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5日 星期二

中美關系:磕碰中的“新常態” ???





20150505 06:42 AM

中美關系:磕碰中的“新常態”

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 菲利普•斯蒂芬斯

亞洲著眼於長遠。我曾經在北京出席過一個關於美國未來實力的研討會。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China Institutes of Contemporary International Relations)出的“考題”是,美國在2050年將處於何種地位。在一個通常不願暴露執政精英分歧的國家裡,這個問題引發了令人吃驚的熱烈辯論。

一方認為,地理、人口、資源、經濟活力、科技和軍事實力等構成美國實力的要素將會經久不衰。另一方則認為,美國將會步歷史上那些大國的後塵,由於政治僵滯、文化頹廢和經濟衰落而衰敗。爭論沒有定論,但第一方的觀點占據了上風。

這場辯論發生在全球金融危機和北京奧運會之前。我猜測,如果他們時隔幾年再次進行這種辯論,悲觀(或者實際上是樂觀?)的那一方將會獲勝。這幾年我在東亞地區不斷聽到美國即將後撤的說法。無論是美國的盟友還是對手都懷疑美國能否堅持到底。

日常生活中的道理也適用於地緣政治:潮流會變。韓國主要的外交政策智庫峨山研究院(Asan Institute)在反復斟酌後最終將一個問題確定為其年會的主題:“美國回來了嗎?”上周齊聚首爾的政策制定者們給出了並不猶豫的肯定答案。報道美國的衰落實際上還為時過早。看看在日本首相安倍晉三(Shinzo Abe)訪問華盛頓期間簽署的新版《日美防衛合作指針》。

許多人會說,美國從來沒有離開過。實際上,兩個世紀以來,華盛頓一直致力於找到解決全球最劇烈動蕩的新方法。同樣,其他人則認為,情緒的改變反映出對美國根本實力的重新評估,而不是反映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Barack Obama)重返亞洲戰略的任何新舉措。

不久前,美國還以經濟低迷、赤字上升和政治僵局為特點。現在美國已經恢復增長,赤字也在下降,而且奇跡中的奇跡是,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美國國會密切合作。頁岩油氣也成為美國的又一個優勢因素。

如果說美國回來了,那麼中國已經崛起。在長期低調之後,中國政府正尋求將經濟實力與地緣政治抱負結合起來。無論是在南中國海有爭議島嶼上建立空軍基地、與巴基斯坦簽署援助協議、在中亞地區開辟新的絲綢之路,還是創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簡稱:亞投行)等新的區域性金融機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表達中國的主張時,已沒有任何猶豫。像北京和華盛頓圍繞亞投行發生的那種衝突,以後可能還有很多。

與亞洲大國關系的重構相比,當前中東地區的暴力衝突在地緣政治上只是配角,盡管這麼說並不容易讓人接受。21世紀的全球秩序條款將首先由中美關系中的“3C”(即合作、競爭和衝突)決定。迄今中美之間一直是磕磕碰碰的合作和競爭,但它們距離衝突僅有一步之遙。

北京方面稱其新的世界觀沒有任何攻擊性。大國的角色之一是保證本國周邊的安全。北京並不打算今年(或明年)將美國擠出東亞,但華盛頓構建的雙邊同盟網絡是冷戰留下的後遺症。亞洲國家主宰本地區地緣政治事務的時刻終將到來,而且很可能是在中國的領導下。我曾聽一位中國高官說:西方是時候丟掉“舊思維”了。

對華盛頓而言,它正在放棄認為崛起的中國可成為當前全球秩序利益攸關者的想法。羅伯特•布萊克威爾(Robert Blackwill)是共和黨熱門總統人選、喬治•W•布什(George W Bush)政府時期頗具影響力的官員。一份可能被他看中的報告,呼吁對華采取明顯更加強硬的姿態。這份由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Carnegie Endowment)學者阿什利•泰利斯(Ashley Tellis)參與撰寫、美國外交關系委員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發表的題為《修正美國對華大戰略》(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的報告,概述了一項調集美國一切實力要素保持其東亞“主導地位”的計劃

主導地位”在這裡對美國的一些盟友以及北京來說,都是一個刺痛神經的詞。美國在西太平洋地區存在的合法性建立在一個簡單的事實之上,即許多其他國家的政府希望它能繼續在此發揮制衡中國的作用

但制衡中國只是一個方面。盡管感到不安,但中國的鄰國們在與北京友好相處方面有著巨大的經濟利益。尋求永久優勢的美國將會招致衝突。不可阻擋的力量與無法撼動的目標之間衝突的畫面浮現在人們腦海中

如果修昔底德(Thucydides)還在世的話,他很可能會說,這一切將不可避免地導致衝突。吾輩或許希望,歷史自伯羅奔尼撒戰爭(Peloponnesian war)以來進步了一點點。任何一方都不想發生冷戰,更不必提軍事對抗行動了。然而,情勢正在變得嚴峻。最好局面可能也就是一種極冷的和平狀態。


譯者/何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發表意見者,請留稱呼。用匿名不留稱呼者,一律自動刪除。