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戰場
播放日期 04-09-2016 更改時間 04-09-2016 發表時間 16:38
暑期長假結束,法國各路政黨重返政治前台、備戰明年的總統大選。極右翼政黨法國國民陣線領導人瑪麗娜-勒龐9月3日在法國東北部小鎮Brachay舉行暑期後第一次宣傳活動是周末版《世界報》放在頭版頭條的內容。該報在頭版凸出的主題還有:二十國集團杭州峰會聚焦經濟增長、中美兩國聯合批准巴黎氣候變化協議、法國情報部門要員披露內部信息令政府煩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關於木星的新發現,等等。9月4日,香港舉行立法會選舉,我們也藉此機會向大家介紹該報網站上的一篇文章。
香港:中西意識形態較量的戰場
《世界報》駐京記者布里斯和記者卜光9月1日在該報網站上聯合發表文章,將香港比作中國與西方意識形態交鋒的戰場:Hong
Kong, champ de bataille idéologique entre Chine et
Occident.文章認為,香港就好像法國文化傳統中所說的抵抗愷撒大帝的“高盧人小村莊”在21世紀的亞洲的翻版。文章寫道,自習近平2012年上台以來,香港就抵抗着新的中國威脅和壓力。在這片受西方思想與習俗影響的土地上,中國試圖讓那些批評者屈服。
文章引述漢學家白夏指出,在以往各種危難時刻,香港始終是退避之地和思考中國未來的場所。1997年香港主權回歸北京,言論自由得以維持。共產黨政權讓歷史為其合法性服務,強迫讓一些不光彩的歷史時期失憶,但香港則豪不避諱這些歷史,在中國大陸被禁止出版的書籍可以在香港出版,在內地被禁止的討論會可以在香港舉行。但文章回顧香港書商失蹤事件指出如今情況已經不同。來香港旅遊的內地人為避免海關檢查,已經不再買書,而像宏亞印務公司這樣重要的香港印刷商已不再願意印刷與當代中國有關的書籍。
文章寫道,如今一切都很明確,在習近平看來,黨必須收復失地,於是對那些受西方影響,想要讓紅色中國“變色”的人猛開意識形態之戰。曾在2014年發生雨傘運動的香港被看作是西方影響下勢力的橋頭堡。共產黨於是採取了統一陣線戰略,利用豐厚利益,暗中投資香港影視、出版、尤其是地方媒體。香港記者協會2016年的報告顯示,中國政府或中國企業直接控制31% 的香港主要媒體或在其中擁有股份。媒體成為試圖抵制影響的公民社會、中國滲透以及尋求影響力的香港或中國工業集團之間覬覦、爭奪的目標。
這篇文章注意到,這種中西方意識形態較量如今也通過一些新興媒體展開。英文網絡媒體HKFP(
hong kong free press),傳真社( FactWire)比較有批評視角。由一批中國大陸的青年人主辦的端傳媒則試圖不僅向中國大陸,也向港台讀者提供深入報道,但其獨立性受到一些質疑。但這篇文章寫道,2014年的雨傘運動顯示,這個中國土地上的“高盧人小村莊”不會輕易屈服。
中國的債務難題
20國集團領導人杭州峰會將聚焦如何振作全球經濟,《世界報》的相關報道也特別關注中國企業的債務問題。該報在經濟副刊發表的文章寫道:定時炸彈、達摩克利劍、金融海嘯,等詞語不一而足。中國迎接20國集團領導人峰會之際,沒有一個月不會出爐一份關於中國債務問題的警鐘式報告。
根據國際清算銀行的數據,2015年底至2016年,中國債務總額從國民生產總值的151.4%上升到255%,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在這個時間段內、甚至在歷史上,債務有如此大幅的攀升。其中原因?這篇文章認為是2009年中國政府為遏制世界經濟增長放緩的影響而推出的四萬億元人民幣振興計畫。由此而來的貸款導致諸多工業產業產能過剩,如今,經濟學者擔心中國會發生類似美國在2007年房地產業泡沫破滅時遭遇的嚴重的金融危機。樂觀者認為,中國政府完全有能力在發生危機時干預,悲觀者則認為,貸款飛漲速度之快,倘若不做任何改變,從長遠看,災難將難以避免。
中國政府承諾解決這個問題,但是要控制負債速度,就必須做出痛苦的改革,但這必然導致失業,並可能造成社會動亂,政府因此不想操之過急,但經濟專家認為,問題是倘若不加快行動,最可能發生的情況不是狂風暴雨式的金融危機,而是向90年代的日本那樣,經濟緩慢滑坡。那時,中國將面對由國家勉強支撐的殭屍銀行、殭屍企業,完全無力革新和創造就業。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