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13日 星期三

全球經濟動蕩不安,美國能否自保



全球經濟動蕩不安,美國能否自保
NEIL IRWIN 2016112
中國股市下跌如此之快,以至於中國監管機構一再關閉股市。朝鮮開展核試驗,引爆了一顆核彈。中東地區兩個最強的國家沙特阿拉伯和伊朗,正在怒目對視。在歐盟,極端的政治立場正在增強,移民正在湧入,英國可能會退出歐盟(這三個現象並非互不相關)。
而在美國,申領失業救濟的人數停留在40年來的最低水平附近,失業率很可能在2007年以來首次下降到5%以下。此外,無論競選中的候選人們如何聒噪,國會兩黨最近合作通過了一項立法,確保政府可以安然運轉到明年。
進入2016年已經七天,這一年在全球經濟和地緣政治方面都趨於混亂,幾乎所有地方都面臨著深遠的挑戰。到目前為止,全球最大的經濟體還是一個例外。美國經濟在動蕩的世界裡,成了一股穩定性的力量。
世界大型經濟體中美國還在正常運轉,其他經濟體卻遇到了麻煩,這一點讓全球很多人受益。2016年的一個大問題是,美國抵禦衝擊的能力究竟有多強,這個問題不僅與美國人有關,還與世界各地因美國經濟而受益的人有關。
另一方面,在緊密聯繫的全球經濟中,一個地方遇到的麻煩很容易就會蔓延,無論是通過金融市場、銀行體系,還是貿易聯繫。就在周四,世界銀行(World Bank)調低了2016年的全球增長預期,這預示着全世界對美國產品的需求會降低——美國工薪階層的就業崗位也會減少。
另一方面,過去國外出現經濟動蕩時,美國常常會出人意料地獲得經濟利益。
「或許美國經濟並沒有驚人的強勁增長,也可以指出它的很多問題,」地緣政治諮詢機構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總裁伊恩·布雷默(Ian Bremmer)說。「但從穩定的角度來看,局面比較不穩定的時候,美國可以通過某種方式變得更強」,因為人員和投資都會因為美國的相對穩定,而受到吸引。
事實上,2016年到目前為止,財經新聞里冒出來的問題,沒有哪個是全新或出人意料的。它們其實延續了2015年即成的趨勢。
儘管波斯灣兩側的兩個國家之間緊張局勢開始加劇,這讓人很擔憂,然而中東地區的衝突並不完全是新問題。這種緊張局面對全球經濟產生衝擊的方式,通常是驅使石油價格提高,然而現在發生的情形恰恰相反
石油價格在去年一年從每桶53美元,下降到了37美元,現在則降到了34美元以下。上證綜合指數去年6月開始遭遇重挫,儘管2016年開局的幾天時間裡也大幅下跌,但仍高於8月底的水平(不過誰都不知道,如果政府沒有採取一系列干預措施來遏制頹勢,行情會下跌到何種程度)。
不僅中國的經濟增長出現放緩,許多新興市場國家也出現了放緩,包括巴西、尼日利亞,而且放緩態勢現在已經延續了兩年。歐洲和日本幾乎沒有增長,曾經蓬勃增長的發達經濟體,如加拿大,也因大宗商品供過於求而面臨壓力。
在這種悲觀的背景下,對於美國經濟增長預期的共識顯得相當不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預期美國2016年會增長2.8%。儘管全球市場下行,石油企業營收受到衝擊,但是美國股市的指數仍然高於去年9月的水平。
但美國能在混亂的世界中,成為一個經濟和政治都穩定的孤島的想法,卻面臨著兩個基本問題。
首先,如果事情起了變化,會發生什麼?其次,如果不變,又會發生什麼?
「事情起變化」的情形所構成的風險是,全球經濟的逆風太強,美國無法克服。
石油生產者和它們的供應商已經承受了壓力。由於美元走強,美國的出口商品價格提高,於是美國工業界在重壓之下痛苦不堪。這就是美國增長與世界其他地區局面的錯配產生的後果。
美國服務業及更廣泛的消費經濟的強勁勢頭,沖抵了目前遭遇的衝擊。但2008年的危機顯示出,全球經濟會以始料未及的方式糾纏在一起——而且這還沒有考慮中東和朝鮮半島可能發生的地緣政治危險,如果那裡的問題出現惡化,就可能會極大地干擾經濟。
一旦有什麼問題出了差池,就會很麻煩,因為全球經濟中通常存在的緩衝器目前似乎受到了削弱,甚至已不復存在。在世界很多國家,政府赤字都很高,在那些赤字不高的國家,政治領袖也沒有表現出擴大開支,從而支撐經濟的意願。如果美國經濟走軟,奧巴馬總統就需要請求共和黨控制的國會批准財政刺激——到時候經濟恐怕就無藥可救了。
各國央行也已經向全球注入了太多廉價的資金,並不清楚採取新舉措還能進一步產生什麼效果。比如,為什麼要嘗試讓美聯儲(Federal Reserve)實行第四輪量化寬鬆呢?
此外還有不太明顯的風險,即美國的狀況與世界其他地方的狀況之間的錯配——如果這種局面不改變,會產生怎樣的風險?
2008年危機爆發之前的數年裡,美國為全球充當了「最終消費者」的角色。其他國家儉省節約的時候,美國人一直在購物。在全球經濟中扮演這一角色的副作用是債務不斷提升,而這在危機之前的時期,時常表現為債務抵押債券的形式。
全球其他經濟體處在混亂之中,而美國相對穩定的局面持續得越久,同樣的這些力量就越會重新發揮作用。這意味着不斷走強的美元會傷害美國的出口企業,進而誘發美國人大肆消費。更廣泛的後果則是,這或許意味着危機時期的那種讓全球經濟更平衡的希望,可能不會成為現實。
換句話說,全球經濟最好的局面將是,美國與世界其他地區之間的錯配能夠結束——而且手段不能是讓美國跌跟頭,而是要讓歐洲和日本取得更快的增長,中國實現轉型,讓經濟更多地由消費驅動,其他新興市場挺過艱難的一年,仍然繼續成長,並實現穩定和可持續的增長。
但對於這個充滿了無法預測的風險的世界,上述要求未免苛刻。2016年能否一帆風順,還要看未來的51個星期。
原文發表於18日。
翻譯:王童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