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jin 開口)
外來獨裁殖民政權一定非逼被統治者認同不可,而工具就是在意識上改造你的思維成為自動擁護他的形態。
那思維如何改造?這檔渾事早已經被當成專業學問,有太多的研究報告過,且業已形成一個跨國際的SOP:如改寫歷史,灌輸制式思考方式,而其中一項就是從語言著手,那是最起碼的。
台灣母語,瀕臨危機 ◎ 獨傲村夫/民報 03-13-2015
“語言世界的基因多樣性受損,對於人類的損失‥比起生物世界的基因多樣受損,程度大得多,因為人類語言的結構,是人類智能成就很重要的證言。” 美國語言學會(Linguistic Society of
America)創立宗旨
不久前,哥倫比亞大學語言學教授麥克霍特(John
McWhorter),在「華爾街日報」撰文預測,2115年地球上的語言,將由目前的6000種,銳減至600種,百分之九十的語言100年後會消失,幾乎每週就有一種語言要銷聲匿跡!
麥克霍特的預測,確實讓我們對台灣原住民的語言,甚至福佬、客家語,未來是否能存活下來,傳承給後代子孫?感到憂心。由於中國化、全球化,台灣變成外來語的殖民地,後代子孫恐怕只講二種語言:一為「華語」,也就是所謂的「國語」;另一為半吊子的「中式英語,Chinglish」。台灣母語,逐漸被外來語取代,不要說百年,幾十年後就消失得差不多了。此非危言聳聽,而是台灣人必須嚴肅面對的問題。
為何再過百年,人類的語言驟減?麥克霍特將之歸因於:全球化。由於全球化,人們為了工作遷徙,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移民,使得文化變得支離破碎。少數族群的父母不教下一代母語,而下一代也覺得自己的母語,在現代商業社會毫無用處,甚至是一無是處。因而,強勢語言更強,弱勢語言更弱。網路科技則改變了人們的溝通方式,非書面、非都會的語言,逐漸被邊緣化,被推入加護病房,面臨死亡危機。
麥克霍特將語言的喪失,歸咎於全球化,似乎過度簡化。大衛 克里斯托(David
Crystal),在其著作「語言死亡,Language Death」,檢視了歷史上人類語言死亡的因素,除了天災戰爭,導致種族滅絕外,殖民、教育、媒體、政經社會變遷,也都是因素。然而,大部份人對語言的危機,渾然不覺,克里斯托說,「只要一種語言,沒有人繼續講,就算死亡」!
語言學家克勞斯 (Michael
Krauss)憂心的指出,「全球語言,有一半以上處於彌留狀態,也就是說,無法有效的傳給下一代的子孫!」 他所說的 「彌留,moribund」,指的是,一種語言若不再是下一代學習的母語,那麼這個語言就奄奄一息,「插管」進入彌留狀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將人類目前的語言延續分成六個等級:安全
(safe),脆弱(vulnerable),確定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嚴重危險(severely endangered),極度危險(critically
endangered),消失(extinct)。
據UNESCO發佈的資料顯示,自1950年以來,已有230種語言消失,目前有3000種語言也面臨消失的危機。台灣的7種原住民語言,諸如馬賽語、凱達格蘭語已被認定流失;另外,噶瑪蘭語、貓霧捒語、邵語等7種語言被評為極度危急、賽夏語為嚴重危險,而泰雅語、卑南語、布農語等9種語言則為脆弱等級。
依據台灣原住民委員會2014年的統計資料,人口少於1000人的族群,屬鄒語群的拉阿魯哇族(400),卡那卡那富族(500),屬排灣語群的卲族(752)以及撒奇徠(828),這些族群的語言,由於人口太少,面臨消失的危機,已迫在眉睫!
