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 06:09 AM
“小英”的青春與老氣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張鐵志
“國家偉大嗎?國家因你而偉大。”
這是“小英總統”就職的紀念郵票上的一句話,這次由知名設計師設計的總統就職郵票、酒和其他產品呈現了和以往完全不同的活潑創意,並嘗試解構政權更迭只是關於正副總統,而不是人民的概念──如本文開場這句話。這的確感人。
另一方面,即將在五二零正式上台的新政府內閣逐漸成形,人們卻發現這不僅是一個平均年齡
62歲的老人內閣,且是一個非常男性中心的內閣──雖然總統是女性,但內閣成員只有十分之一是女性,為二十年來女性比例最低。
這個表面的活潑創意和內在政策的陳舊老氣,是當前民進黨最核心的矛盾。
民進黨是一個反對運動出身的政黨,這意味著他們在民主化的初期政治資源較少,也因此要更有創意、更去結合社會的新力量,來挑戰執政者。
1994年,台灣民主化後第一次台北市長選舉,陳水扁是民進黨候選人,身旁主要競選大將都是出身學運不到三十歲的年輕人,他們采取了幾個選舉史上空前的策略。首先,是特別設計有別於民進黨的logo和 CIS;其次,他們請人做了競選歌曲:路寒袖/詹宏達合作的《春天的花蕊》、《台北新故鄉》,這兩首歌傳唱一時。而在募款演唱會上,他們邀請了新台語歌的代表人物伍佰和潘麗麗──彼時伍佰尚未大紅,但沒有人比得上他的新台語歌的草根氣味,他的搖滾形像所代表的酷,更符合當時阿扁陣營要傳達的形像。
1998年阿扁尋求連任,更希望爭取青年選票,他們邀請了當紅的漫畫家設計了一款“扁帽”(這可能也是台灣史上最著名的選舉商品),成立一個屬於青年的競選總部叫做“扁帽工廠”。
這次市長連任選舉失敗了,但阿扁團隊可以說開啟了民進黨創意革命的第一階段,包括後面兩次阿扁的總統選舉。2008年,因為阿扁貪腐案,民進黨即使還是很重視年輕人,強調“逆轉勝”,但終究無法逆轉。
2010年的台北市長選舉,可以說是民進黨選舉創意革命的第二階段。因為參選人蘇貞昌屬於傳統政治人物,創意團隊試圖幫他打造更年輕的形像,從服裝顏色到可愛競選商品,再到用更多小型演唱會來取代傳統演講會,並且制作了一張集合獨立音樂人的競選專輯。但仍然敗選,因為台北市一向藍大於綠。
2012年總統大選,采取了此前類似的作法,更為精致、多元的競選商品幾乎可說是世界奇跡,最後蔡英文仍小輸馬英九。
但台灣確實在轉變中。一方面是台灣經歷了一場美學的寧靜革命,設計風潮和文創經濟的興起,讓年輕世代形成一種新的感性(sensibility),一種新的美學態度。另一方面是年輕人的社會和政治力量越來越成形,尤其是因為社交網絡的出現。
在2016年的“小英”的選舉中,他們邀請台灣最出名的平面設計師設計了很不政治的主視覺,並嚴格要求地方尊重設計規範;他們拍攝了大量MV(當然一直以來他們影像都是強過國民黨);再次制作了音樂專輯《台灣美樂地》(是公開向全民征稿,再加上部分獨立音樂人的參與),且制作了厲害的3D動畫和萌萌的“小英”來說明政策。整個選舉至少動員了數十個、乃至上百個創意文化工作者,並的確讓人看到不一樣的美學和創意,遠遠超過對手。
一個設計師跟民進黨人員說,“我們沒有選擇,我們不可能選擇國民黨那種設計美學,只能選擇你們,因為你們跟我們是同一種品味。”
當然,這些創意營銷未必是“小英”致勝的關鍵──有人認為小英致勝的最大功臣是馬英九的不受歡迎。但不可否認的是,二十多年來從反對黨到現在成為執政黨,相比於恐龍般的國民黨,民進黨確實更能敏銳地抓到新生的社會力量和趨勢、新的美學和感性,且更能交付年輕人去執行創意文宣。
問題是,民進黨的文宣機器固然青春無敵,但是政策部門卻讓人感到老化,尤其是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在目前的新內閣,不論年紀或者思維,都和包裝著他們的那些萌萌的或者酷酷的設計感,有著不小的落差。阿扁的上次經驗已經讓台灣社會警惕:“扁帽”再可愛,但對於阿扁執政後的權貴集團卻絕對太小了。
國家確實因為人民而偉大。希望他們真的能記住這句話。不然,人民的智慧是不能被低估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