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3月09日 06:52 AM
台灣:威權統治的漫長陰影
作者:英國《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 張鐵志
台灣人常常忘了,雖然經過三次政黨輪替,台灣過去威權統治的陰影仍然強悍且幽微地根植在我們的生活中,因為我們早已如此習以為常。
二月底,民進黨立委宣稱要提案拿掉公部門和學校懸掛的國父遺像,引起社會爭議。是的,在台灣不只是國父遺像懸掛在很多公立機關如政府和學校牆上,以致他老人家幾十年來要一直辛苦地凝視著大家,且在公部門的許多活動,包括大學的校運會開幕式,與會者全體必須先向國父遺像鞠躬,甚至三鞠躬禮。
不知道全世界有多少民主國家有如此習慣。
這個對遺像的崇拜正反應了台灣威權體制的一個重要核心要素。
戰後的台灣不是一般的威權軍事政權,而是一個極度強調領袖崇拜的獨裁政權──畢竟我們整個約莫四十年威權時代只有兩個總統,且兩個人都在職位上鞠躬盡瘁地做到人生最後一天。喔對了,他們是父子。
許多走過那個時代的人,或許忘了整個國家是多麼以領袖的意志為意志,國民不只要尊敬,並且要崇拜“領袖”。
有一首每個台灣人會唱的“蔣公紀念歌”是這樣唱的:
“總統 蔣公,您是人類的救星,您是世界的偉人。總統 蔣公,您是自由的燈塔,您是民族的長城。內除軍閥,外抗強鄰,為正義而反共,圖民族之復興;內除軍閥,外抗強鄰,為正義而反共,圖民族之復興。蔣公!蔣公!您不朽的精神,永遠領導我們;反共必勝,建國必成,反共必勝,建國必成!”
蔣介石政權當然也教導人民尊崇孫中山,因為那是道統/法統的根源。中華民國的歷史觀是:黃帝堯舜禹文武周公孔孟……然後到國父,然後到偉大蔣公。這個系譜不只是中華民國要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爭奪“中國”的正當性,更是蔣介石把自己放在中國歷史上一脈相承的政治/道德領袖。
因此,台灣到處樹立了孫蔣兩人的偉人銅像,課堂教室和公務機關高掛著兩人遺照;如今雖然蔣公銅像倒下了不少,卻還有許多座樹立在學校中──又有多少國家會在民主化後,繼續將過去的獨裁者放在校園中膜拜?
在這幾年的“二二八”,都會有學生對蔣介石銅像潑上紅漆,凸顯台灣的轉型不正義。但的確忽視了,國父遺像依然在頭頂的神壇上等著被致敬。
另一個最近與此相關的事件,同樣提醒我們威權的強大陰影。
台灣政治大學學生在校內將“二二八”受難者的姓名貼在蔣介石銅像和張貼社團活動的牆壁上,遭到學校教官強行拆除。許多人才赫然發現:原來大學中還有軍事教官。
這也是威權主義留下來的毒瘤:過去統治者在大學和中學中派駐軍人,負責管訓學生,並進行思想控制,以將他們學生規訓成聽軍事威權正體的忠誠子民。
八零年代台灣出現風起雲湧的民主化運動,要求軍訓教官退出校園也成為學運的重要議題之一。沒想到,即使後來總統直選了,政黨輪替三次了,但教官還在大學負責管理學生。
這反映出此前國民黨威權體制的另一個核心要素:它不只是如一般威權體制壓制人民權利,而是有能力深入穿透控制社會各部分,從學校到國營企業到社會團體,因此社會無法發展自主的組織能力,只能完全聽命於黨國體制。
上面兩要素各自揭露了國民黨威權體制的核心要素──在意識形態上與組織穿透力上,是多麼強力地進行社會控制與對服從的塑造,因此有學者稱其體制為“准列寧式”體制,意思是,國民黨雖然沒有中國共產黨或蘇聯共產黨那麼強大,但是比起許多拉丁美洲和非洲的威權體制,都強悍太多了。
這導致了台灣民主轉型後一直存在的難題。因為台灣的民主轉型不是革命式的斷裂,而是由威權時代的執政黨漸進地改革,甚至可說設定了改革的議程,也因此形式上雖然台灣自1996年總統直選後,民主轉型工程告一段落,但是國民黨仍然牢牢控制許多重要社會組織(如統合主義的工商組織)。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後,雖然大幅改變政黨與社會團體之間的關系,但許多威權時代的習慣與文化仍然根深蒂固生根在台灣人的生活中,在台灣人的體內,但台灣人已經麻痹到忽略了。
看來,台灣的民主重生,仍有許多余毒尚待清理,仍在繼續掙扎前進。
我喜歡 "反共必勝 建國必成",那些狗腿子現再改抱共產黨大腿,都已經不唱了。
回覆刪除獨派還是可以考慮選這八個字喊一喊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