台灣平埔族群的語言,在17世紀大量閩粵移民來台,清帝國的漢化政策下,幾乎消失殆盡,語言既失,文化隨之蕩然無存,雖然近幾年來,有平埔族群的後代,想找回他們失傳的語言,諸如西拉亞與巴宰族,是否能復興其語言?有待族人努力,我們樂觀其成。
一種語言死亡,等於一個文化消失,語言學家把語言多樣化,與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相提並論,每一種生物滅絕,對地球資源都是損失,人類的語言亦如是,語言不僅僅是溝通工具而已,語言乃民族智慧之寶庫,語言乃地球天然之資源。
克里斯托,這位「英語帝國,English
as a Global Language」的作者曾表示,多樣語言使得人類能發展多樣文化,他實在無法想像有朝一日全世界的人只說英語,人類文明如何進步?他同時也指出,雙語或多語可豐富說話者的心靈,拓展知識範圍,促進思考靈活,激發創造力,以及對異己的理解和包容。更何況,現代神經醫學研究也顯示,多會一種語言,有助於防止早發性失智症(Dementia)。多學一種語言是一項資產,絕非負擔。
然而,人們往往由於功利、短視,對自己族群的語言逐漸流失,視若無睹。在全球化時代,學習強勢語言,諸如英語,或許有助於找到薪資高的工作,是否就棄自己的母語如敝屣?採用達爾文「進化論」,認為「適者生存」,弱勢語言失去市場競爭力註定被淘汰的觀點,根本是對語言無知的謬論!
事實上,不同的語言對世界,開啟了不一樣的視野,許多原住民的語言,蘊藏著豐富的傳說與生態的智慧,誠如曾任原委會主委的孫大川所指,原住民語言有關「山、海、島嶼以及種種生態法則」,是漢語所欠缺的。這也是語言學家之所以大聲疾呼,弱勢語言必須保護的原因,而弱勢族群也覺悟到自己語言的價值,從1970年代以來,紐西蘭毛利人便積極投入語言的保存運動,英國的威爾斯人則致力推行威爾斯語的復興運動,均獲得廣泛的支持。
語言學家採用「延續指標」(index
of continuity),來判定一種語言未來是否能存活,延續指標的算法是在家講本土語言的人數,除上以此為母語的總人數,若得出的數字是
0.7,表示該母語有較強的活力;若數字是 0.3,也就是說每百人中,只有三十人在家講母語,則顯示該母語的活力正在下降。
年齡層則是語言存亡的指標,一個族群使用母語的平均年齡層越低,世代傳承就越成功,平均年齡層越高,則顯示該族群語言日薄西山,遲早將走入歷史。台灣客家語目前面臨斷層危機,如下表所示,客語流利的,60歲以上佔 77.6%,13歲以下,不會說的佔了一半,而且這還是2010年的資料,如持續惡化,客家人的後代子孫很可能「繼承了祖宗田,卻忘了祖宗言」!
2010年客家民眾說客語的能力調查統計表,資料來源:客委會
有的語言學家,提出臨界質量(critical
mass),算出多少人口才能維繫語言的存活。如果族群人口不到二萬,那麼該族語言就有危險了。人口固然是一項關鍵因素,但也不一定準確,以滿族為例,據遼寧省社會科學院一份報告指出,中國目前有滿族人口1068萬人,但真正懂滿語的不足百人,精通者不足10人。何以一個統治中國近300年歷史的種族,自己的語言,瀕臨消失?就是因為被同化。
依照德國的研究報告指出,要延續語言的生命力(Language
Vitality),有九項因素,包括該語言是否有絕對多數,或一定比例的說話人?是否為教育與識字教材?對新傳播媒體是否能作出因應?政府是否有良好的語言政策?社群成員對自己語言是否持正面態度?以及世代能否傳承?
按照上述所提之因素,台灣本土母語要傳承,若靠大中國意識形態的國民黨政權來挽救,不啻是向鬼拿藥單。自從蔣介石集團統治台灣後,外來統治者企圖消滅台灣本土語言,醜化台語低俗,台灣人的母語,備受歧視,慘遭謀殺。過去宋楚瑜任新聞局長時,還強制黃俊雄演布袋戲,改用「國語」發音,極為荒謬!諷刺的是,台灣人不選陳定南,卻選一個打壓本土語言的人來當省長。
論語言政策,中國國民黨比中國共產黨還不如,國民黨把滿清官話(Mandarin),稱之為「國語,National Language」,中共則以「普通話」稱之,未曾打壓少數民族的母語,甚至還幫四川彝族創造文字。法西斯的國民黨何曾尊重過台灣人的母語?論功過,教會對台灣母語貢獻最大,阿扁次之,天主教神父還幫原住民建立族語拼音系統並編寫字典;阿扁主政時,設立了客家、原住民電視台,「他,馬的」政權除了打壓母語教育,竄改台灣歷史外,做過什麼好事?
已逝世的瑞士籍神父,艾格里(Rev.
