跟波蘭越來越接近. 在納粹德國崛起時,英法曾經希望波蘭接受蘇聯援助,但波蘭人的回答卻是"被納粹占領,我們會失去自由,但是被俄國進駐,我們會失去靈魂"
另外這種充氣式城堡的技術我們國內不也是普遍的在使用? 既然露西亞這種沒有外敵(烏克蘭在露西亞大章魚前面也不過是小魚一尾)的大國在用,我在想我們國內要做出來也不難,只是軍方願不願意拉下臉去搞這些"他們以前視為玩具"的東西. 能騙多少我不知道,但是如果能夠騙到戰力保存,讓中國的飛彈打擊浪費在沒用的目標上,這一點錢是值得花的. 反過來說中國也會把他們的飛彈載台做成充氣版,我方在巡曳飛彈反擊時也必須考慮到被欺騙的可能性.
英國的戰場欺敵也算是來自北非沙漠戰的教訓,隆美爾的木板戰車,揚塵和閱兵騙了英國人也騙了自己人(騙義大利人說非洲軍團很強大),但這是隆美爾自己的靈感,不是出自最高統帥部的組織化教範; 英國人在欺敵方面的確是壓倒德國人,諾曼第前的各種欺敵準備到現在依然是這方面的教科書,隆美爾在大西洋長城上也花了很多心思欺敵,但多半還是戰術性的欺敵(騙敵機敵艦攻擊錯誤目標),不是戰略等級的欺敵(誤以為敵主力將在加萊登陸)
"被納粹占領,我們會失去自由,但是被俄國進駐,我們會失去靈魂"
刪除題外話,之前遇到波蘭的學者認為冷戰的記憶對波蘭是痛苦的記憶,但也是珍貴的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