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21日 星期一

中國模式的國家資本主義走得下去嗎?




(Ajin 開口)

國家資本主義行得通嗎?答案是: 太陽底下能存在著一個人的市場嗎?市場者,大於二也!

國家資本主義就是一個人的資本主義。換句話說,一個以民族主義怪帥的社會,大家長說的算的經濟,能夠產生熱絡的市場流通嗎?

這些都是膝蓋的工作啦!






中國模式能否重振

2016/03/17

   「中國經濟一定能夠浴火重生、再創輝煌」,對於今年全國人大5日開幕時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的一句話,或許很多市場相關人士都感到吃驚,「情況難道已經如此嚴重了嗎?」

 中國經濟雖然減速,但增長率仍達到年均6%左右。樂觀的觀點認為,作為世界第2大經濟體,這是罕見的高增長。這種觀點在知名投資者之間很普遍。但李克強總理的這句話似乎是在鼓勵因經濟危機而意氣消沉的人民。

  「這是充滿無助感的全國人大會議」,北京還有這種感想的中國經濟觀察家。雖然表面上仍在增長,但在領導人的眼中,或許看起來像是為保持穩定在最低限度上需要的「失速速度」。

    改革也存在副作用

  從李克強總理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可以看到的姿態是暫時承認困境,以此為彈簧,推進經濟重建。

  但在今年兩會明顯感覺到經濟復甦有多麼困難。中國正在推進結構改革,力爭從投資主導的經濟轉向可持續的消費主導的經濟。也就是轉向所謂的「新常態」。但是,為推進改革而推出的政策也存在副作用,也有極限。

   政府將加快化解産能過剩。産能過剩也是投資主導經濟的弊端。2008年雷曼危機後投入4萬億元的經濟刺激措施導致了過剩産能,目前正在擠壓經濟。中國將瀕臨倒閉的企業稱為「僵屍企業」,打算避免其存在下去。如果順利的話,經濟的生産效率和增長性將恢復。

       但是,如果淘汰僵屍企業,失業將隨之增加。有估算認為如果鋼鐵、煤炭和水泥等背負過剩産能的代表性行業將産能削減30%,將有300萬人失去工作。如果失業增加,至關重要的消費將難以指望。

  如果僵屍企業的淘汰屬於「防守」,那麼打造「創新」這一新的增長引擎則是中國「進攻」的措施。將研發費用佔國內生産總值(GDP)的比重從2015年的2.1%提高至2020年的2.5%。由於人工費上漲等原因,創造附加值高的産品是正確的方向。

      但研發投資是無法立即見效的。據世界知識産權組織(WIPO)統計,專利的申請件數方面,中國2011年就超過了美國,位居全球首位。但是獲批准的專利件數則不及美國。經濟的惡化不會等待創新。

       由於了解這一弱點,中國實施了能夠立即見效的財政出動。中國政府計劃每年撥款用於員工的再就業援助、撥款3.8萬億元用於完善交通網。

       中國的政府債務佔GDP4成左右。較這一比例是中國2倍的日本以及GDP規模相倣的英美相比仍有財政出動的餘力,政府的資産負債表仍有膨脹的餘地。預計國家在經濟中所佔比重將繼續擴大。

  「中國夢」的主角

       近來,來自美國的詞語頻繁出現在中國。「新常態」是顯示雷曼危機後美國陷入低增長的詞語。「僵屍企業」一詞最早用於批評1990年代的日本未能淘汰那些陷入經營不振的大型建築承包商,在華盛頓和華爾街被廣泛使用。

       但是,李克強總理在演講的最後使用的「中國夢」一詞不是抄襲「美國夢」。黑人也能當選總統,窮人也能成為富豪。美國夢的主角的個人。而「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主角似乎應該是國家。

    「國家資本主義」在雷曼危機後,作為取代引發市場混亂的美國型資本主義、實現經濟穩定的機制,在美國也受到稱讚。但隨著中國經濟的減速,該詞逐漸銷聲匿跡。似乎能看到中國正賭上經濟復甦的走向重振「中國模式」。

   本文作者為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編輯委員 梶原誠 





中國「有貨不愁賣」時代已終結

2016/03/18

  中國企業似乎已失去了昔日的銳氣。在那個大量生産就是最大優勢、「有貨不愁賣」的時代,中國企業曾佔盡優勢。但在經濟減速的當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不知如何是好,對經營心生迷茫。



  曾幾何時,聽説液晶電視能賺錢,很多中國企業就蜂擁而入。聽説空調和智慧手機賺錢,就又不管不顧跑進來。近幾年,還有很多企業荒廢了本業,將製造業擱置一旁,轉而將全部精力傾注到房地産市場上。

  相對於長遠利益,這些企業更為注重眼前利益。似乎這已成了中國企業的習性,與製造業的應有業態相差甚遠。在如今經濟減速的背景下,製造業底層的中小企業破産越來越多,製造業的根基日漸削弱。

  中國正處於兩會時期。「産業升級」、「創新」及「供給側改革」等口號紛紛亮相。面對問題,中國的口號總是比實際討論喊得響。但現在已沒有時間了。中國企業應該如何解決課題,提高國際競爭力?提出和討論具體方法才是當務之急。

  日本經濟新聞(中文版:日經中文網)記者在兩會上採訪了娃哈哈集團董事長宗慶後、TCL集團董事長李東生、格力空調董事長董明珠和森馬集團董事長邱光和,從企業家的角度解讀中國企業現狀。


1 則留言:

  1. 個人覺得 高成長、高科技,都不是中國的經濟處方。不要恭喜發財、好高騖遠、大頭小頭,要春水田田、寧靜致遠,才是中國人、世界所有的人的真正幸福。

    https://iseilio.wordpress.com/2016/03/19/%e4%b8%ad-%e5%9c%8b-%e7%89%b9-%e8%89%b2-%e7%9a%84%e6%8e%a2%e7%b4%a2/

    回覆刪除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