Hans Egil, 1929-1992),編撰出排灣族字典。
世界各民族的語言,一律平等,每個族群都有說自己母語的權利,語言並無高尚與粗俗之分,也無正統與方言之別。南島語系的台灣原住民語言,以及漢語系的福佬、客家,都是台灣語言與文化的資產,值得台灣人去呵護,盡力傳承下去。
台灣原住民的語言,已岌岌可危,而擁有多數人講的福佬、客家語,是否就沒有危機?相信有許多關心母語教育的人士,不會感到樂觀。每當我在公共場所,聽到阿公阿媽對著孫子女,非但沒有利用機會教母語,反而使用彆扭的「國語」溝通時,給我強烈的感覺是,我們的母語將在下一代流失!
台灣年輕的世代,在家裡已改用「國語」跟父母溝通,父母不再跟子女講母語,家庭原本是最佳的「雙語」環境,也是母語最堅固的堡壘,如今這個堡壘淪陷了。世界上有哪一種語言會比母語溫馨?用母語與父母交談,可拉近距離,增進彼此的感情,只有好處,並無任何壞處。為何年輕人放棄在家練習母語的機會?除了長期被國民黨洗腦,導致心理自卑,因而輕視自己的母語外,實在找不到合理的解釋。
當母語必須完全靠學校課程來維繫,即是語言衰微的序曲。台灣的母語,若不再是年輕人職場與家庭用語(home
language),單單靠學童上1〜2堂母語課,是無法延續的。各族群的語言能否傳承?端視族群成員是否對自己的母語持正面的態度,首先,一個族群應珍惜自己的語言,去發掘母語的美,以說母語為榮,父母也該教下一代母語,年輕人在家應盡量使用母語,母語才有傳承的希望。
搶救台灣母語,不僅是政府不可推卸之責,也是各個族群的當務之急,唯有群策群力,社會總動員,老一輩投入,年輕一代也參與,共襄盛舉,母語才能永續,世代傳承。如果一個族群的新生代對自己的母語患了冷感症,不學,學了在家裡也不講,放任其流失,那麼母語就無得救機會,等到有一天後代子孫驀然驚覺,想找回自己祖先的語言,卻只能在圖書館或博物館找到,那將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遺憾!
「國語」一詞,應該廢除! ◎ 獨傲村夫/民報 2015-04-10
70年代最受歡迎的布袋戲「史艷文」,哈麥二齒、怪老子講台語,詼諧很有「笑」果,無奈因不是
「國語」節目,遭到禁播。(網路資料)
幾 年前,有一次我去馬九趴老家附近的一個傳統市場攤位買菜,那是我常去的攤位,有個外省族群的中年婦女也來買,賣菜的歐巴桑大概是小時候家貧失學,只講台
語,那位外省婦女不買也就算了,卻顯露出一副輕蔑傲慢的態度,斥責善良的歐巴桑,「妳居然不會講國語!」,我按捺不住,當場反擊,「台語是台灣的國語啊! 吃台灣米,喝台灣水,那麼久了,妳居然不會說國語!」
在台灣,為何台語不是「國」語?所謂「國語」
是哪一國、哪一語系的語言?一般台灣人由於過去長期接受中國國民黨的愚民教育,誤以為「國語」是一種語言的名稱,渾然不知其謬,習以為常。國語並非語言的 名稱,而是「國家語言,National
Language」,簡單的說,就是一個國家的政府,規定人民必須使用的語言!
翻 開人類的語言譜系,哪有「國語」這個語族!屬拉丁語系的有法語、西班牙語、義大利語、葡萄牙語;日耳曼語系則有斯堪地那維亞語、英語、德語、荷蘭語、蘇格
蘭語等等;斯拉夫語系涵蓋了東歐、中歐以及巴爾幹半島,諸如俄語、波蘭語、烏克蘭語、塞爾維亞語;突厥語、滿洲語、蒙古語則屬於阿爾泰語系。有的語言學者 將朝鮮語、日語歸類在阿爾泰語系,但無定論。台灣原住民語言則屬南島語系,而屬漢藏語系的漢語,包含了吳語、贛語、湘語、粵語、客家語與福洛語。
「國 語」的英譯是(Mandarin),其實,Mandarin本義為「滿清官吏」所說的「官話」,不是老百姓說的話。由於中國元、明、清三個朝代的首都,都
設在北京,因而「北京官話」成了統治者的用語,但是清帝國並沒有通行全國的國語,直到帝國將亡,「國語」這個用詞才出現。
那 麼「國語」一詞是怎麼來的?原來是中國從日本借來的,明治維新以後,日本國內興起了以東京語為「國語」的運動,並透過教育系統推行日語標準化。1902年 清帝國「京師大學堂」總教習吳汝綸,赴日本考察,回國後,上書主張以「京城聲」,統一天下。1909年,清政府設立了「國語編審委員會」,將當時通用的官 話正式命名為「國語」。
1912年民國成立,一年後召開「讀音統一會」,展開了國語運動,由於漢字
讀音,南北不一,各省不同,言文也不一致,與會的各省代表甚至為了爭誰是正音,大打出手。1917年陳獨秀、胡適,揭起文學革命大旗,高呼打倒吃人的孔教
以及封建的舊文學,鼓吹語文改革,提倡國語文學,國語運動一時風起雲湧,驚濤駭浪,文言文遂在時代的新浪潮中淹沒。1920年,北洋政府正式廢止文言文教 科書。
雖然,白話文在五四運動以後,逐漸取代文言文,漢字語音仍然分歧,爭論不休,當時的中國知識
界紛紛主張,將漢字拉丁化。北大校長蔡元培贊成漢字拉丁化,因為漢字難認、難學;反文言文大將錢玄同主張「廢孔學,廢漢文」,改為拼音文字;胡適認為,應 以白話文取代文言文,再把白話文變成拼音文字;傅斯年主張採用羅馬字母拼漢文;語言學家呂叔湘甚至相信,將漢字拉丁化,中國才能實現民主。1925年國民 政府成立了「國語統一籌備會」,由吳敬恆擔任主席,直到1930年,該會才決定以北京語音為標準,並採用注音符號,通令推行於中國各省。但由於戰亂,並沒
有取得多大的成果。
1949年中華民國滅亡,中國共產黨建政後,「國語」這個帶有大漢沙文主義的字
眼,也遭到唾棄。中共成立了「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並於1956年改稱「國語」為「普通話」,其意為「普遍共通、普遍通用」之全國共通語言,以示尊重其
他少數民族的語言,而正式的學名則為「現代漢語」,仍以北京語為標準音,以漢語拼音取代國語注音,並簡化漢字。
1950 年,蔣介石政權在台灣成立了「國語推行委員會」,1956年展開「說國語運動」。台灣學子凡是在學校講母語,都要被罰錢,脖子戴上「請說國語」的狗牌,說 不標準還被嘲笑,這是台灣老一代共同的屈辱記憶,年輕一代是無法體會的。記得我大一時,曾經有位外省女同學嘲笑我講的北京話是「台灣國語」,如今回想起
來,仍難以釋懷,不過我可以原諒那位女同學,因為她對語言可以說是無知!外來語本來就會隨著說話者的母語與社會環境產生變異,這是很自然的現象,現在全世 界各說各的英語,日本人講的英語叫
Japlish,菲律賓人講的英語叫Taglish,新加坡人講的英語稱之為Singlish,
非洲獅子山的人民則講一種英語與土著語言的混合語Krio。到底標準的英語在哪裡?倫敦?還是華盛頓?
70年代台灣的「國語」課本,國民黨教育體制是在教學童語文?還是在編造神話洗腦?
當 初向日本借來的「國語」用詞,日本早就廢掉了,改為「日本語」,台灣迄今仍繼續沿用,電腦語音播報系統老是告訴你,「要聽國語,請按1」。世界各國已經不
再使用「國語」這個19世紀的名詞了,凡是政府機關使用的語言,均稱之為「官方語言,Official
Language」。有的國家只有一種官方語,如南北韓;有的國家有二種官方語,如菲律賓,英語與Tagalog同為官方語;印度的官方語言是印度語 (Hindi),但給英語「副」官方語的地位。英語作為全球化的語言,是最多國家採用的官方語,據2015年統計資料顯示,全球總共有67國將英語列為官 方語,其中以大英國協的成員國居多數。
一個國家語言不平等,反映了種族政治地位的不平等,比如南
非,在曼德拉所領導的非洲民族議會(ANC)未取得政權之前,非洲荷語(Afrikaans)是南非唯一的官方語,直到大選之前南非才取消種族隔離政策並 給予各種族語言平等的地位,依據南非1993年憲法規定,包括英語、非洲荷語在內的11種語言,均享有官方語言的地位
在 歐洲,瑞士是世界公認的富足、自由之民主國家,同時也是以外貿、旅遊為主的國家,境內有四種民族,四種語言,據官方2012年資料顯示,說德語的 64.9%,其次是法語22.6%、義大利語8.3%,還有極少數人講的羅曼希語(Romansch, 0.5%)。依照瑞士憲法,這四種語言都是官方語言,但是在德語區的學校課程,法語是外語,在法語區外語則是德語。多種語言同時並行,相輔相成,沒有造成
任何種族衝突。此外,由於語言多元,也使得大多數的瑞士人具備說好幾種,包括英語在內的語言能力。
在瑞士,一個「入口」指示,就使用五種語言:西、英、德、法、義。
在 亞洲,新加坡是以轉口貿易為主的城邦國家,境內有三大種族:華人、馬來人以及印度人,是一個典型的多元種族,多元文化的國家,他們的官方語言,包括英語、
華語(Mandarin)、馬來語(Malay)以及泰米爾語(Tamil),四種語言均享有平等的地位,但新加坡政府並不要求其國民講四種語言,實施的 是「雙語」政策,首先要會講英語,其次是母語,因此華人除了講英語與華語外,也說福建語(Hokkien)、粵語(Cantonese)、潮州語 (Teochew)和客家語(Hakka)。來台做生意,祖籍福建的新加坡人,通常能說三種語言,英語、北京話還有福建話,台灣人使用台語跟他們談生意,
毫無溝通障礙,攏也通。不過最近幾年,由於全球化、中國經濟崛起,新加坡年輕一代,在家講英語與華語的比例,已有顯著增加之趨勢。
位 於太平洋西南方的紐西蘭,人口450萬,74% 是歐洲後裔,14.9% 為毛利人,亞裔12%。在1974年以前,英語一直是紐西蘭唯一的官方語言,紐西蘭政府對毛利人採取同化政策,卻遭到毛利人抗拒,經過毛利人自身努力爭取
語言權,並復興母語,以及社會多方支持下,紐西蘭政府將毛利語列為官方語言,因此,毛利人在盛大的歡迎儀式上,都使用毛利語致詞,歐裔白人在婚喪儀式的開 場白與結尾也使用毛利語。
由於紐西蘭政府重視毛利語,並在教育上提供更多的經費,使得人們學習毛利
語的興趣倍增,毛利人更熱愛自己的母語,在職場毛利人都能講英語,雙語的環境,不僅使紐西蘭英語的表達更豐富,同時也促進了毛利人的文化發展,紐西蘭因而 展現了更有特色的多元文化,這都要歸功於開明的政府以及毛利人上進的精神。
看 看瑞士、新加坡以及紐西蘭,想想台灣,國民黨政權的語言政策,從過去到現在,始終是獨尊「國語」,罷黜台灣母語,在外來國民黨政權眼中,「國語」高高在
上,福洛、客家、原住民的語言,都是次等的語言。由國民黨帶來的「國語」,是外來語,不夠資格作為台灣的「國」語,也不配獨享尊榮,它是國民黨威權統治的 符號,族群不平等的象徵,是一個該走入歷史的名詞,台灣人繼續使用「國語」一詞,並非明智之舉!
台 灣未來的語言政策,採「雙語」或「多語」是上策,首先要廢除「國語」這個不當的用詞,稱其為官方語;一般民間用法則改稱之為共通語(lingua
franca),也就是各族群相互溝通的語言;在語文教學方面,國語應改為「華語」或「台灣漢語」,因為現代中國漢語與台灣漢語,不僅字型不同,在語音、
語法、語彙方面,也不盡相同,詞彙更是大異其趣,翻譯名詞,各譯各的,事實上,已經分道揚鑣!
另外 一方面,目前要將所有族群均列為官方語,事實上有困難,當務之急,是提昇母語的位階,讓各族群的語言均享有平等的地位,鼓勵各族群的下一代,多學習母語,
挽救瀕危的母語,以保存自己的文化。放棄母語,是相當可悲的一件事,世界上,有哪一種語言會比自己的母語,更溫馨呢?
至於未來台灣是否可以增列英語為官方語言?台灣是以外貿為導向的經濟體,理論上可行,不過台灣人的英文程度,普遍不如新加坡人,實際上有困難,除非教育部能
導正純粹為升學考試的英語教學,加強我們下一代的聽、說、寫能力。如果下一代只會說對岸十幾億人都在講的語言,母語忘光了,英語也不行,如何跟中國人以及 其他亞洲人競爭?被馬政府毀了前程的新世代要覺悟,加油吧!
廢除華語北京官話(改為選修),,,若要強化英語,應該同時強化[馬來語]為必修,因為,台灣人的祖先是[南島民族]!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